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鲜蒲

作品数:3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马铃薯
  • 2篇杂种
  • 2篇体细胞杂种
  • 1篇形态性状
  • 1篇性状
  • 1篇性状鉴定
  • 1篇遗传稳定性分...
  • 1篇育种
  • 1篇育种材料
  • 1篇栽培
  • 1篇栽培技术
  • 1篇农艺
  • 1篇农艺性
  • 1篇农艺性状
  • 1篇农艺性状鉴定
  • 1篇资源创新
  • 1篇抗病
  • 1篇回交
  • 1篇回交后代
  • 1篇后代

机构

  • 3篇华中农业大学

作者

  • 3篇郭鲜蒲
  • 2篇蔡兴奎
  • 2篇柳俊
  • 1篇陈琳
  • 1篇田振东
  • 1篇聂碧华
  • 1篇姚春光
  • 1篇周宇波
  • 1篇宣俊杰
  • 1篇宋波涛
  • 1篇何礼
  • 1篇谢从华

传媒

  • 1篇中国马铃薯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马铃薯体细胞杂种及其回交后代的遗传稳定性分析
马铃薯种间体细胞杂交不仅可以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等生物学障碍,而且可以将野生资源中的有利性状转育到栽培种中,实现核与质的融合或重组,创造出有性杂交所不能实现的新种质。本研究以来自于两个融合组合的149个马铃薯种间体细胞杂种...
郭鲜蒲
关键词:马铃薯体细胞杂种
马铃薯体细胞杂种主要形态性状和农艺性状鉴定被引量:4
2006年
试验对来自马铃薯栽培种Solanum tuberosum与野生种S.chacoense原生质体融合产生的131个株系进行了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与亲本相比,大多数体细胞杂种的生长势较亲本弱,所有杂种的株高均小于融合亲本;匍匐茎长度均小于双亲平均数,其中小于栽培种亲本的体细胞杂种占42.1%;大多数体细胞杂种的叶片呈卵园形,叶形指数小于双亲。65%的体细胞杂种叶片有不同程度的褶皱现象。杂种群体的株高分离呈正态分布,匍匐茎长度的分离呈偏态分布。
宣俊杰蔡兴奎郭鲜蒲何礼柳俊
关键词:马铃薯体细胞杂种农艺性状
马铃薯抗病资源创新与利用
谢从华柳俊蔡兴奎宋波涛姚春光郭鲜蒲陈琳田振东聂碧华周宇波
马铃薯种间杂交困难,导致栽培种遗传背景狭窄,重要病害抗性改良困难。青枯病为细菌性病害,只在野生种中发现抗性,无有效途径将其转育到栽培种。晚疫病为卵菌病害,小种变异迅速,主效基因控制的抗性极易丧失,而持久抗性受微效多基因控...
关键词:
关键词:马铃薯栽培技术育种材料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