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京梓
- 作品数:23 被引量:53H指数:5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 女性DMD/BMD携带者的临床表现和基因突变研究
- 维达塔蓝丹钟京梓廖海霞谢彦舒
- 17α-羟化酶/17,20-裂解酶缺乏症2例分析及文献回顾
- 张家鹏蓝丹钟京梓
- 不同液体对脓毒性休克大鼠早期复苏效果比较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比较不同液体对脓毒性休克的早期复苏效果。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9组。(1)正常对照组(n=8);(2)脓毒性休克组(n=8):通过颈外静脉注射内毒素(10 mg.kg-1)建立脓毒性休克大鼠模型,不予任何干预;(3)干预组[n=56,又分为7个亚组,每组8只:9 g.L-1盐水(NS)组、低分子右旋糖酐组、清蛋白组、NS+低分子右旋糖酐组、NS+清蛋白组、低分子右旋糖酐+清蛋白组及NS+低分子右旋糖酐+清蛋白混合组(混合组)]:颈外静脉注射内毒素建立模型成功后分别予不同的液体进行复苏。各干预组液体复苏均以1 h为终点,实时监测大鼠平均动脉压(MAP),当MAP恢复至基础血压90%以上,并持续10 min或以上视为复苏成功,记录其复苏成功所需时间。至1 h时通过颈外静脉置管采中心静脉血1 mL行血气分析及血乳酸水平测定。比较各干预组大鼠复苏成功率、所需时间、血气指标及血乳酸变化。结果复苏成功率及所用时间:NS组、NS+清蛋白组、NS+低分子右旋糖酐组及混合组的复苏成功率均大于50%,其中以NS组和混合组复苏成功率最高,分别为87.50%和83.33%,4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36,P>0.05);而低分子右旋糖酐组、清蛋白组及低分子右旋糖酐+清蛋白组复苏效果较差(成功率小于50%),其中以纯胶体液清蛋白和低分子右旋糖酐效果最差,其复苏成功率分别为16.67%和25.00%,与N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复苏成功所需的平均时间比较,NS组需要的平均时间最短[(18.50±8.85)min],其次为NS+清蛋白组、混合组及NS+低分子右旋糖酐组,4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519,P>0.05);而低分子右旋糖酐组、清蛋白组及低分子右旋糖酐+清蛋白组复苏所需的时间相对较长,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18,P>0.05),与NS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各组血气分析pH值与休克组相比,清蛋白组和低分子右旋糖酐+清蛋白�
- 韦丹王随力邓勇丽钟京梓李眉
- 关键词:休克脓毒性
- NPY和GAL在癫痫持续状态患儿治疗前后水平变化的分析
- 2015年
- 目的探讨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患儿治疗前后血浆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和甘丙肽(galanin,GAL)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SE患儿42例作为治疗组,4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并联用丙戊酸钠。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测定血浆NPY和GAL水平。结果和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前NPY和GAL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组治疗后,NPY和GAL水平均升高,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NPY和GAL具有抗癫痫作用,提示丙戊酸钠可能通过NPY和GAL起效。
- 黄月艳潘红飞李强李清锋黄云峰黄致敬唐汉庆钟京梓
- 关键词:甘丙肽癫痫持续状态
- 吗叮啉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临床应用及护理被引量:10
- 2008年
- 目的:观察吗叮啉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作用。方法:将出生后出现喂养不耐受的106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保暖,抗感染、静脉营养、插胃管留置并用生理盐水洗胃,以预防咽下综合征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吗叮啉,观察喂养不耐受好转情况及住院天数。结果:给予吗叮啉治疗后每日完成奶量增加,胃残留量减少,腹胀消失,达到完全经胃肠喂养时间缩短,体重增加,缩短了住院天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吗叮啉能较好地改善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缩短住院天数,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
- 陆青梅陈霞静钟京梓
- 关键词:吗叮啉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
- 癫痫持续状态患儿血浆和脑脊液中NPY、GAL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探讨癫痫持续状态患儿血浆和脑脊液(CSF)中神经肽Y(NPY)、甘丙肽(GAL)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3年1月该院门诊和住院部诊断的癫痫患儿68例(癫痫组),癫痫持续状态患儿56例(癫痫持续组),选取同期需要腰部麻醉的择期手术(排除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儿8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3组对象血浆和CSF中NPY、GAL水平,两组患儿在惊厥发作过程中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癫痫组患儿24h内及第7天时血浆NPY均明显高于癫痫持续组、对照组(P<0.05),癫痫持续组患儿24h内及第7天时血浆NPY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癫痫组患儿24h内血浆GAL均明显高于癫痫持续组、对照组(P<0.05),癫痫持续组患儿24h内血浆GA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第7天血浆GA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癫痫组患儿CSF中NPY、GAL均明显高于癫痫持续组、对照组(P<0.05),癫痫持续组患儿CSF中GA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血浆中NPY、GAL水平均与CSF中NPY、GAL水平呈正相关(r=0.035、r=0.041,P<0.05)。结论 NPY、GAL与癫痫发病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的抗惊厥作用,但是二者具体的作用机制不明,有待于进一步地研究。
- 黄月艳潘红飞李强钟京梓曾洁华
- 关键词:癫痫癫痫持续状态甘丙肽
- 1例肢带型肌营养不良1B型的临床和遗传学特点被引量:1
- 2018年
- 本文报道1例LMNA基因新发剪接杂合突变所致的肢带型肌营养不良1B型(LGMD1B)。患儿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行走乏力,肩胛带肌和下肢近端肌肉无萎缩,四肢肌张力正常,上肢肌力4级、下肢肌力4级,Gower征(+);CK779U/L;肌肉病理HE染色提示肌营养不良表现,免疫组化显示LaminA蛋白表达无明显减少;二代基因测序显示患儿LMNA基因存在新发的c.810+2T>C剪接位点杂合突变,其父母LMNA基因该位点正常。GERP++RS软件预测该突变位点具有高度保守性;HumanSpliceFinder和Spliceman软件预测该突变可能为致病性突变;ExPASy预测新的剪接变体氨基酸序列变短。转录组测序提示患者肌肉的mRNA存在两种序列:一种为正常序列,占92.2%;另一种为部分4号内含子保留,占7.8%,即异常剪接变体。LGMD1B是由位于常染色体1q22的LMNA基因突变所致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肌病,本研究的发现扩展了LMNA基因突变谱,为LGMD1B诊断提供了帮助。
- 余欣秀钟京梓官红林张敏蓝丹
- 关键词:儿童
- 痰热清联合更昔洛韦治疗手足口病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探讨痰热清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6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更昔洛韦和痰热清治疗,对照组采用病毒唑和双黄连治疗。结果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治疗组热退时间、疱疹结痂及消退时间、开始进食时间、痊愈天数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平均约2天)(t值分别为20.30、27.20、10.12、17.79、8.84,均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亦高于对照组(X2=5.46,P〈0.05),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更昔洛韦联合痰热清治疗手足口病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 黄月艳钟京梓童汝雁
- 关键词:痰热清更昔洛韦手足口病疗效
- 不同液体对脓毒性休克大鼠早期复苏效果比较
- 目的比较不同液体对脓毒性休克的早期复苏效果方法 72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9个小组。(1)正常对照组(n=8);(2)脓毒性休克组(n=8),通过颈外静脉注射内毒素(10mg.kg~(-1))建造脓毒性休克大鼠模型,...
- 王随力韦丹邓勇丽钟京梓
- Ⅰ型Bartter综合征新发剪切位点突变分析及文献复习
- 2018年
- 目的:对Ⅰ型Bartter综合征家系剪切位点纯合突变的临床特点及基因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从基因水平上明确该病诊断,并探讨该病的致病机制。方法:收集1例Ⅰ型Bartter综合征患儿及家系临床资料,通过二代基因测序检测含SLC12A1、KCNJ1、CLCNKB、BSND、CASR、SLC12A3等基因在内270个相关基因,用Sanger测序对筛查出来的可能致病突变位点进行家系验证,通过软件及查阅文献对突变位点致病性进行分析。结果:先证者临床表现为消瘦乏力、多饮多尿、生长发育落后、低血钾、代谢性碱中毒及高醛固酮血症,测序结果显示:SLC12A1基因c.1786+2T>C剪切位点纯合突变,其父为无症状杂合突变携带者,其母和哥哥未发现变异。查阅文献发现先证者临床表现符合Bartter综合征且SLC12A1基因为Ⅰ型Bartter综合征的致病基因,检索db SNP数据库、Clin Var数据库、HGMD数据库、Pubmed、中国知网等国内外文献数据库均未发现该突变位点报道。同时,Poly Phen-2、SIFT和MutationTaster 5软件分析预测该突变可能为致病性突变。综合分析临床表型和基因结果该先证者可诊断为Ⅰ型Bartter综合征,且其c.1786+2T>C剪切位点纯合突变为新发致病性突变。结论:本文首次报道c.1786+2T>C突变为新发致病性剪切位点纯合突变,扩展了SLC12A1基因突变谱,为Bartter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帮助,并为进一步探索其致病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 谢彦舒钟京梓廖海霞官红林蓝丹
- 关键词:BARTTER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