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邬宗芳

作品数:6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理学

主题

  • 3篇
  • 2篇电子能
  • 2篇NO
  • 2篇AU
  • 1篇电子能谱
  • 1篇氧物种
  • 1篇英文
  • 1篇原子氧
  • 1篇同步辐射光电...
  • 1篇脱附
  • 1篇热稳定
  • 1篇热稳定性
  • 1篇吸附能
  • 1篇纳米
  • 1篇金纳米粒子
  • 1篇环氧化
  • 1篇环氧化反应
  • 1篇活性
  • 1篇活性物质
  • 1篇光电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技术...
  • 2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6篇邬宗芳
  • 5篇黄伟新
  • 2篇许令顺
  • 2篇千坤
  • 2篇姜志全
  • 2篇陈博昊
  • 2篇马运生
  • 2篇陈士龙
  • 1篇朱俊发
  • 1篇潘海斌
  • 1篇张玉林
  • 1篇袁青
  • 1篇孙光辉
  • 1篇熊锋

传媒

  • 2篇Chines...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物理化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NO在Cu(111)表面吸附和分解的XPS和TPD研究:不同氧物种的影响(英文)被引量:3
2013年
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程序升温脱附谱研究了NO在清洁和预吸附氧的Cu(111)表面上的吸附和反应.通过改变NO的暴露量和退火温度,在Cu(111)表面可以制备出不同种类的化学吸附氧物种,其O1s的结合能分别位于531.0eV(O531)和529.7eV(O529).表面O531物种的存在对NO的不同吸附状态有着显著影响,同时使得大部分NO吸附分子(NO(a))在加热过程中发生分解并以N2O和N2形式脱附;而表面O529物种对NO(a)的解离脱附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相对于O531物种来说,O529物种对NO吸附表现出更强的位阻效应.上述结果表明,NO在Cu(111)表面的吸附和分解行为与预吸附氧物种的种类和覆盖度密切相关.
陈博昊马运生丁良兵许令顺邬宗芳邬宗芳黄伟新
关键词:氧物种X射线光电子能谱
利用NO_2的分解在Au(997)表面制备吸附氧原子
2010年
利用以同步辐射光为激发光源的高分辨光电子能谱研究了NO2与Au(997)单晶表面的相互作用.芯能级和价带光电子发射结果都表明170K低温条件下,低暴露量时NO2在Au(997)表面上发生分解,形成NO(a)和O(a)的共吸附表面物种.当样品在300K退火时,NO(a)发生脱附,而O(a)依然吸附在Au(997)表面上.退火温度升至750K时,表面上O(a)的信号完全消失.结果表明,在超高真空条件下,利用NO2的热分解是在Au(997)表面上制备原子氧吸附物种的有效方法.
张玉林邬宗芳陈博昊许令顺潘海斌马运生姜志全朱俊发黄伟新
关键词:原子氧同步辐射光电子能谱
金催化作用的模型体系研究
多相催化中的淘金热极大促进了相关Au催化作用的基础研究,其中,负载型Au催化剂尺寸依赖的催化活性一直是研究热点。尽管目前为止对于活性位和反应机理没有得到统一的认识,人们普遍认为纳米Au颗粒表面低配位的Au原子以及受Au尺...
邬宗芳
关键词:尺寸效应吸附能热稳定性
Oxidation of formic acid on stepped Au(997) surface
2016年
The adsorption and reaction of formic acid (HCOOH) on clean and atomic oxygen‐covered Au(997) surfaces were studied by temperature‐programmed desorption/reaction spectroscopy (TPRS) 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At 105 K, HCOOH molecularly adsorbs on clean Au(997) and interacts more strongly with low‐coordinated Au atoms at (111) step sites than with those at (111) terrace sites. On an atomic oxygen‐covered Au(997) surface, HCOOH reacts with oxygen at‐oms to form HCOO and OH at 105 K. Upon subsequent heating, surface reactions occur among ad‐sorbed HCOO, OH, and atomic oxygen and produce CO2, H2O, and HCOOH between 250 and 400 K. The Au(111) steps bind surface adsorbates more strongly than the Au(111) terraces and exhibit larger barriers for HCOO(a) oxidation reactions. The surface reactions also depend on the relative coverages of co‐existing surface species. Our results elucidate the elementary surface reactions between formic acid and oxygen adatoms on Au surfaces and highlight the effects of the coordina‐tion number of the Au atoms on the Au catalysis.
邬宗芳姜志全金岳康熊锋孙光辉黄伟新
金催化作用的结构敏感性
化是纳米催化的代表性体系,金催化作用表现出复杂的结构敏感性.这篇综述总结了金催化作用研究的文献结果和利用从单晶到纳米晶的模型催化剂研究金催化作用的进展.展示了NO分解,CO氧化,丙烯在氢气和氧气气氛中环氧化等反应中金催化...
黄伟新千坤邬宗芳陈士龙
关键词:金纳米粒子活性物质
金催化作用的结构敏感性(英文)被引量:1
2016年
金催化是纳米催化的代表性体系,金催化作用表现出复杂的结构敏感性。这篇综述总结了金催化作用研究的文献结果和我们利用从单晶到纳米晶的模型催化剂研究金催化作用的进展。展示了NO分解,CO氧化,丙烯在氢气和氧气气氛中环氧化等反应中金催化作用的结构敏感性和金催化剂的活性结构,讨论了金纳米粒子几何结构和电子结构、金纳米粒子–氧化物载体相互作用对金催化作用的影响和金表面低温高催化活性的来源,并展望了金催化作用结构敏感性的未来研究方向。
黄伟新千坤邬宗芳陈士龙
关键词:表面化学CO氧化反应丙烯环氧化反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