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邱阳

作品数:28 被引量:108H指数:7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外科
  • 7篇心脏
  • 6篇食管
  • 5篇多普勒
  • 5篇心功能
  • 5篇手术
  • 5篇组织多普勒
  • 5篇成像
  • 4篇带教
  • 4篇定量组织速度
  • 4篇定量组织速度...
  • 4篇心动图
  • 4篇术后
  • 4篇组织速度成像
  • 4篇超声心动图
  • 3篇心外科
  • 3篇心脏病
  • 3篇胸心外科
  • 3篇置换术
  • 3篇外科治疗

机构

  • 28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28篇邱阳
  • 21篇杨康
  • 18篇廖克龙
  • 16篇王海东
  • 11篇吴蔚
  • 10篇王明荣
  • 10篇曾会昌
  • 10篇张伟
  • 7篇何萍
  • 7篇熊刚
  • 6篇李军
  • 6篇郭燕丽
  • 4篇杨军民
  • 3篇刘铭
  • 2篇甯交琳
  • 2篇赵洪雯
  • 2篇谭文锋
  • 2篇周娅颖
  • 2篇张艳琳
  • 2篇王黎

传媒

  • 14篇重庆医学
  • 4篇局解手术学杂...
  • 2篇西北医学教育
  • 1篇北京医学
  • 1篇四川医学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急救复苏...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3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2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评价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手术前后的心功能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uantitative tissue velocity imaging,QTVI)对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房颤患者换瓣联合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手术前后心脏功能的评价作用。方法 56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房颤患者,其中25例行换瓣联合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手术,31例仅行换瓣手术,对术前、术后1、3个月的心脏运动情况进行测量并比较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术前心脏运动紊乱,房、室运动失去协调;舒张、收缩运动衔接差;室壁及室间隔的节段性运动失去规律。术后迷宫手术组心脏运动房室运动协调性、室壁收缩节段性等明显恢复,单纯换瓣组改善不明显。术后1个月迷宫手术组患者左室EF较术前进一步降低[(42.6±13.5)%vs.(46.8±13.2)%,P<0.05],单纯换瓣组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迷宫手术组EF升高[(53.2±15.1)%vs.(42.6±13.5)%,P<0.05],二尖瓣下移距离增大[(9.9±1.7)mm vs.(8.1±2.7)mm,P<0.05]、三尖瓣环下移距离增大[(10.5±0.9)mm vs.(8.8±2.8)mm,P<0.05];单纯换瓣组左室EF、瓣环平均下移距离均无明显变化。结论迷宫手术对心功能恢复有益,但在术后早期心功能仍较差,左心功能仍维持低水平,需要继续药物治疗,且有必要做更长时间的随访复查,以便指导患者术后的恢复治疗。
邱阳杨康廖克龙张伟王海东吴蔚
关键词:风湿性心脏病心功能迷宫手术组织多普勒
利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评价正常人心功能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采用组织多普勒成像 (dopplertissueimaging ,DTI)以及基于此技术的定量组织速度成像 (quantitativetissueve locityimaging,QTVI) ,定量测量正常人心脏各部分各时相运动速度、幅度 ,分析心肌舒缩功能的变化 ,建立正常值区间 ,为异常心功能程度评价提供参照 ,以指导临床。方法 对 2 0例正常成年人的心脏运动情况进行测量及分析比较。结果 正常国人心脏舒张、收缩交替有规律 ,心房、心室运动协调 ,搏动有力 ,心室壁及室间隔收缩、舒张均匀 ,无反常运动 ,从心尖至心底 ,心肌收缩速度呈梯度改变 ,心室基底段运动速度最快 ,中间段其次 ,心尖段最慢。结论  (1)DTI/QTVI技术操作简单 ,表现细节能力优异 ,适合于观测心脏运动 ;(2 )同时从左右心舒张、收缩功能来评价心功能更为全面、准确。
邱阳杨军民郭燕丽王明荣曾会昌
关键词:心脏心功能超声心动图组织多普勒
1924例食管癌和贲门癌的外科治疗经验被引量:18
2008年
目的总结1924例食管癌和贲门癌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分析1990~2006年1924例食管癌和贲门癌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时间段分为两组进行比较,1990年1月~1998年12月的624例患者为甲组,1999年1月~2006年12月的1300例患者为乙组。结果全组患者总的肿瘤切除率为92.67%,食管癌和贲门癌的切除率分别为93.75%和89.02%,其中甲、乙两组患者的切除率分别为90.54%和93.69%;总的围术期死亡率为1.46%,甲、乙两组分别为2.56%和0.85%;总的胸内吻合口瘘和胸胃瘘的发生率为2.23%,甲、乙两组分别为3.80%和1.55%;总的5年生存率为23.64%,其中食管癌为26.35%,贲门癌为18.47%。结论食管、贲门癌总的治疗效果没有明显的改善,但手术适应证已明显拓宽,机械吻合的广泛应用显著降低了吻合口瘘的发生。早诊断、早治疗是该病治疗的关键。
熊刚邱阳杨康李军廖克龙王明荣曾会昌张伟王海东
关键词:食管癌贲门癌外科手术
超声心动图与球囊导管测量在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测量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分析房间隔缺损(ASD)直径的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测量值与球囊导管测量的ASD直径的关系,评价ASD直径的各种测量方法在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全组共32例,均于心导管检查前1周内接受TTE检查,以测量到的ASD直径的最大值作为该ASD直径的TTE测量值。32例均于心导管术中以球囊导管测量ASD直径并以此作为ASD直径的球囊测量值。结果ASD直径二维超声测量最大径(19.5±8.9)mm;球囊测量最大径为(21.3±8.8)mm,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相关性好。结论应用TTE可较准确地独立估测ASD直径。球囊测量并不优于TTE。
邱阳郭燕丽杨康王海东廖克龙张伟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
32例电视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干切除术治疗手汗症报道被引量:14
2008年
目的总结电视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手汗症的临床经验。方法分析2004年3月~2006年12月间,应用电视胸腔镜行选择性胸交感神经干切除术治疗32例手汗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该手术进行文献复习和讨论。结果32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平均手术时间(双侧)42min(28~76min),平均住院时间4.8d。平均随访时间22.5个月(10~41个月),17例(53.1%)患者出现躯干、大腿和脚等处的代偿性多汗,但患者能够耐受,不需要进一步治疗。结论电视胸腔镜下选择性胸交感神经干切除术是治疗手汗症的一种疗效确切、创伤小和安全的治疗方法。
熊刚邱阳王海东杨康廖克龙王明荣曾会昌张伟李军
关键词:电视胸腔镜手汗症
急诊心脏瓣膜置换术41例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总结重症瓣膜患者行急诊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1998年7月~2007年7月,对41例重症瓣膜患者急诊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其中感染性心内膜炎24例,二尖瓣重度狭窄7例,主动脉瓣重度狭窄2例,二尖瓣腱索断裂5例,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合并瓦氏窦瘤破裂2例,介入术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2例再发机械瓣膜感染,4例并发肾功能衰竭,2例并发低心排,3例脑梗死症状加重,最终均死亡,其余顺利康复,死亡率为26.8%。结论符合手术指征的危重瓣膜患者应该急诊行瓣膜置换术,术后应注意肺脏和肾脏的保护,并且合理使用抗生素。
吴蔚邱阳杨康王海东廖克龙张伟王明荣曾会昌
关键词:急诊手术心脏瓣膜
28例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外科疗效分析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对28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患者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1997年新的国际食管癌TNM分期标准,Ⅰ期5例、Ⅱ期13例、Ⅲ期10例。手术后1、2、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50.0%、21.4%、10.7%、7.1%,最长生存者已达8年,中位生存期15个月。结论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肿瘤的TNM分期仍是影响其疗效的重要因素。如何早期发现和对早期患者实施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王海东邱阳吴蔚杨康熊刚廖克龙张伟王明荣曾会昌
关键词:食管小细胞癌手术预后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外科治疗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探讨和总结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外科治疗的临床经验,并评价其疗效。方法1999年6月~2006年6月,手术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21例,术中行右上肺叶切除加上腔静脉部分置换3例,右全肺切除加上腔静脉置换2例,右上肺叶切除加支气管袖式切除加上腔静脉部分置换2例,右全肺切除加隆凸成形加上腔静脉置换1例,右全肺切除加隆凸成形3例,右袖形全肺切除加气管隆凸切除重建术2例,左全肺切除加胸主动脉部分切除成形3例,左全肺切除加部分左心房切除4例,左全肺切除加胸段食管切除1例。结果全组术后早期死亡1例,死亡率4.76%。并发喉返神经损伤2例,1例术后出现肺不张,并发症发生率14.28%。随访时间5~65个月,平均38.5个月,其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6%、45.7%、23.2%。结论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扩大手术治疗显著地提高和延长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存时间,但其手术适应证必须严格把握。
李军邱阳熊刚杨康廖克龙曾会昌王明荣
关键词: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外科
胃食管机械吻合术后吻合口出血的治疗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分析总结胃食管机械吻合术后吻合口出血的治疗经验。方法1990年1月~2007年5月本科共行食管癌、贲门癌切除、胃食管机械吻合术1106例,其中有8例发生严重的术后吻合口出血,经过保守治疗无效,予以再次开胸探查止血治疗。术中发现出血部位是胃食管吻合口处小动脉活动性出血,予以直视下吻合口全层贯穿间断缝合出血点、止血。结果本组7例痊愈,未发生吻合口瘘、胸胃穿孔等并发症;1例因胃食管吻合口瘘、肺部感染、全身衰竭死亡。结论胃食管机械吻合术后吻合口出血是严重的并发症,尽早诊断,积极手术止血治疗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傅勇邱阳杨康熊刚吴蔚廖克龙王明荣曾会昌
关键词:机械吻合胃食管术后吻合口出血
食管癌310例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探讨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31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进行连续心电监护,72例发生心律失常。对多项因素进行分类统计。结果术后36h内是高峰期,以窦性心动过速多见。年龄>60岁、术前ECG异常、FEV1/FVC<70%、弓上吻合、术前血钾<4mmol/L,有合并症者,术后易发心律失常(前2项P<0.01,后4项P<0.05)。结论年龄、术前ECG、FEV1/FVC、术式、术前血钾水平以及合并症等6项临床因素,与术后发生心律失常有密切关系。寻找并及时纠正诱因,合理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是治疗心律失常的非常重要的方法。
何萍邱阳杨康刘铭廖克龙张伟熊刚李军王海东吴蔚
关键词: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