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亚东

作品数:9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苏州市立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电图
  • 3篇心电
  • 3篇心电图
  • 2篇心律
  • 2篇心律失常
  • 2篇血压
  • 2篇血压晨峰
  • 2篇原发性
  • 2篇沙坦
  • 2篇慢性
  • 2篇晨峰
  • 1篇胆固醇
  • 1篇动脉
  • 1篇动脉造影
  • 1篇心病
  • 1篇心电图分析
  • 1篇心电图示
  • 1篇心功能
  • 1篇心功能影响
  • 1篇心肌

机构

  • 5篇苏州市立医院
  • 4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2篇南京军区南京...

作者

  • 8篇陈亚东
  • 5篇周国宝
  • 3篇孙康云
  • 2篇王齐兵
  • 2篇钱喆
  • 2篇李俭春
  • 1篇严进
  • 1篇李颀
  • 1篇顾军

传媒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实用心电学杂...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华高血压杂...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疗效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充分休息、低盐低脂饮食,同时给予强心类药物、利尿剂、β受体阻断药、扩血管药物等。对照组患者给予胺碘酮200mg口服,每天3次,1周后改为200mg,每天2次,2周后改为200mg,每天1次,逐渐减量到维持量。连续用药8周。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服用厄贝沙坦,最初剂量为每天75mg,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加大剂量最大为每天150mg。治疗期间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两组总有效率进行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能够显著改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临床效果显著。
陈亚东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厄贝沙坦胺碘酮
血压晨峰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脏重构和心律失常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左心室肥厚(LVH)以及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93例,根据动态血压检测(ABPM)结果,分为晨峰组(73例)和非晨峰组(120例),同步记录24h动态血压和动态心电图,分析24h动态血压参数、24h动态心电图检出的房性、室性心律失常;超声技术检测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左心房内径(LAD)等指标,分析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晨峰组与非晨峰组比较:LVMI分别为(117.9±19.6)g/m2vs.(93.5±11.6)g/m2,P<0.01;LAD分别为(46.1±10.4)mmvs.(38.4±8.8)mm(P<0.05);左心室肥厚(LVH)的检出率分别为64.4%vs.30.8%(P<0.01)。房性早搏检出率分别为91.8%vs.81.7%(P<0.05);房性心动过速检出率分别为54.8%vs.20.8%(P<0.01);心房颤动检出率分别为23.3%vs.0(P<0.01);室性早搏和室性心动过速的检出率分别为76.7%vs.55.8%(P<0.05)和5.5%vs.2.5%(P<0.05)。44%的心律失常发作出现在06:00~12:00时间段,其中53%发作出现在清晨(06:00~08:00)。结论与无血压晨峰的高血压病患者比,具有血压晨峰的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更显著,心律失常更多见,且多出现在清晨。
陈亚东周国宝李俭春钱喆
关键词:血压晨峰
31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电图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特点。方法超声心动图诊断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31例,分析其心电图特点。结果ST段改变者25例(80.6%),冠状T波改变者19例(61.3%),异常Q波10例(32.3%),室性早搏8例(25.8%),其中晕厥者3例。结论ST段改变、冠状T波、异常Q波是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主要心电图表现,对室性早搏者应重视。
孙康云严进陈亚东
关键词: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
体表心电图慢性ST-T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慢性ST-T改变对冠心病诊断的价值。方法对60例体表心电图慢性ST-T改变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者35例(53.33%),其中男23例,女12例。结论临床依据体表心电图慢性ST-T改变诊断冠心病要慎重。
孙康云陈亚东李颀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体表心电图
Brugada综合征1例
2006年
周国宝陈亚东
关键词:BRUGADA综合征晕厥发作心电图示P-R间期卧床休息T波倒置
替米沙坦联合吲达帕胺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和血压晨峰的影响被引量:15
2009年
目的评价单用替米沙坦与替米沙坦联合吲达帕胺缓释片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ABP)、脉压(PP)、血压晨峰(MBPS)的影响。方法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2例,随机分为替米沙坦组(80 mg/d,n=50)及替米沙坦联合吲达帕胺缓释片组(联合用药组,80 mg/1.5 mg,n=52),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监测24 h ABP,分别评估白天和夜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PP和凌晨5:00-8:00的血压及MBPS。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24 h的SBP、DBP和PP均较基线血压显著降低(均P<0.01),联合用药组24 h和白天SBP、DBP、PP的降幅均显著大于替米沙坦组(均P<0.05);联合用药组夜间SBP和PP的降低均显著大于替米沙坦组(均P<0.01),但DBP的降幅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在服药间歇的最后4 h(凌晨5:00-8:00),两组SBP、DBP、PP均显著降低,联合用药组的降低程度显著大于替米沙坦组(P<0.01);联合用药组SBP和DBP的晨峰降幅亦显著大于替米沙坦组(P<0.01),MBPS减少百分比(31%)显著大于替米沙坦组的18%(P<0.01)。结论替米沙坦和替米沙坦联合吲达帕胺缓释片均可显著降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动态SBP、DBP、PP、凌晨血压和MBPS,联合治疗显著优于单用替米沙坦,特别是血压晨峰。
周国宝孙康云李俭春陈亚东钱喆
关键词:老年脉压血压晨峰替米沙坦吲达帕胺缓释片
起搏器治疗对左室功能尚好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心功能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评价左室功能尚好的房室阻滞患者植入心脏起搏后心力衰竭和左室收缩功能,探讨起搏器术后对左室功能的影响及其预测因素。方法:对象为48例因房室传导阻滞(AVB)行永久起搏治疗的患者,对其手术前后12导联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功能NYHA分级进行随访评估。结果:48例患者均行右室心尖起搏,其中男性26例、女性22例,平均随访12±9月。术后随访期间,13例患者发展为充血性心力衰竭,NYHA分级较术前增高(1.64±0.7对2.27±0.8,P<0.001),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较术前降低(60%±6%对51%±13%,P<0.001)。对LVEF≤40%(A组)和>40%(B组)的患者对比分析发现,A组较B组患者的起搏QRS时限为长(181±32ms对151±26ms,P<0.01),室间延迟也较长(44±29ms对27±18ms,p=0.02);起搏QRS时限=180ms时,其检测左室功能异常的敏感性为54%,特异性为93%。结论:左室储备功能正常的房室阻滞患者,起搏后LVEF明显下降,起搏QRS时限可用以预测起搏后左室功能障碍的发生与否。
周国宝陈亚东顾军王齐兵
关键词:起搏器左室射血分数QRS时限
阿托伐他汀联合应用依折麦布治疗高胆固醇血症者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与依折麦布治疗对严重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降脂疗效。方法:40例严重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用阿托伐他汀(20mg.d-1)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未达标(<2.6mmol.L)的患者联合应用依折麦布(10mg.d-1),观察治疗12周后的血脂水平,并观察对谷转氨酸(AST)、谷丙转氨醇(ALT)和肌酸激醇(CK)的影响。结果:全部患者的基线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的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α(Lp(a))]在服用阿托伐他汀后均有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的胆固醇(HDL-C)有明显上升,P<0.01。联用依折麦布后,TC、LDL-C、ApoB有进一步的下降,P<0.01,TG、HDL-C和Lp(a)虽有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前后AST、ALT和CK均无明显异常变化。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应用依折麦布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有更好的降脂(LDL-C)效果,并提高降脂达标率。
周国宝陈亚东王齐兵
关键词:依折麦布阿托伐他汀高胆固醇血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