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药物
  • 2篇药物释放
  • 2篇药物释放系统
  • 2篇异丙酚
  • 2篇描记
  • 2篇描记术
  • 2篇脑电
  • 2篇脑电描记
  • 2篇脑电描记术
  • 2篇脑电双频
  • 2篇脑电双频谱
  • 2篇肌松
  • 2篇丙酚
  • 1篇带状疱疹
  • 1篇带状疱疹后
  • 1篇带状疱疹后神...
  • 1篇多潘
  • 1篇多潘立酮
  • 1篇镇痛
  • 1篇瑞芬太尼

机构

  • 6篇北京协和医院
  • 2篇北京医院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7篇郝绒绒
  • 5篇叶铁虎
  • 2篇左明章
  • 2篇张炳熙
  • 2篇岳云
  • 2篇徐铭军
  • 2篇黄宇光
  • 2篇徐原
  • 2篇杨宁
  • 2篇徐志鹏
  • 2篇罗爱伦
  • 2篇车向明
  • 2篇刘芳
  • 1篇赵晶
  • 1篇王俏杰
  • 1篇王祥瑞
  • 1篇权翔
  • 1篇李汉忠
  • 1篇熊源长
  • 1篇郭向阳

传媒

  • 4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国际麻醉学与...

年份

  • 3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无肌松药下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诱导病人气管插管的可行性被引量:26
2006年
目的评价在无肌松药下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效应室靶浓度靶控输注(TCI)诱导时的气管插管条件。方法拟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手术病人28例,ASA Ⅰ或Ⅱ级。诱导前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3 mg/kg,以异丙酚和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分别为3μg/ml和4 ng/ml TCI行麻醉诱导。监测诱导、插管过程中的血压、心率和脑电双频指数(BIS)。插管时按面罩通气难易、下颌松弛程度、声带位置高低、置入喉镜难易、是否有咳嗽体动以及对套囊充气反应等方面对插管条件进行评价。结果与插管前即刻比较,插管后即刻心率加快,插管后即刻及插管后1min血压升高(P<0.01)。插管前后的BIS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人均一次插管成功。插管条件综合评价的满意率为67.9%。结论在无肌松药下以效应室靶浓度TCI瑞芬太尼4 ng/ml复合异丙酚3μg/ml麻醉诱导病人插管时可提供良好的气管插管条件。
易杰郝绒绒罗爱伦黄宇光
关键词:哌啶类药物释放系统插管法气管内
硫酸镁对新斯的明拮抗阿曲库铵肌松效应的影响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研究硫酸镁对新斯的明拮抗阿曲库铵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将40例接受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按照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体格情况分级为Ⅰ级患者随机分为A、B、C、D4组,每组10人。具体为:A、C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静脉输注30mg/kg硫酸镁并进行配对,而B、D组则输注相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并进行配对。用芬太尼和异丙酚进行麻醉诱导,并采用四次成串刺激方式进行肌松监测。借助阿曲库铵0.50mg/kg进行插管,当四次成串刺激中第1个反应与对照反应的比值(T1/TC)恢复至10%时,给予C和D组患者新斯的明(0.02mg/kg)和阿托品(0.01mg/kg)合剂;而A和B组患者则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在予以肌松拮抗剂或生理盐水后10min内每隔1分钟记录肌松恢复情况(T1/TC值)。观察输注硫酸镁或生理盐水及新斯的明和阿托品合剂时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同时记录患者的不适情况。结果A、B两组肌松恢复至10%后的恢复速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C组肌松恢复至10%后的肌松恢复速度低于D组(P<0.05)。AC组肌松恢复效应的差值小于BD组(P<0.05)。在给予硫酸镁及新斯的明和阿托品合剂后,所有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并未出现心率、血压明显波动。结论麻醉诱导前预注射硫酸镁可以降低新斯的明对阿曲库铵肌松的拮抗效应。
吴宏亮叶铁虎朱斌郝绒绒
关键词:神经肌肉阻滞硫酸镁阿曲库铵离子
脑电双频谱指数和脑电熵指数监测全麻患者镇痛水平的评价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 评价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和脑电熵指数监测全麻患者镇痛水平的可行性。方法择期全麻腹部手术患者26例,随机分为2组(n=13):试验组和对照组。常规监测行硬膜外置管后,试验组硬膜外注入1%利多卡因5ml,对照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8min后测定阻滞平面,根据结果试验组硬膜外追加1%利多卡因和0.5%罗哌卡因的混合制剂5~10ml,对照组硬膜外追加生理盐水8ml。麻醉诱导前确保试验组的感觉阻滞节段超过手术切口范围。连接BIS监测仪和脑电熵指数监测仪监测BIS、状态熵(SE)和反应熵(RE)。靶控输注异丙酚(初始血浆靶浓度4μg/ml)和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2ng/ml)进行全麻诱导,调整异丙酚靶浓度,维持BIS 40—50。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9mg/kg,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试验组停止输注瑞芬太尼,对照组继续输注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为2ng/ml。切皮前3min每分钟记录BIS、RE、SE、HR、SP、DP、MAP,取其平均值作为基础值,切皮后2min内要求外科医师停止包括使用电刀在内的手术操作,每分钟记录上述指标。2min后开始使用电刀,进行正常手术操作,并继续每分钟记录上述指标直到切皮后6min,取其平均值。结果与基础值比较,切皮后1min时对照组BIS、RE—SE、SP、DP和MAP均升高(P〈0.05),试验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皮后3~6min内2组BIS、RE和RE—SE均升高,对照组BP升高(P〈0.05)。切皮后1min,对于判断镇痛是否足够的准确性,△SP〉△RE—SE〉△MAP〉△BIS,判断准确性均中等。而在电刀干扰时,只有BP的变化可以作为判断指标区分不同的分组,△〉△MAP。结论 BIS、熵指数和BP并不能反映镇痛水平,但BIS、RE.SE和BP都能够在镇痛不足的情况下对伤害性刺激表现出明显升高。对于镇痛不足的判断准确性,△SP〉�
权翔叶铁虎王俏杰郝绒绒
关键词:脑电描记术镇痛
多潘立酮诱发嗜铬细胞瘤危象合并肌溶解病史患者的麻醉处理
2008年
患者,女性,43岁,体重56k,身高162cm。2年前开始出现胸闷、头晕、心悸和冷汗等症状,2~3月发作一次,数分钟后自行缓解。半年前开始发作频繁,2~3周发作一次,数分钟后自行缓解。入本院前3d早晨头晕、心悸、出汗、恶心和呕吐,1:3服多潘立酮10mg(西安杨森制药公司)无缓解,30min后加服多潘立酮10mg仍无缓解,期间未用其他药,
赵晶罗爱伦黄宇光李汉忠郝绒绒王颖林郭向阳
关键词:多潘立酮嗜铬细胞瘤危象麻醉处理肌溶解病史
性别和年龄对异丙酚-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下意识和疼痛反应消失EC_(50)及BIS值的影响——多中心研究被引量:10
2006年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gender and ages on predict blood and effect-site EC50 for propofol and remifentanil TCI and bispectral index at loss of consciousness and response to a standard noxious painful stimulus. Methods 405 ASA Ⅰ-Ⅱunpremedicated Chinese patients in 5 medical centers for elective operation were involved. Patients were allocated to 4 groups according to ages (group1: 18
徐志鹏刘芳岳云叶铁虎张炳熙左明章徐铭军郝绒绒徐原杨宁车向明
关键词:PROPOFOLREMIFENTANILTCIEC50
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被引量:50
2008年
目的:观察加巴喷丁对国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病人231例随机分为加巴喷丁组和安慰剂组,两组病人分别使用加巴喷丁胶囊1800mg/天或模拟胶囊,总共接受6周的药物治疗。以疼痛缓解程度作为评价的主要疗效指标。其他指标包括疼痛对睡眠影响,疼痛对生活质量影响,病人对治疗效果的评价以及McGill疼痛问卷简表(SF-MPQ)分值的改变。结果:加巴喷丁组和安慰剂组平均每日疼痛分值分别降至4.14±1.89和5.33±1.61,与基础值相比均有显著降低(P值为0.001)。加巴喷丁组较安慰剂组降低更为明显(P值为0.001)。加巴喷丁组病人50%的疼痛缓解程度为27.6%,安慰剂组仅为3.8%(P值为0.001)。加巴喷丁组病人睡眠和生活质量改善的比例分别为35.7%和32.1%,均明显高于安慰剂组的9.5%和6.6%(P值为0.001)。加巴喷丁组头晕及嗜睡的比例明显高于安慰剂组。结论:加巴喷丁可明显降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程度,改善病人的睡眠和生活质量,并有较好的耐受性。
龚志毅叶铁虎郝绒绒施宇翔熊利泽王秋实王俊科肖洁王祥瑞许华熊源长
关键词:加巴喷丁安慰剂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靶控输注异丙酚意识消失时血浆和效应室靶浓度的EC(50)与脑电双频谱指数的关系 多中心大样本临床研究被引量:46
2007年
目的 研究择期手术患者靶控输注(TCI)异丙酚意识消失时血浆、效应室靶浓度的50%患者意识消失时的药物浓度(EC50)与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的关系。方法 5家医疗中心405例择期手术患者(国人),ASAⅠ或Ⅱ级。靶控输注异丙酚,以血浆靶浓度1.2μg/ml为起点,到达预期血浆靶浓度后每30秒递增0.3μg/ml,直至患者意识消失。采用概率单位回归分析计算患者意识消失时异丙酚血浆靶浓度、效应室靶浓度的EC05、EC50和EC95及其所对应的BIS。结果 择期手术患者TCI异丙酚意识消失时异丙酚血浆靶浓度EC05、EC50和EC95分别是2.9μg/ml、3.8μg/ml和4.8μg/ml,效应室靶浓度EC05、EC50和EC95分别是1.3μg/ml、2.2μg/ml和3.2μg/ml,50%患者意识消失的BIS是58,5%和95%患者意识消失的BIS分别是77和40。结论 择期手术患者TCI异丙酚意识消失时血浆靶浓度和效应室靶浓度EC50及95%置信区间分别是3.8μg/ml(3.8~3.9μg/ml)和2.2μg/ml(2.2~2.3μg/ml), 50%患者意识消失的BIS用95%置信区间是58(58~59)。
刘芳徐志鹏岳云叶铁虎张炳熙左明章徐铭军郝绒绒徐原杨宁车向明
关键词:药物释放系统脑电描记术剂量效应关系药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