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国平

作品数:18 被引量:168H指数:9
供职机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博士后基金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科研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神经损伤
  • 5篇周围神经
  • 5篇周围神经损伤
  • 5篇康复
  • 3篇电针
  • 3篇头穴
  • 3篇头穴丛刺
  • 3篇夹脊
  • 3篇丛刺
  • 2篇针灸
  • 2篇中医
  • 2篇轴突
  • 2篇轴突再生
  • 2篇卒中
  • 2篇坐骨
  • 2篇坐骨神经
  • 2篇坐骨神经损伤
  • 2篇下肢
  • 2篇疗法
  • 2篇康复训练

机构

  • 18篇黑龙江中医药...
  • 8篇黑龙江中医药...

作者

  • 18篇陈国平
  • 16篇王艳
  • 6篇裴飞
  • 5篇唐强
  • 3篇亢连茹
  • 2篇白震民
  • 2篇黄如意
  • 1篇黄磊
  • 1篇韩永
  • 1篇王茜
  • 1篇刘波
  • 1篇赵彬
  • 1篇朱琳
  • 1篇刘正仲
  • 1篇李海涛
  • 1篇蔡玉梅
  • 1篇邢学良
  • 1篇项栋良
  • 1篇赵彬
  • 1篇杨可欣

传媒

  • 3篇针灸临床杂志
  • 3篇中国康复
  • 3篇中国康复医学...
  • 2篇中国康复理论...
  • 2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中医药学报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解剖学报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6篇2015
  • 3篇2011
  • 2篇2006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夹脊电针结合康复技术对下肢周围神经损伤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观察夹脊电针结合康复技术对下肢周围神经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下肢周围神经损伤患者,按治疗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夹脊电针结合康复组(A组)、电体针结合康复组(B组)、单纯康复组(C组),每组20例。基础治疗为神经营养药物。 A组为康复治疗+夹脊电针治疗;B组为康复治疗+电体针治疗;C组为单纯康复治疗。治疗前与治疗测定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肌电图作为疗效观察指标。结果:(1)3组患者治疗前后相比在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肌电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夹脊电针结合康复技术组优于其他2组,电体针结合康复组优于单纯康复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夹脊电针结合康复、电体针结合康复、康复技术均能改善下肢周围神经损伤的神经电生理情况,进而改善临床功能,并且夹脊电针结合康复疗效优于电体针结合康复及单纯康复方法。
王艳苏莉莎郑美华蔡玉梅刘正仲赵彬辛贵乐陈国平
关键词:夹脊电针周围神经损伤康复
针灸结合康复训练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探讨针灸康复训练结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3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作为针康结合治疗组,同时设立对照组29例,给予辛伐他汀片10mg/次,1次/d口服;非诺贝特片,0.1g/次,3次/d,口服。疗程均为8周,观察患者肝功能、血脂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65.5%,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肝功能、血脂指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康结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具有较好的疗效,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王艳唐强陈国平朱琳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针刺疗法康复疗法
中医康复治疗中风验案一例
2011年
中风,又称急性脑血管病(脑卒中),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流行病调查资料显示,每年全世界约600万人死于脑卒中,是全球第二大致死原因,也是首要的严重致残原因。其中缺血性卒中(脑梗塞)约占脑卒中的60%,幸存者中70%以上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残疾),其中尤以后遗瘫痪最为常见,给患者、家庭、社会造成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在我国,脑梗死患者约3/4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生活需要照顾。近年来,脑梗死治疗水平不断提高,使死亡率有所下降,但致残率仍然较高。因此如何使脑梗死所致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降低到最小限度,成为广大临床医生都努力寻求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在临床期间,运用传统针灸和现代康复相结合治疗本病疗效显著,现将一成功典型病例治疗报告如下。
唐强邢学良王艳陈国平
关键词:针灸康复中风
头穴丛刺结合神经网络重建疗法对卒中偏瘫腕手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明确头穴丛刺方法和神经网络重建疗法对卒中患者偏瘫后腕手功能恢复的疗效,提出偏瘫后更好的治疗组合。方法:50例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中风偏瘫康复训练与神经网络重建疗法,观察组增加头穴丛刺疗法。经过一定疗程,观察两种疗法对中风患者腕手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均有显著疗效(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穴丛刺结合神经网络重建疗法对卒中偏瘫腕手功能的恢复有较好的疗效,两种方法结合比一种方法更好。
唐强李海涛姚玲李静王艳白震民陈国平杨可欣
关键词:头穴丛刺神经网络重建偏瘫
八段锦结合平衡垫训练对于老年人平衡功能及跌倒风险的研究被引量:27
2017年
目的:观察八段锦结合平衡垫训练疗法对老年人平衡能力及跌倒风险的影响。方法:本项目随机抽取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跃进社区中心锻炼的老年人80例,分为八段锦组、平衡垫组、联合组(八段锦结合平衡垫训练)与空白组,每组20例。训练前及训练12周后,采用单腿闭眼、睁眼站立时间评定各组平衡能力及评估跌倒风险。结果:训练12周后,八段锦组、平衡垫组及联合组的单腿闭眼、睁眼站立时间均明显高于训练前(均P<0.05);联合组单腿闭眼及睁眼站立时间高于八段锦组、平衡垫组和空白组(均P<0.05),八段锦组和平衡垫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八段锦组与平衡垫组闭眼及睁眼时间均高于空白组(均P<0.05)。结论:八段锦、平衡垫训练及两者联合训练均能够改善老年人的平衡能力,降低跌倒风险;联合训练更优于单独的八段锦、平衡垫训练。
陈国平裴飞王艳
关键词:老年人跌倒八段锦
枕神经痛病因及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7年
枕神经痛是指枕大神经或者枕小神经由于器质性或者功能性问题导致放射至其支配区域疼痛的疾病,在临床中十分常见。引起枕神经痛的原因主要有颈椎周围的退行性改变及损失、炎症、肿瘤等。近年主要的治疗方法有针灸疗法、推拿治疗、中药治疗、神经阻滞技术、物理因子治疗、手术治疗。本研究就枕神经痛的病因及近年治疗方法进行了总结。
陈国平许潇杰王艳裴飞郭子楠
关键词:枕神经痛病因
电针夹脊穴结合跑台训练对兔坐骨神经损伤后胫骨骨质量的影响
2015年
目的观察电针夹脊穴及跑台训练对兔坐骨神经损伤后胫骨骨质量的影响,为周围神经损伤后维持正常骨代谢选择更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4只新西兰家兔随机分成模型组、假手术组、跑台组和电针跑台组,每组6只。采用钳夹方法对模型组、跑台组、电针跑台组的家兔进行坐骨神经卡压造模,假手术组只将组织切开,不卡压神经。跑台组于造模成功3d后即开始电动跑台康复训练,电针跑台组在跑台组训练方案的基础上增加电针夹脊穴治疗。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不做任何干预,仅正常饲养。于治疗前(造模后即刻)对4组家兔进行行为学观测,并于治疗4周后(跑台组和电针跑台组治疗4周后)再次对4组大鼠进行行为学观测,同时测定其骨密度和骨强度。结果治疗4周后,模型组、跑台组和电针跑台组的骨密度和骨强度均低于假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跑台组的骨密度和骨强度分别为(0.17±0.01)g/cm^2。和(161.92±43.27)N,均显著高于模型组和跑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夹脊穴结合跑台训练可显著改善坐骨神经损伤后胫骨的骨密度和强度,促进骨的正常代谢以及维持骨组织的正常功能。
王艳黄如意唐强陈国平
关键词:电针跑台训练骨强度坐骨神经损伤
神经松动术结合头穴丛刺与康复训练对臂丛神经损伤后上肢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8
2011年
周围神经是指脊髓经椎间孔传出的分布至躯干及四肢的由运动、交感、感觉三种纤维组成的混合神经。周围神经损伤是指上述神经因某些因素及缺血再灌注损伤造成神经传导功能障碍、神经轴索中断或神经断裂,导致躯干和四肢感觉、运动及交感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临床病症,影响患者生存质量。
王艳唐强陈国平
关键词:臂丛神经损伤上肢功能康复训练头穴丛刺松动术周围神经损伤
周围神经损伤后轴突再生微环境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7
2015年
周围神经损伤后,轴突再生的微环境发生复杂变化,有促进机制、抑制机制及促进和抑制双重作用。本文总结轴突再生微环境对轴突再生的不同作用与影响的研究进展。
范红石王艳陈国平
关键词:周围神经损伤轴突再生微环境
有氧训练对早期脑梗死患者心血管及运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有氧训练对早期脑梗死患者心血管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早期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对症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坐位下MOTOmed viva2踏车有氧训练。治疗前后评定2组患者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阻力大小以及主观疲劳感,并检测患侧股四头肌肌力,患侧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腘绳肌肌张力,以及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结果:治疗4周后,2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及患侧下肢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腘绳肌肌张力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踏车阻力、股四头肌肌力及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主观疲劳感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早期给予踏车有氧训练安全可靠,可以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
陈国平亢连茹王艳裴飞
关键词:脑梗死有氧训练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