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国贞 作品数:101 被引量:431 H指数:9 供职机构: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 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类科研计划课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哲学宗教 文化科学 农业科学 更多>>
微信群在心血管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017年 住院医师规范培训(简称规培)是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血管内科是内科临床和教学的主要科室,也是住院医师规培的主要科室。面对临床、教学、科研的多重压力,笔者所在的心血管内科在规培教学工作中逐步尝试采用微信群作为辅助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团队合作,便于规培管理,取得了良好效果。 汪雁博 谷新顺 郝国贞 王圆圆关键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心血管内科 静脉应用rhBNP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静脉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recombinant huma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rhBNP)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cute anterior myocardial infarction,AAMI)合并糖尿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AAMI合并糖尿病患者53例。随机分为rhBNP组25例和硝酸甘油(nitroglycerine,NIT)组28例。2组在直接PCI治疗后分别给予rhBNP和硝酸甘油泵入72 h。比较2组用药前和用药后24 h、72 h、7 d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胱抑素C(cystatin C,CysC)和估测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比较2组用药前和用药后24 h、7 d尿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E)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比值(E/e′)。随访观察30 d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rhBNP组SCr、CysC水平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eGFR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用药后72 h时变化最明显,用药后7 d各项指标均恢复至接近基线水平。NIT组SCr、CysC、eGFR无明显改变。2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7 d,2组24 h尿量均明显小于用药后24 h(P<0.05)。用药后7 d,rhBNP组LVEF水平高于用药后24 h,E/e′值低于用药后24 h,rhBNP组LVEF水平高于NIT组,E/e′值低于NIT组(P<0.05)。2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应用rhBNP对AAMI合并糖尿病患者心功能有一定程度改善作用,对肾功能可能存在一过性损伤,短期内可恢复,总体安全有效。 宋博超 汪雁博 郝国贞 范卫泽 姜云发 谷新顺关键词:前壁心肌梗死 利钠肽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住院期间1型心肾综合征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并发1型心肾综合征(CRS)的高危因素,分析其对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5年1-4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ACS病例,观察ACS患者1型CRS的发生率和住院期间MACE发生情况,分析ACS并发1型CRS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和临床特点,判断ACS并发1型CRS的高危因素。结果累计入选ACS患者109例,平均年龄(59.3±9.0)岁,男84例,并发1型CRS(CRS组)11例,发生率10.1%。未并发CRS者98例为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CRS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的比例较高(72.7%vs 23.5%,P=0.002),且入院时GRACE和CRUSADE评分均较高(均P<0.01)。CRS组入院前发生猝死的比例较高(36.4%vs 2.0%,P<0.01),与对照组相比,CRS组入院时血细胞比容较低(P=0.049)。CRS组住院期间肌酸激酶(CK)峰值水平和肌钙蛋白I(cTnI)峰值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CRS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与舒张早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的比值(E/e’)低于对照组。CRS组多支血管病变比例较高,两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比例、平均支架置入数和平均支架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住院期间,CRS组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45.5%vs 16.3%,P=0.020),CRS组心力衰竭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18.2%vs 0%,P=0.00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血肌酐(SCr)水平和cTnI峰值是ACS患者住院期间发生1型CRS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ACS合并1型CRS患者预后不佳,cTnI峰值较高和入院时SCr水平升高是ACS患者并发1型CRS的高危因素。 汪雁博 谷新顺 郝国贞 姜云发 范卫泽 傅向华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 心肾综合征 主要心脏不良事件 经导管法冠脉内微球灌注建立小型猪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模型研究 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应用选择性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内微球分次灌注方法造成心肌缺血坏死,探索建立稳定存活的小型猪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CIHF)动物模型。方法选择15头8~11个月龄的中国五指山小型猪,体重20~30kg,采用4FJudkins导管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并超选LAD,于LAD内行塑料微球悬液分次注入(1ml/次,约含1·0×105个微球),间隔10min重复注射,直到LAD前向血流减慢,TIMI血流≤2级,LVEDP升高至15mmHg^18mmHg时停止,同时监测心电图、有创血流动力学参数及心肌损伤标志物(CK-MB、cTnI)变化。应用心脏超声分别于制模前、制模后10、20、30、40、50、60d分别测量LVEF。并于制模前和术后2个月应用Swans-Ganz漂浮导管测量mRAP、mRVP,平均右房压(mRAP)、平均右室压(mRVP)、平均肺动脉压(mPAP)及肺毛细血管楔嵌压(PCWP)及CO,并行左室造影测量左室舒张末压(LVEDP)的变化,比较CIHF动物模型成功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认定和评价模型成功率、稳定性和可重复性。并行心脏剖检测定梗死心肌面积和病理检查。结果制模2个月后共有11头小型猪成活,其中10头达到CIHF动物模型标准(LVEDP>18mmHg和CO下降30%以上),模型成功率为66·7%(10/15),微球注射次数(3·2±0·9)次,总量(3·2±0·9)×105个。制模2个月时与制模前相比,LVEF下降38·5%,LVEDP升高197·8%,CO下降46·8%,(P<0·01)。与模型制作前相比,模型成功后血流动力学检查显示:mRAP、mRVP、mPAP和PCWP均明显升高(P均<0·01)。病理检查显示心肌坏死面积占左心室面积的25·4%~34·9%。光镜显示左心室前壁及心尖部心内膜下心肌血管内散在的半透明微球阻塞,伴灶性凝固性坏死,并呈现缺血性坏死心肌和慢性纤维胶原增生的病理特征。结论超选冠状动脉LAD内微球分次灌注方法制作的小型猪CIHF模型具有闭胸、高成功率、稳定和重复性好等优点,较药物、冠状动脉结扎和起搏诱导的心力衰竭模型更接近� 傅向华 刘晓坤 谷新顺 范卫泽 郝国贞 刘君 姜云发 胡少东 蔚永运 张晶 马宁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 小型猪 冠状动脉 前降支 导管法 小型猪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再通后无复流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复制小型猪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再通(AMI-PCI)后无复流(no-reflow)现象,提供更为接近人类心血管组织生物学特性的动物模型。方法小型猪20头,雌雄不限,行左、右冠状动脉造影和左心室造影,并记录有创血流动力学参数,通过球囊闭塞、微血栓注入造成左前降支(LAD)无复流。监测心电图变化。结果(1)制模共有16头小型猪成活,其中14头达到AMI-PCI后无复流动物模型标准[TIMI血流≤2级,校正的TIMI血流记帧法(CTFC)≥36.2帧],制模成功率为70%。(2)小型猪在无复流模型建立成功后较闭塞前心率增快、血压下降、心肌耗氧量(PRI)增加、左心室舒张期末压(LVEDP)升高、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升高,较闭塞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整个实验中,体表心电图和冠状动脉内心电图的演变均出现类似人类急性心肌梗死缺血再灌注的心电图演变规律。结论通过选择性冠状动脉前降支急性闭塞、再灌注、微血栓注入制备的无复流小型猪模型是无复流研究中一种较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 谷新顺 傅向华 马宁 姜云发 刘君 郝国贞 吴伟力 李世强关键词: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预防性冠状动脉内应用山莨菪碱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心肌再灌注的保护效应 被引量:15 2018年 目的:探讨预防性冠状动脉(冠脉)内应用山莨菪碱对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患者的心肌再灌注的保护效应及其机制。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随机对照研究,入选2014-01至2016-03发病12 h内接受直接PCI的AIMI患者。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山莨菪碱组[n=72,梗死相关动脉(IRA)开通前冠脉内给予山莨菪碱1 500μg/3 ml]和对照组(n=71,IRA开通前冠脉内给予等量生理盐水3 ml)。对所有量化的冠脉血流及心肌组织灌注指标进行判定,包括初始及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以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峰值水平评估心肌梗死面积。术前及术后24 h各查一次炎症反应标志物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6、P-选择素和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入院时及术后90 min各查心电图一次,以ST段回落(STR)程度作为反映心肌再灌注水平的指标,并把两组完全STR的比例定义为本研究的主要终点。随访术后30天及6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完全STR的相关因素。结果:PCI后,山莨菪碱组TIMI血流3级及TMPG 3级的患者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IMI血流3级:91.7%vs 77.5%,P=0.03;TMPG 3级:80.6%vs 60.6%,P=0.01)。山莨菪碱组患者的心电图ST段明显回落,ST段抬高振幅总和(ΣSTE)从(10.0±4.2) mm下降至(5.8±1.7) mm,两组完全STR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9.4%vs 50.7%,P=0.03)。再灌注后,山莨菪碱组有4例(5.6%)患者发生再灌注性过缓心律失常;而对照组有42例(59.2%)患者发生再灌注性过缓心律失常。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脉舒张压降低(OR=1.298,95%CI:1.155~1.457,P<0.01)及心率减慢(OR=1.251,95%CI:1.087~1.440,P=0.002)是不完全STR的独立危险因素,冠脉内应用山莨菪碱为完全STR的保护性因素(OR=0.059,95%CI:0.014~0.255,P<0.01 李伟 傅向华 范卫泽 郝国贞 姜云发 谷新顺关键词:山莨菪碱 心肌梗死 心肌再灌注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养心定悸胶囊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 2024年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养心定悸胶囊治疗室性心律失常(Ventricular Arrythmia,VA)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BATMAN-TCM等数据库筛选养心定悸胶囊的有效成分及其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等数据库检索VA的疾病靶点,制作韦恩图,获得相关交集。使用STRING数据库制作靶点间相互作用网络,筛选关键靶点及关键成分,使用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运用DAVID网站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检索到活性成分146种,预测靶点761个,疾病靶点2 126个,交集靶点222个。构建的网络最终获得47个节点和708条边,获得10个核心靶点,包括重组人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Serine-Threonine Protein Kinase 1,AKT1)、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等。GO和KEGG富集分析与筛选显示,养心定悸胶囊治疗VA的作用通路包括磷代谢过程的正调控、细胞运动的正调控、对外源性刺激的反应等。结论:养心定悸胶囊治疗VA通过多成分、多靶点作用于磷代谢过程的正调控、对激素的反应、细胞运动的正调控等多通路发挥药效。 汪雁博 苏利芳 刘畅畅 周庆 田佳 郝国贞关键词:室性心律失常 网络药理学 分子机制 体外膜肺氧合在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中的应用效果:Meta分析 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评价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重症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检索PubMed、维普、万方和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所有已经发表的关于ECMO辅助治疗STEMI并发心源性休克或心脏骤停的观察性研究和对比研究。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创建至2019年10月,语言不限。有效性指标包括:成功撤机的比例;住院期间存活率;出院1个月存活率。安全性指标包括:并发症的总发生率;神经系统损伤的发生率;急性肾损伤或行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的比例;下肢缺血比例;出血、血肿发生率。使用Stata 12.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最终入选研究17项,共计患者505例。Meta结果显示,应用ECMO辅助治疗后成功撤机比例为0.63[95%CI:(0.45,0.80)],院内生存率为0.53[95%CI:(0.35,0.70)],1个月内生存率为0.63[95%CI:(0.49,0.77)];并发症总体发生率为0.38[95%CI:(0.24,0.52)],神经系统损伤发生率为0.12[95%CI:(0.01,0.20)],急性肾损伤或行CRRT比例为0.41[95%CI:(0.20,0.62)],下肢缺血发生率为0.06[95%CI:(0.02,0.10)],出血和血肿发生率为0.20[95%CI:(0.05,0.35)]。结论:应用ECMO辅助救治并发心源性休克或心脏骤停复苏的重症STEMI具有良好的效果和安全性。 汪雁博 姜云发 郝国贞 谷新顺关键词:体外膜肺氧合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心脏骤停 伊伐布雷定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 2023年 目的探讨伊伐布雷定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检索PubMed、迈特思创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和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检索时间均为从建库至2021年6月。中文检索词为“急性心肌梗死”“伊伐布雷定”“心力衰竭”“心率”,英文检索词为“acute myocardialinfarction”“ivabradine”“heart failure”“heart rate”,同时进行MeSH及自由词检索,阅读文献后进行溯源检索。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和相关数据提取。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初检文献159篇,最终入选符合条件的文献9篇,患者133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伊伐布雷定组出院时心率低于对照组[加权均数差(WMD)=−8.04,95%CI(−11.09,−4.99),P<0.00001];两组出院时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伊伐布雷定组出院时收缩压高于对照组[WMD=3.47,95%CI(1.55,5.40),P=0.0004];随访1个月,两组心率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伊伐布雷定组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WMD=−155.00,95%CI(−251.44,−58.57),P=0.002]。结论伊伐布雷定具有降低心率和随访期间NT-ProBNP水平的作用,在AMI患者中应用是可行的。 汪雁博 郝国贞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伊伐布雷定 可行性 META分析 不同负荷剂量氯吡格雷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功能及PCI治疗术后心肌灌注的影响 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探讨不同负荷剂量氯吡格雷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小板功能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心肌灌注的影响。方法52例初诊的AMI合并T2DM患者,随机分为超负荷剂量组(24例,氯吡格雷600mg)和常规负荷剂量组(28例,氯吡格雷300mg)。测定两组最大血小板聚集率(MPAR)变化情况;行PCI治疗后,术后即刻对病变血管行心肌呈色分级(MBG),评价心肌微循环灌注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PAR术前两组比较差异元统计学意义,术后90min、术后24h,超负荷剂量组MPAR明显低于常规负荷剂量组;术后MBG3级获得率超负荷剂量组明显高于常规负荷剂量组(79.2%比32.1%,P〈0.01)。出血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负荷剂量氯吡格雷可以更有效、更迅速地抑制AMI合并T2DM患者MPAR,改善心肌灌注,且安全可行。 姜云发 谷新顺 郝国贞 范卫泽 傅向华关键词:不同负荷剂量 氯吡格雷 血小板功能 心肌灌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