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宝平

作品数:11 被引量:31H指数:4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细胞
  • 7篇淋巴
  • 6篇淋巴瘤
  • 5篇细胞淋巴瘤
  • 5篇弥漫
  • 4篇预后
  • 4篇弥漫大B细胞...
  • 3篇血管
  • 3篇血管内皮
  • 3篇血管内皮生长...
  • 3篇血管内皮生长...
  • 3篇内皮
  • 3篇内皮生长因子
  • 2篇信号
  • 2篇信号通路
  • 2篇预后分析
  • 2篇乳腺
  • 2篇乳腺癌
  • 2篇乳腺癌MCF...
  • 2篇通路

机构

  • 1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广西科技大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南宁市第一人...

作者

  • 11篇岑洪
  • 11篇郭宝平
  • 7篇谭晓虹
  • 3篇柯晴
  • 2篇李蓉
  • 2篇何莎
  • 1篇陆永奎
  • 1篇熊春
  • 1篇李爱娟
  • 1篇梁立莉
  • 1篇黄鑫
  • 1篇谭晓红
  • 1篇黄丹
  • 1篇谢淑琼
  • 1篇马智
  • 1篇吴雪芹

传媒

  • 2篇中国癌症防治...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内科急危重症...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广西医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肿瘤预防与治...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ET/CT用于评估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的Meta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评价PET/CT在预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预后中的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万方、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Medline等数据库中关于PET/CT评价DLBCL预后的研究,检索年限均为2000年1月至2015年3月。采用STATA11.0统计学软件进行Meta分析,各效应量均以95%可信区间(CI)表示。分析治疗中期PET/CT参数最大标准摄取值(SUV_(max))、治疗末期SUV_(max)和肿瘤代谢体积(MTV),并应用Meta分析合并风险比(HR)来评价DLBCL患者治疗后的预后与PET/CT参数的关系。分析各纳入研究结果间的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对各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评价指标包括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的HR。结果共纳入11项研究,包括1068例初诊的DLBCL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治疗中期(2~4化疗周期后)PET/CT SUV_(max)评价DLBCL患者PFS的HR为1.50(95%CI:1.12~2.01,P=0.007);(2)治疗末期(6~8化疗周期后)PET/CT SUV_(max)评价DLBCL患者PFS的HR为1.30(95%CI:0.74~2.29,P=0.369),评价DLBCL患者OS的HR为1.75(95%CI:0.74~4.17,P=0.204);(3)治疗末期PET/CT MTV评价DLBCL患者PFS的HR为2.17(95%CI:1.46~3.24,P=0.000),评价DLBCL患者OS的HR为2.99(95%CI 1.91~4.69,P=0.000)。结论治疗中期PET/CT的SUV_(max)可以预测患者的PFS;治疗末期PET/CT的MTV可以预测患者的PFS、OS,而SUV_(max)则不能预测患者的PFS、OS。
梁立莉岑洪谭晓红郭宝平熊春马智何莎黄丹谢淑琼
关键词: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PET/CTMETA分析
基于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分析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本研究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免疫相关信号通路的活化及免疫细胞浸润模式,分析肿瘤免疫微环境与DLBCL预后的关系。方法:基于GEO数据库提取DLBCL相关数据集的基因表达数据,分析16条免疫相关信号通路富集水平及27种免疫细胞浸润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并比较ABC亚型和GCB亚型DLBCL通路富集水平和免疫细胞浸润水平的差异。结果:数据集生存分析结果显示,适应性免疫系统通路、淋巴细胞活化通路、MHC Ⅱ类抗原呈递信号通路、Ⅰ型干扰素信号通路、Ⅱ型干扰素信号通路、Th17细胞分化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以及细胞黏附信号通路富集分数高的患者预后较好,其中Ⅰ型干扰素信号通路在GCB亚型中显著富集。CD4+T淋巴细胞、CD4+效应记忆T细胞、CD4+记忆T细胞、CD8+T淋巴细胞、Th1细胞、活化树突状细胞在所有数据集中均表现为细胞浸润程度高者预后较好,嗜酸性粒细胞、M2型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Th2细胞浸润程度高者则预后不良;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在ABC亚型中显著高于GCB亚型。结论:DLBCL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亚群和免疫相关信号通路与预后密切相关,此结果或可为将来基于免疫微环境的DLBCL分型提供理论基础。
黄玉洁黄鑫郭宝平柯晴谭晓虹岑洪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信号通路免疫微环境免疫细胞预后
慢病毒介导的siRNA干扰乳腺癌MCF-7细胞VEGF-C表达的实验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研究慢病毒载体介导的siRNA对乳腺癌MCF-7细胞系VEGF-C表达的敲减作用。方法构建慢病毒VEGF-C/siRNA载体,转染乳腺癌MCF-7细胞,采用Real-time PCR检测MCF-7细胞在转染前后VEGF-C的mRNA表达,计算其转染效率和VEGF-C敲减率。结果慢病毒VEGF-C/siRNA转染效率超过80%,其VEGF-C的mRNA表达敲减率达50%。结论慢病毒VEGF-C/siRNA转染率高,能有效敲减VEGF-C的mRNA表达。
郭宝平岑洪谭晓虹陆永奎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MCF-7
骨盆核磁共振在诊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骨髓侵犯中的应用价值
2020年
目的:探讨骨盆核磁共振成像(MRI)在诊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骨髓侵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8-03-2019-09于我院确诊的DLBCL患者85例,所有患者均完成骨髓穿刺活检、骨盆MRI及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18F-FDG PET/CT)检查,比较不同检查方法对骨髓侵犯检出率。以骨髓穿刺活检结果为金标准,采用ROC曲线分析骨盆MRI对DLBCL骨髓侵犯的诊断效能,并分析骨盆MRI、18F-FDG PET/CT骨髓侵犯病灶分布的影像学特征。结果:85例DLBCL患者中,骨髓穿刺活检、18F-FDG PET/CT、骨盆MRI的骨髓侵犯检出率分别为11.8%(10/85)、25.9%(22/85)、24.7%(21/85),骨盆MRI的检出率高于骨髓穿刺活检(χ2=0.477,P=0.029);骨盆MRI与18F-FDG PET/CT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1,P=0.860)。18F-FDG PET/CT诊断骨髓侵犯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0%,96.8%,94.1%,90.9%和95.2%。骨盆MRI诊断骨髓侵犯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6%,96.8%,92.9%,90.5%和93.8%。18F-FDG PET/CT的曲线下面积为0.919(0.839~0.967),骨盆MRI的曲线下面积为0.897(0.812~0.952),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39,P=0.660)。18F-FDG PET/CT显示骨髓侵犯病灶多呈多灶性分布,其中95.5%(21/22)分布于骨盆。骨盆MRI骨髓异常信号影与18F-FDG PET/CT骨髓FDG摄取增高影分布的部位大致相同。结论:骨盆MRI和18F-FDG PET/CT对DLBCL骨髓侵犯均有较高的诊断效能,骨盆MRI对DLBCL骨髓侵犯的检出率较骨髓穿刺活检高,而与18F-FDG PET/CT的检出率相当,可作为检测骨髓侵犯的有效方法。
柯晴黄秋霖廖成成谭晓虹郭宝平岑洪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骨髓侵犯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VEGF-C基因沉默对裸鼠移植乳腺癌淋巴管和血管生成影响的观察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基因沉默对裸鼠移植乳腺癌淋巴管和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构建VEGF-C小分子干扰RNA(VEGF-C/SiRNA)慢病毒载体,转染靶细胞MCF-7,Real-time PCR检测VEGF-C敲减效率,将其接种于裸小鼠背部皮下(KD组),并设置MCF-7细胞对照组(CON组)及空载体对照组(NC组),观察裸小鼠的成瘤情况,通过免疫组化检测VEGF-C表达、微血管密度(MVD)及微淋巴管密度(LVD)。结果:VEGF-C/SiRNA转染MCF-7细胞后,与对照组相比,VEGF-C表达显著降低,敲减效率为49.2%,P=0.017。接种后各组细胞均能成瘤,KD组6只,NC组7只,CON组8只,成瘤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1。HE染色结果显示,KD组可见肿瘤细胞明显减少,出现较多凋亡和坏死细胞。免疫组化检测显示,CON组VEGF-C蛋白表达(+)1只,(++)1只,(+++)4只;NC组表达(++)1只,(+++)5只;KD组表达(+)5只,(++)1只,KD组移植瘤VEGF-C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2。肿瘤组织内LVD计数,KD组5.33±1.63,CON组8.50±1.05,NC组8.17±1.83,KD组显著低于NC组和CO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MVD计数,KD组8.83±1.72,CON组11.02±1.41,NC组11.17±2.48,KD组MVD略低于CON组及N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7。结论:慢病毒介导的VEGF-C/siRNA可有效敲减VEGF-C表达,显著减少乳腺癌组织的淋巴管生成,但对血管生成无显著影响。
吴雪芹岑洪谭晓虹李蓉郭宝平何莎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微淋巴管密度
关于双打击淋巴瘤的新认识:诊断、预后及治疗进展被引量:11
2017年
双打击淋巴瘤(double hit lymphoma,DHL)是一类高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其细胞遗传学特征为伴有MYC和BCL2基因重排,或者MYC和BCL6基因重排。如果同时具有MYC、BCL2和BCL6基因重排,则为三打击淋巴瘤(triple hit lymphoma,THL)。
郭宝平岑洪
关键词:预后
siRNA干扰乳腺癌MCF-7细胞VEGF-C表达及对细胞增殖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慢病毒载体介导的siRNA对乳腺癌MCF-7细胞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表达的敲减作用及对乳腺癌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构建慢病毒VEGF-C/siRNA载体,转染乳腺癌MCF-7细胞,观察其转染效率,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MCF-7细胞在转染前后VEGF-C的mRNA表达,计算VEGF-C敲减率,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结果慢病毒VEGF-C/siRNA转染效率超过80%,VEGF-C的mRNA表达敲减率达50%,MTT结果提示慢病毒VEGF-C/siRNA能有效抑制细胞增殖,流式细胞学实验结果提示VEGF-C/siRNA干扰后S期细胞明显减少,G0/G1期细胞显著增加,细胞凋亡增加。结论慢病毒VEGF-C/siRNA转染率高,能有效敲减VEGF-C的mRNA表达,使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凋亡增加。
李蓉岑洪郭宝平谭晓虹
关键词:乳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RNA干扰慢病毒载体
HBsAg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了解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中HBV的感染状况,分析HBsAg阳性D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探讨其是否为一种具有独立预后的DLBCL亚型。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379例DLBCL患者,查阅并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数据,随访至2016年12月31日,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379例DLBCL患者中,HBsAg阳性组81例(21.37%),HBsAg阴性组298例(78.63%),与HBsAg阴性组相比,HBsAg阳性组患者年龄在60岁以下、Ⅲ~Ⅳ期、肝功异常、脾脏受侵犯更为常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性别、乳酸脱氢酶、结外器官受累、体能状况评分(ECOG评分)、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肝侵犯、近期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总生存时间(OS)、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sAg阳性DLBCL多见于60岁以下、临床分期晚、易出现肝功能损害、脾侵犯,HBsAg阳性与HBsAg阴性的DLBCL患者预后无明显差异。
罗瞾白洋禄郭宝平谭晓虹岑洪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
SATB1基因克隆及pEGFP-SATB1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和鉴定
2013年
目的克隆特异AT序列结合蛋白1(special AT rich sequence binding protein,SATB1)基因全长编码序列,构建及鉴定其真核表达载体,为研究SATB1的功能及作用机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以cDNA文库提供的pCMV6-XL6-SATB1为模板,通过PCR扩增SATB1基因全长编码序列,克隆入pGEM-T载体,再将SATB1基因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EGFP-SATB1。结果克隆的SATB1基因编码序列全长2312bp,经测序比对与Genbank登记的序列(BC001744.1)完全一致。经酶切及测序证实,SATB1基因正确插入pEGFP-N1载体中。结论 SATB1基因全长编码序列克隆正确,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EGFP-SATB1构建成功。
李爱娟岑洪谭晓虹郭宝平
关键词:基因克隆真核表达载体
PI3K抑制剂林普利塞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体外抗肿瘤效应
2024年
目的探讨PI3K抑制剂林普利塞(Linperlisib,YY-20394)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的抗肿瘤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YY-20394对SU-DHL-4细胞(GCB亚型)和U2932细胞(ABC亚型)增殖能力的影响,并计算出24 h时药物的IC_(25)、IC_(50)、IC_(75)。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IC_(25)、IC_(50)和IC_(75)浓度YY-20394对SU-DHL-4细胞和U2932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高通量RNA测序技术(RNA-Seq)检测药物作用前后各组细胞基因表达的变化,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KEGG信号通路分析和GO富集分析,并且对各组细胞基因表达数据进行GSEA富集分析。结果在YY-20394作用下,SU-DHL-4细胞增殖抑制率和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但U2932细胞增殖及凋亡能力未发生明显改变(P>0.05)。KEGG和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YY-20394对SU-DHL-4细胞的抗肿瘤作用涉及多条信号通路,其中PI3K-AKT、MAPK、JAK-STAT等信号通路的活性下调,且可能通过影响醇类物质合成等细胞生物学功能发挥作用;而U2932细胞中未富集到具有显著差异的信号通路。GSEA富集分析显示PI3K-AKT信号通路在SU-DHL-4细胞中的活化水平显著低于U2932细胞。结论PI3K抑制剂YY-20394通过影响PI3K-AKT等肿瘤相关信号通路,对GCB亚型的SU-DHL-4细胞产生抗肿瘤效应,而对ABC亚型的U2932细胞不敏感。
张凯敏黄玉洁段莹郭宝平柯晴廖成成岑洪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I3K抑制剂PI3K-AKT信号通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