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侨霖
- 作品数:8 被引量:61H指数:3
- 供职机构:香港中文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厅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林氏手法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研究
- 研究背景及目的腰椎滑脱症是由于病变椎体中上位椎体向后或向前滑动并伴有神经根压迫症状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目前腰椎滑脱症在脊柱相关疾病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对诸多腰椎滑脱的...
- 钟侨霖
- 关键词: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 文献传递
- 两种坐位旋转手法腰椎应力及位移的有限元分析被引量:37
- 2010年
- 目的探讨两种坐位旋转手法的作用机制及其合理性、安全性。方法使用螺旋CT,以1mm的间隔,对1具男性青年新鲜尸体的腰椎标本沿轴向进行断层扫描,以jpg格式将其断面图像输入计算机。利用三维重建软件Minics建立腰椎三维计算机模型。根据手法原理,将两种坐位旋转手法进行分解,把力学参数带入三维有限元模型,利用Ansys9.0软件进行计算。结果(1)椎间盘:两种手法椎间盘的应力都主要集中于纤维环,尤其是外层纤维环,髓核应力相对较小。两者的最大位移分布基本一致,都位于椎间盘的左侧。椎间盘后部位移也都以左侧明显。(2)椎体及后部结构:直腰旋转手法主要应力分布于小关节,腰椎定点旋转手法主要应力分布于椎体峡部、椎弓根侧隐窝及上位椎体小关节面的下端。两者的最大位移分布不同,直腰旋转手法最大位移位于L4棘突,腰椎定点旋转手法最大位移位于L4椎体上缘左侧及L4左侧上关节突;且腰椎定点旋转手法的椎间孔位移更显著。结论手法造成了椎间盘、关节突的位移,有利于解除神经根的粘连。两种手法比较,脊柱定点旋转手法更具有效性及安全性。
- 吴山张美超李义凯田强郭汝松钟侨霖
- 关键词:腰椎旋转手法椎间盘有限元应力
- 手法治疗胸阔出口综合征方法与思路的探讨
- 胸阔出口综合征(TOS)是指臂丛神经、锁骨下动静脉在胸廓出口部位因各种原因受到卡压、激惹,而出现上肢及颈肩部疼痛、麻木、无力或肢端缺血为特征的症候群。该病在1956年由Peet提出,由于病理机制复杂、缺乏客观诊断标准,一...
- 吴山田强钟侨霖
- 关键词:手法治疗病理机制
- 垫枕背伸按压法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疗效观察
- 退变性腰椎滑脱症(DS)是由于椎间盘退变、关节突磨损引起椎节松动致使腰椎某节椎体向前或向后移位,最常见的部位是L4、L5,以腰痛、下肢神经根痛、间歇性跋行等为主要表现,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笔者采用垫枕背伸按压法对2005...
- 吴山郭汝松钟侨霖田强
- 关键词: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临床疗效中医推拿
- 文献传递
- 两种腰椎脊柱推拿手法推扳力的研究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测量两种腰椎脊柱推拿手法产生咔嗒声时的推扳力大小,为手法量化提供基础参考值。【方法】使用压力测量系统,记录两种手法操作时产生咔嗒声时的推扳力大小。【结果】两种手法左右侧推扳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拉旋转斜扳法所用的推扳力显著小于腰椎斜扳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法比较结果提示,提拉旋转斜扳法为具有更符合人体生物工程特点、更安全、更具低能量消耗的手法。
- 田强钟侨霖郭汝松范志勇赵家友吴山
- 关键词:腰椎
- 中药有效成分结合生物材料在骨组织工程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骨组织工程是快速发展的领域,开发新型生物材料,修复受损或患病的骨组织是其主要研究方向之一。许多中药有效成分对细胞的增殖、分化以及组织或器官的修复和再生等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将中药有效成分添加到骨科生物材料中可以提高材料的治疗效果。因此中药有效成分在骨科生物材料中的应用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本文综述了中药有效成分在骨组织工程中的作用,包括促进成骨、保护及修复软骨、促血管形成和抗炎等。
- 万周程钟章锋钟侨霖王景浩王景浩王华军王华军
- 关键词:中药生物材料骨组织工程骨再生软骨修复
- 手法治疗颈痛的系统评价
- 研究背景: 颈痛是临床常见疾患,主要以患者颈肩部疼痛、上肢疼痛、麻木为主要表现的综合症状,约2∕3的人在其一生中经历过颈痛。中国颈痛人群的发病率为3.5%。随着人们社会工作模式的变化,本病近年来出现了发病人数迅速上升、...
- 钟侨霖
- 关键词:推拿手法颈痛
- 提拉旋转斜扳法操作时腰椎椎间盘应力及应变的有限元研究被引量:17
- 2019年
- 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观察提拉旋转斜扳法操作时椎间盘应力及应变发生的变化规律,探寻手法治疗腰椎疾患的科学性和安全性。方法在构建的L_(4~5)节段腰椎模型上模拟加载提拉旋转斜扳手法,观察手法作用过程中椎间盘应力的分布及变化,髓核及纤维环的位移及应变。结果椎间盘应力变化从右后方开始出现,以弧形向周围传递扩散,应力的变化呈递减分布。椎间盘应变最小的位置在髓核偏后,以此为中心呈圆弧状向周围递增。应变最大的位置主要发生于纤维环,特别是椎间盘右侧外缘。结论手法操作中应力主要集中于后侧关节突关节,椎间盘的应力变化相对较小,提示手法治疗是安全的。纤维环后外侧在操作中有较明显的应变,局部的位移变化可能是手法疗效的机制之一。
- 田强钟侨霖赵家友范志勇郭汝松吴山张美超
- 关键词:腰椎有限元椎间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