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瑞
- 作品数:15 被引量:116H指数:6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水土流失特征及雨强关系分析被引量:24
- 2015年
- 坡面是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侵蚀的重要源地,以岔口小流域4个不同类型的径流场观测数据为基础,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径流、泥沙和氮流失特征进行研究,并分析不同时段雨强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裸地的产流和产沙量最大,天然林地产水、产沙及氮流失量最小;年内单位面积径流量与最大30min雨强呈较好的指数函数关系,且拟合程度高于最大20min雨强和最大10min雨强,而与平均雨强呈3次函数关系;单位面积泥沙流失量也表现出相似趋势。坡耕地径流中氮流失浓度最高,尤其是6,7月份的高强度降雨产生的径流,年度内同等程度降雨条件下径流中氮流失浓度呈现前高后低的趋势。
- 闫胜军郭青霞闫瑞赵富才
- 关键词:黄土丘陵沟壑区降雨强度土壤侵蚀氮流失
- AnnAGNPS模型在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的适用性评价被引量:6
- 2016年
- 在水土流失较严重、生态环境较脆弱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定量化研究土壤侵蚀对于合理利用土地及保护环境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运用基于过程的Ann AGNPS模型对典型黄土丘陵沟壑区-岔口小流域的水土流失进行模拟,以5场次暴雨径流量及泥沙量评价模型适用性。模拟结果表明:模型能较好的模拟地表径流,模拟相对误差为-21.46%-2.26%,确定性系数R2为0.99,Nash-Sutcliffe系数为0.99。模型对泥沙模拟精度较低。对岔口小流域土壤侵蚀定量分析表明,单位面积泥沙流失量最严重的区域集中在坡耕地上,尤以核桃树与玉米间种的坡耕地流失最大。
- 闫胜军郭青霞闫瑞赵富才李洋旸
- 关键词:径流模拟ANNAGNPS模型黄土丘陵沟壑区
- 1995—2014年北洛河流域植被恢复的地形分布特征被引量:12
- 2016年
- 以1995,2007和2014年Landsat TM影像为数据源,计算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分析退耕还林政策下北洛河流域植被的恢复程度.结果表明,流域三年平均植被覆盖度分别为:46.4%,63.4%和73.4%.上游吴起、志丹等县所在丘陵沟壑区增加态势最明显,三年平均植被覆盖度分别为20.2%,41.64%,51.2%.系统分析流域上游丘陵沟壑区植被恢复在地形上的趋势变化.结果表明:不同高程、坡度和坡向分布带上均表现出植被覆盖度随着时间进展呈现明显好转态势.
- 闫瑞张晓萍闫胜军赵文慧
- 关键词:植被恢复覆盖度地形因子丘陵沟壑区
- 黄土高原北洛河上游流域退耕还林草的水文响应模拟
-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短缺,生态系统脆弱。为了遏制严重的土壤侵蚀,1999年后,我国在黄土高原地区实施了大范围的退耕还林还草等水土保持措施。土地利用及土地覆盖发生的显著变化,深刻影响着黄土高原的生态系统-水文响...
- 闫瑞
- 关键词: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土壤侵蚀水文响应
- 基于GIS与RUSLE模型岔口小流域土壤侵蚀定量研究被引量:5
- 2013年
- 在RUSLE模型理论支持下,以山西省永和县岔口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分析野外实地调查及观测数据,在ArcGIS软件环境下建立土壤侵蚀定量计算模型,生成小流域土壤侵蚀分布图,并分析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特点。结果表明,流域主要以微度侵蚀为主,占流域总面积的98.52%;流域最高侵蚀模数为4377.82t·km-2·a-1,未达到强度侵蚀分级;流域内土壤侵蚀强度较大的区域集中于坡度大于8°的荒坡及无植被覆盖的居民点用地等。通过定量计算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侵蚀模数及土壤侵蚀分级,为流域侵蚀防治及水土保持规划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
- 李欣欣郭青霞杨鑫芳李晋超闫瑞闫胜军赵富才卢庆民
- 关键词:GISRUSLE模型土壤侵蚀
- 黄土丘陵沟壑区农户耕地规模经营意愿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8
- 2013年
- 耕地规模经营是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业比较利益、提高耕地生产能力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选取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岔口小流域作为研究区域,在对流域内21个自然村114户农户耕地规模经营意愿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Binary Logistic模型分析问卷数据,得出农户年龄、健康状况、主要经济来源、拥有耕地面积、有无出租土地共5个因素对农户耕地规模经营意愿影响显著。提出了从提供农业知识、分类管理农户、完善保障制度、减轻恋土情结、引导合理流转和发展特色农业共6个方面推进当地耕地规模经营的建议和措施。
- 李晋超李欣欣闫瑞闫胜军杨鑫芳郭青霞赵富才
- 关键词:耕地规模经营意愿BINARYLOGISTIC黄土丘陵沟壑区
- 近20年来北洛河流域植被覆盖度随地形因子变化特征探究被引量:20
- 2016年
- 基于1987年、1995年、2007年3期Landsat TM影像数据,以像元二分法估算了北洛河流域不同时期的植被覆盖度,结合DEM地形高程数据提取的地形因子,分析了植被覆盖度地形分异及动态变化特征,以期对流域生态建设和效益评价提供基础信息。结果表明:流域中9/10的面积为地形破碎的丘陵沟壑区和高塬沟壑区,2/3面积为8°~25°的斜坡地和陡坡地,各坡向面积相差不大。流域平均植被覆盖度从1987年的41.1%,1995年45.4%,增至2007年的63.4%。在各高程带、各坡度段和各坡向上,与1987年比,1995年虽有轻微增加,但其分布格局基本一致。2007年植被覆盖度在不同地形指标上均有显著增加,尤其在900~1 300m高程带、〈35°坡度段、阳向坡上植被改善程度显著。
- 赵文慧陈妮闫瑞张晓萍
- 关键词:植被恢复地形因子
- 岔口流域不同土壤质地转换模型精度验证
- 2013年
- 为使土壤普查的土壤质地数据合理重用,采用分段三次Hermite插值方法、三次样条插值方法和线性插值方法3种土壤质地转换模型进行岔口流域土壤质地粒径间地转换,并与流域内各土种的实测土壤粒径值对照,通过均方根误差RMSE值和决定性系数R2值,评价了3种土壤质地插值转换模型的精度。结果表明,分段三次Hermite插值函数在描述粒径分布模型上最为理想,三次样条插值函数效果最差,线性插值函数介于两者之间。
- 闫瑞闫胜军李晋超李欣欣杨鑫芳赵富才郭青霞
- 关键词:土壤质地插值函数
- 黄土丘陵沟壑区岔口小流域AnnAGNPS模型数据库建立被引量:2
- 2013年
- AnnAGNPS模型是一个能够连续模拟来自流域的地表径流、沉积物、污染负荷的分布式非点源污染模型。模型具有应用前景广泛、有效、参数数据需要量大、区域差异大、获取难的特征。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典型流域为例,建立了基于AnnAGNPS模型的岔口小流域非点源污染基础信息数据库,包括气候、土地利用、土壤和地形数据库。所需的模型参数大多通过实地调查,部分参数来源于文献数据。此数据库为岔口小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状况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数据的同时,可供类似研究区域借鉴或为流域其他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闫胜军闫瑞芦三矿生李晋超李欣欣杨鑫芳赵富才郭青霞
- 关键词:黄土丘陵沟壑区ANNAGNPS模型数据库
- 农业非点源氮污染研究进展分析被引量:12
- 2014年
- 概述了非点源污染的概念、特征及非点源氮素对水环境的影响,阐述了两种形态的非点源氮素NH+4-N和NO-3-N的迁移机理、流失途径(地表径流和渗漏淋失)及其自然和人为影响因素;非点源污染负荷定量计算的方法,及计算非点源污染负荷模型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控制农田非点源氮素的措施。
- 闫瑞闫胜军赵富才郭青霞
- 关键词:非点源污染农田氮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