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邵家丽

作品数:4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新疆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棉花
  • 4篇棉花黄萎病
  • 4篇棉花黄萎病菌
  • 4篇黄萎病
  • 4篇黄萎病菌
  • 4篇病菌
  • 3篇棉区
  • 2篇遗传多样性研...
  • 2篇致病力
  • 2篇RAPD分析
  • 1篇遗传多样性分...
  • 1篇致病力分化
  • 1篇种群
  • 1篇种群结构
  • 1篇基因
  • 1篇基因棉花
  • 1篇过敏
  • 1篇过敏性
  • 1篇过敏性反应
  • 1篇RAPD

机构

  • 4篇新疆农业大学
  • 2篇新疆农业科学...
  • 2篇赣榆县农业局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作者

  • 4篇邵家丽
  • 2篇努尔孜亚
  • 2篇刘海洋
  • 2篇倪萌
  • 2篇尚衍强
  • 2篇缪卫国
  • 2篇乔子辰
  • 1篇王金生

传媒

  • 2篇新疆农业科学

年份

  • 2篇2009
  • 2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新疆主要棉区棉花黄萎病菌遗传多样性研究及生长影响因子初探
棉花是新疆的重要经济作物,棉花黄萎病是棉花生产中的重大病害。在新疆,田间已发现了棉黄萎病落叶型症状,说明新疆棉黄萎病菌的种群结构可能发生了变化,有必要明确这一地区棉黄萎病菌的种群多样性特点。本研究采用RAPD分析新疆主要...
邵家丽
关键词:棉花黄萎病菌RAPD分析种群结构
文献传递
棉花黄萎病菌诱导转hpa 1 xoo基因棉花产生微过敏防御反应被引量:4
2009年
采用叶片针刺接种法从细胞学方面分析转hpa1xoo基因棉花与棉花黄萎病菌互作产生的微过敏抗病反应。通过细胞显微观察表明,转hpa1xoo基因棉花T-34与非转基因棉花在抗病性细胞表型方面存在明显差异。Trypan Blue染色后,伤口外的叶组织中均有一褐色环形条带,褐色环形条带与伤口坏死部位之间区域的组织细胞出现质壁分离和空腔细胞现象,褐色条带与伤口坏死部位之间的区域在转基因和非转基因棉花之间具有较明显的差异,转基因棉T-34较非转基因棉花品种Z35形成的区域小,说明转基因棉细胞损伤程度较非转基因棉细胞损伤程度低。棉花黄萎病菌侵染叶片后,非转基因棉花叶部伤口周围细胞无微过敏性反应(micro HR),受病原菌侵染的叶片萎蔫程度较重;转hpa1xoo基因棉花叶部伤口周围细胞有微过敏反应,叶部刺伤处仅有较小的坏死斑,且不相连,发病较轻,而清水处理的转基因棉花与非转基因棉花叶片中伤口周围均无微过敏反应,说明病原菌侵染诱导转hpa1xoo基因棉花产生微过敏防御反应,转hpa1xoo基因棉花较非转基因棉花有较强的抗病性。
倪萌缪卫国刘海洋邵家丽努尔孜亚乔子辰尚衍强王金生
关键词:HPAXOO黄萎病菌
新疆主要棉区棉花黄萎病菌遗传多样性研究及其生长影响因子初探
邵家丽
关键词:致病力RAPD
新疆主要棉区棉花黄萎病菌致病力分化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6
2009年
测定了源于新疆棉区的22个棉花黄萎病菌单孢菌株和3个落叶型棉黄萎病菌菌株T9、VD8和V151对4个棉花品种上的致病力。采用随机引物聚合酶链反应(RAPD)技术分析了这些菌株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供试的25个棉花黄萎病菌之间的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各棉花品种上,22个新疆菌株中都有与T9、VD8或V151的致病力差异不显著的菌株,说明新疆存在较强致病力的棉花黄萎病菌菌系。RAPD分析表明,供试的8个随机引物中6个可以从25个菌株的基因组DNA中稳定地扩增出多态性DNA片段。对扩增片段统计结果表明,供试菌株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化幅度为0.57—1.00。聚类分析表明,在阈值0.625处可将25个菌株分为4个RAPD群(命名为RG1、RG2、RG3和RG4)。RG1包括2个菌株,即B、BL-19菌株;RG2包括5个菌株,即BL-17、BL-13、N-5、H、N-16;RG3为最大一个亚群,包括19、SL等16个菌株;RG4包括2个菌株,即VD8和V151。综合分析表明新疆棉花黄萎病菌的致病力强弱和菌株的采集地等遗传背景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可能与各主产棉区的频繁引种有着直接的联系。
邵家丽缪卫国刘海洋倪萌努尔孜亚乔子辰尚衍强
关键词:棉花黄萎病菌致病力分化RAPD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