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世栋 作品数:21 被引量:40 H指数:3 供职机构: 扬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文化科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一般工业技术 艺术 更多>>
高校图书馆智能服务体验设计研究 在知识环境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作为知识服务场所,其使用效率与服务能力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户需求。本文在现有文献研究分析基础上,结合实际用户调研,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智能服务体系,并将其模块化细分,从用户端、连接端、后台端3个方... 李响 许辰磊 汤宇航 陈世栋关键词:智能机器人 交互设计 文献传递 针织时装的装饰设计创新策略 2011年 近年来针织服装行业的时装化趋势明显,针织服装的市场重心逐渐转向中、高档收入人群,行业领先者们纷纷通过加强设计创新、塑造品牌形象来吸引、刺激着消费者的购买欲。 刘伯荣 陈世栋关键词:针织时装 装饰设计 服装行业 针织服装 品牌形象 时装化 面向抗震防灾的办公场所家具设计研究 2019年 地震灾害所带来的伤亡十分严重,现有抗震防灾研究极少关注具体的环境和心理因素对人员逃生和避难的影响。办公环境可以分为开放式、半开放式、独立办公空间、多人协同办公空间四种,每种空间对地震时人员逃生速度和避险方式都有不同的影响。人们在环境中的心理因素也会影响到逃生和避险的成功率。文章综合分析办公环境因素、人员情感因素后从家具的颜色、结构、摆放方式等方面提出面向抗震防灾办公场所家具的设计对策。 张博导 包沁容 陈世栋关键词:抗震防灾 办公环境 家具设计 慢性病老年人智能监护服设计研究 2022年 调研分析目前慢性病及中轻度失能老年患者服装在监护功能设计上的问题和不足。通过系统功能的对象过程方法(OPM)分析,构建智能监护服装的对象过程模型,从款型、面料、工艺和技术融合等维度,对住院的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智能监护服展开综合创新设计。所设计产品整合了智能数据监测、身体关键部位防护和提升检查时的便利性和体验感等创新功能,克服了传统病患服装的缺点,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康复提供了更好的服务条件。 刘伯荣 陈世栋 朱琴关键词:智能服装 健康监测 童装设计的成人化倾向及其问题分析 被引量:3 2009年 近年来,童装的设计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成人化倾向。这一设计倾向反映出消费者观念的变化。成人化元素的运用在满足了消费者个性化需要的同时,也使得童装在款式方面、面料方面、配料与装饰细节方面、成本与价格控制方面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需要设计师和相关业内人士对这些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 刘伯荣 陈世栋关键词:成人化倾向 童装设计 消费者观念 个性化需要 价格控制 设计师 基于“卓越计划”的工程图学实验改革及实验室构建 2017年 从培养卓越人才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工程图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对工程图学的实验教学体系进行了改革以及对工程图学实验室进行了重新构建,并从实验考核等方面提出了改革的保障措施。 高征兵 秦永法 张军 陈世栋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工程图学 实验教学 实验室 Super Normal:关注日常生活的设计哲学 被引量:4 2009年 Super Normal这一设计理念是希望设计能回归本源,发掘生活的本质,真正改善人造物环境,其核心是Normal,倡导的是一种日常生活的设计哲学。在消费时代,Super Normal是对历史文化中优秀造物传统的辩护、强调和继承,要求设计师对设计投入更多的理性思索,回归本源。作为一种创造活动,设计既不能脱离历史条件,也不应背离人的基本价值需要。 陈世栋关键词:NORMAL 消费主义 设计哲学 案例研究教学方法及其在产品设计课程中的应用探析 被引量:7 2015年 为了面向社会和市场需求输出专业人才,高校的专业课程教学越来越倾向于对研究性和实践性环节的强化。实践证明,传统的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在新的培养模式下效果不理想。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加强研究性教学的探索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应该从课程性质、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等方面分别探讨在产品设计课程中开展案例研究教学的意义、可行性和关键问题,并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总结阐述开展案例研究教学的具体方法和教学效果。 陈世栋 刘伯荣关键词:产品设计 研究性教学 “卓越”模式下工程图学实践教学改革 2017年 从工程图学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中的地位出发,分析了工程图学实践教学的现状,重新构建了以尺规作图、计算机绘图、徒手画图及构形设计并重的多阶段的新实践教学体系,并从考核方式以及改革的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措施。 高征兵 秦永法 张军 陈世栋关键词:工程图学 实践教学 级进模数字化设计技术研究 被引量:1 2020年 阐述了一种基于Pro/E软件的通用功能模块和扩展级进模(PDX)模块进行冲压件及其级进模设计的数字化设计技术;从工件的准备、条带的设计、模架和冲压元件设计、标准件及其他设备的设计、元件的数控加工及装配工程图的生成等方面说明这一技术的应用流程;结合防护扣级进模设计,从毛坯尺寸确定、排样、压力计算、模具的尺寸和结构形式、压力机选择等方面验证了这一技术的可行性。实践表明,该技术缩短了模具设计周期、提高了冲压件的尺寸精度和生产效率,是级进模设计行之有效的方法。 高征兵 陈世栋关键词:级进模 PRO/E 排样 冲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