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吉荣

作品数:13 被引量:126H指数:6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哲学宗教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语言文字
  • 2篇文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7篇翻译
  • 3篇自译
  • 3篇金锁
  • 3篇金锁记
  • 3篇《金锁记》
  • 2篇叙事
  • 2篇文学翻译
  • 2篇文学翻译批评
  • 2篇海上花
  • 2篇海上花列传
  • 2篇翻译批评
  • 2篇《海上花列传...
  • 1篇信息战
  • 1篇叙事诗
  • 1篇叙事学
  • 1篇叙事学研究
  • 1篇译本
  • 1篇译者
  • 1篇语境
  • 1篇语内翻译

机构

  • 13篇南开大学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作者

  • 13篇陈吉荣
  • 1篇王宏印
  • 1篇张小朋
  • 1篇陈瑞芹

传媒

  • 3篇北京第二外国...
  • 1篇四川外语学院...
  • 1篇中国翻译
  • 1篇暨南学报(哲...
  • 1篇外语教学
  • 1篇山东外语教学
  • 1篇解放军外国语...
  • 1篇唐山师范学院...
  • 1篇外国语
  • 1篇英语研究

年份

  • 4篇2008
  • 9篇200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张爱玲女性主义翻译诗学的本土化策略被引量:45
2007年
张爱玲的翻译成就一向为文名所掩,但是她的翻译也别具一格。与西方激进的女性主义翻译相比,张爱玲的女性主义翻译诗学呈现出一种新面貌:不是戈达尔德那样强调极端的"妇占"理论,而是介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男性象征秩序与女性书写之间的对话理论,而她对自己作品的往复翻译则表明了追求女性主体性体认的努力。上述特点构成其女性主义翻译诗学的本土化策略。
陈吉荣张小朋
关键词:本土化策略
转换性互文关系在自译过程中的阐释——《金锁记》与其自译本及改写本之比较研究被引量:22
2008年
《金锁记》及其4个相关文本之间的关系很复杂:既有即时自译,也有延时自译,还有改写。转换性互文关系对几个文本间互相验证又互相解构的关系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它既反映了自译的时间差异对自译策略和自译效果的影响,也揭示了跨文化叙事文本策略的相关性,并且对由于作者兼译者的特殊身份所形成的自主体性辩证关系做出新的解释。因此,自译与改写的反复说明了自译者按顺序反复自我再现的想象行为。在文本和阐释之间,自译没有被语言差异割裂。
陈吉荣
关键词:自译改写金锁记
从分离到融合到互生——张爱玲、孔慧怡《海上花列传》翻译策略谈被引量:8
2007年
2005年9月,由张爱玲翻译、孔慧怡修订的《海上花列传》英译本终于问世。海外学界盛赞此书为两位杰出的女翻译家合作的结果。本书的翻译策略最突出的表现有3点:作品可阐释空间中文学性与文化介入的分离;小说美学的现代性与读者期待视野的融合;两种语言比附过程中的形象互生。这些翻译策略的运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对汉籍作品外译也有借鉴意义。
陈吉荣
关键词:《海上花列传》翻译策略互生
信息战中的网络攻防博弈研究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网络功能的不断增强,军事斗争中的电子战逐步演化为现代意义上的信息战,并造成了新时期条件下作战方式的重大转变。信息战包括了进攻信息战和防御信息战两种基本类型。在网络信息攻防中采取合理的对策是信息战制胜...
陈吉荣
文献传递
从节译看自译的具体化策略被引量:10
2008年
张爱玲的第一篇译作《谑而虐》采取节译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后三篇作品的自译也采用了这种灵活的翻译策略并有所突破。段落的调整体现出译者对文章结构的重新思考,而细节的添加与删除一方面是译者考虑到双语境读者的接受能力,一方面是因为回归母语语境,激发了作者重新创作的理念。
陈吉荣王宏印
关键词:节译自译
谈本位论观照之下的《金锁记》自译被引量:28
2007年
《金锁记》的自译是中外历史上罕见的一作四译的个案,几个文本间的转化体现了本位论的观照,译者坚定的中国文化本位、作者本位和女性主义立场的性别本位是这部自译作品的独到之处。
陈吉荣
关键词:《金锁记》自译
评《翻译批评:潜力与制约》被引量:6
2007年
德国翻译理论家凯瑟林娜·赖斯的《翻译批评:潜力与制约》首次提出文本交际功能论,即从文本功能角度介入翻译批评,创造了一种动态的翻译批评新模式,但该理论弱化了原文的功能,忽略了文学翻译批评的特殊性,有功能单因素决定论的倾向。
陈吉荣
关键词:文学翻译批评文本功能功能论理论家决定论
论语内翻译中的译者阐释——兼评张爱玲《海上花列传》国语翻译被引量:4
2007年
语内翻译不是简单的同一语言内部的语码转换过程,而是在同一语境内部,在保持一定时空距离的条件下,译者对原作做出的新的解释,并且是在对传统继承基础上的新的发展。这种继承与发展是语内翻译中译者阐释的结果,具体体现为译文与原文的同一性与差异性两个方面。张爱玲《海上花列传》的国语翻译集中体现了语内翻译中译者的阐释过程。
陈吉荣
关键词:语内翻译同一性《海上花列传》
论叙事诗翻译的似真性策略——邵洵美《麦布女王》的长诗翻译被引量:1
2007年
邵洵美《麦布女王》长诗翻译对叙事诗翻译的似真性策略表现在:译者对诗歌韵律与节奏的把握、对诗歌叙事衔接与连贯的关注和意象的移植与再造,这些对自由体叙事诗的翻译有着重要启示。
陈吉荣陈瑞芹
关键词:诗歌翻译
解析胡适的翻译思想被引量:6
2007年
近年来,胡适研究成为海内外许多学者关注的课题。胡适的成就不仅表现在文化思想史、哲学史、文学改良等方面,他还用白话翻译过诗歌和小说,并提出了自己的翻译思想。胡适的翻译思想内容丰富,影响深远,不仅为翻译理论和实践做出了贡献,而且促进了国语文学的发展。
陈吉荣
关键词:翻译思想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