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孝花

作品数:6 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水产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技兴农推广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上海市科委世博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氧化酶
  • 3篇氧化酶活性
  • 3篇藻华
  • 3篇酶活性
  • 3篇抗氧化
  • 3篇抗氧化酶
  • 3篇抗氧化酶活性
  • 3篇活性
  • 2篇叶绿素A
  • 2篇叶绿素A含量
  • 2篇藻类
  • 2篇丝状藻类
  • 2篇除藻
  • 2篇除藻剂
  • 1篇毒性
  • 1篇药物控制
  • 1篇异噻唑啉酮
  • 1篇营养化
  • 1篇有害藻华
  • 1篇再投喂

机构

  • 5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青岛农业大学

作者

  • 6篇陈孝花
  • 4篇潘连德
  • 3篇张饮江
  • 1篇郭恩棉
  • 1篇张艳萍
  • 1篇王鑫
  • 1篇王爱卿
  • 1篇邱进
  • 1篇宋佳蕾
  • 1篇刘译浓

传媒

  • 1篇科学养鱼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南方水产科学
  • 1篇第二届水环境...

年份

  • 1篇2014
  • 4篇2011
  • 1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硫酸铜对黄丝藻毒性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采用不同浓度硫酸铜对采自养殖池塘的黄丝藻藻华染毒,分时采样,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叶绿素a(Chll-a),用相应的试剂盒测定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浓度...
陈孝花潘连德张饮江
关键词:水体富营养化硫酸铜急性毒性抗氧化酶
文献传递
水中丝状藻类有害藻华的形成与对策被引量:27
2011年
文章通过对常见丝状藻类及其形成藻华形态的描述,综述丝状藻藻华的形成条件及危害,说明各种水体中控制丝状藻藻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概述了常见控制藻类药物和药物的致毒机理,为丝状藻类及其藻华的控制提供参考。
陈孝花潘连德张饮江
关键词:丝状藻类有害藻华药物控制中毒机理
“攀世丝藻沙”控制青苔的田间试验
2011年
丝状藻类是水体中藻类的一部分,具有净化水质、控制单胞藻类生长(和水华)等的积极生态作用,一旦成为优势种,疯狂生长而形成藻华(俗称"青苔"),就变成了破坏生态平衡的罪魁祸首。近年来丝状藻藻华频繁出现在水田(稻田、藕田、莼菜田)、池塘(鱼塘、虾塘、蟹塘、缢蛏塘、水草塘)、
潘连德路安明陈孝花张饮江
关键词:田间试验青苔丝藻丝状藻类藻类生长生态作用
两种除藻剂对黄丝藻藻华叶绿素a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用不同浓度硫酸铜、异噻唑啉酮对采自养殖池塘的黄丝藻藻华染毒,分时采样,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叶绿素a(Chll a)含量,用相应的试剂盒测定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硫酸铜、异噻唑啉酮对黄丝藻24、48、72、96 h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分别为5.551、4.543、3.646、2.898mg/L和13.712、9.858、8.680、5.114 mg/L。随着浓度的升高,硫酸铜、异噻唑啉酮对黄丝藻的毒性越来越强,浓度为2.40 mg/L时黄丝藻Chll a含量、SOD、CAT活性较低,而MDA含量较高,说明此时黄丝藻细胞已经完全解体。浓度为0.42 mg/L时,各个测量值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说明低浓度两种除藻剂96 h内对黄丝藻的毒性较小。结果说明两种除藻剂都可以抑制或者杀死黄丝藻藻华,并且硫酸铜对黄丝藻藻华的毒性较异噻唑啉酮强。
陈孝花王爱卿潘连德刘译浓邱进
关键词:异噻唑啉酮叶绿素A抗氧化酶
除藻剂对黄丝藻藻华叶绿素a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通过四种除藻剂对黄丝藻藻华叶绿素a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影响、常见丝状藻藻华形态描述、种类鉴定及“丝藻沙”用于控制丝状藻藻华田间试验研究,所得结果为养殖池塘丝状藻藻华的控制提供基本的理论依据和应用技术。   根据藻类生长抑...
陈孝花
关键词:除藻剂叶绿素A超氧化物岐化酶
饥饿与再投喂对褶皱臂尾轮虫几种消化酶活力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25℃下就饥饿与再投喂对褶皱臂尾轮虫几种消化酶活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整个试验过程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力一直保持较高水平。饥饿条件下,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力在最初的1~2天下降最为明显,此后保持在一定水平;类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活力总体下降不大。饥饿条件下带卵率<0.09时,轮虫消化酶活力显著低于正常水平。恢复投喂1天后,褶皱臂尾轮虫带卵率从0增加到0.21,类胰蛋白酶和纤维素酶活力恢复正常水平,而胃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高于正常水平;活体观察显示褶皱臂尾轮虫胃和胃腺在再投喂1天内恢复正常结构。投喂条件下,这几种消化酶活力的高低与与带卵率大小没有直接关系。
郭恩棉王鑫陈孝花宋佳蕾张艳萍
关键词:褶皱臂尾轮虫饥饿再投喂消化酶活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