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邢秀梅

作品数:31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4篇细胞
  • 8篇毒性
  • 6篇血管
  • 6篇基因
  • 4篇生物标志
  • 4篇铅暴露
  • 4篇DNA损伤
  • 4篇标志物
  • 3篇蛋白
  • 3篇生物标志物
  • 3篇通路
  • 3篇小鼠
  • 3篇甲基化
  • 3篇恶性
  • 2篇毒性机制
  • 2篇血管瘤
  • 2篇血液
  • 2篇永生化
  • 2篇有机污染
  • 2篇有机污染物

机构

  • 31篇中山大学
  • 3篇中山市疾病预...
  • 2篇广东省职业病...
  • 1篇广东省疾病预...
  • 1篇广州市疾病预...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作者

  • 31篇邢秀梅
  • 12篇肖勇梅
  • 11篇陈雯
  • 8篇王庆
  • 8篇何云
  • 8篇赵志强
  • 7篇李道传
  • 6篇孙易
  • 5篇陈丽萍
  • 4篇魏青
  • 4篇张波
  • 4篇杨萍
  • 4篇陆垚
  • 4篇张世鑫
  • 3篇高艳芳
  • 3篇刘新霞
  • 3篇苏晓琳
  • 3篇蒋骏
  • 2篇曾晓雯
  • 2篇马璐

传媒

  • 5篇中华预防医学...
  • 5篇癌变.畸变....
  • 2篇中国职业医学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环境与健康杂...
  • 1篇新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省环境诱...
  • 1篇2018环境...
  • 1篇中国毒理学会...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19
  • 4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毒作用模式在环境化学物危险度评价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0年
毒作用模式(mode of action,MOA)在环境化学物危险度评价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生物标志的研究进展和组学技术(Omics)在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为改进MOA研究、完善其在人类健康危险度评价中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该综述主要介绍了近年来MOA在危险度评价中的应用进展,以MOA的建立及人类关联性框架为重点,以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为例阐述MOA的研究思路和分析方法。此外,还介绍了Omics技术在MOA研究中的应用趋势及MOA在环境化学物危险度评价中新的应用取向——替代终点。
邢秀梅张世鑫陈雯
关键词:环境化学物危险度评价生物标志毒理基因组学
职业接触甲苯暴露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1年
甲苯是苯的一种常用替代品,广泛用作工业原料和溶剂,急性或慢性职业接触均可能导致皮肤黏膜、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等损伤。灵敏、特异且具高效的暴露生物标志物能够更加客观、准确地反映工人实际接触甲苯的情况,有助于建立剂量-效应关系和促进工人健康监护。我们重点综述了职业甲苯接触暴露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及其生物接触限值,比较分析了各生物指标的优点和不足,为筛查新的职业甲苯接触暴露生物标志物研究提供参考。
莫子颖肖勇梅邢秀梅
关键词:甲苯生物接触限值生物监测
不同原水及处理工艺的末梢水中有机物致突变性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了解南方某城市西部、东部及南部3个水厂的水源水和末梢水有机提取物的致突变性,探讨不同原水和消毒处理工艺对末梢水中有机物致突变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彗星实验分别对3个厂的水源水、末梢水的有机提取物进行致突变性检测。结果 3个水厂的水源水和末梢水之有机提取物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致突变性,末梢水的致突变性高于水源水。结论被测水厂水源水及末梢水均存在引起致突变增强的因素,水厂处理工艺可使水的致突变性增加,但检测到的有机提取物之致突变性的生物学意义还有待进一步的实验证实。结果提示有必要关注水源和水处理单元与水致突变性因素的关联。
黄钦仪邢秀梅赵子涵钟嶷王德东宋宏
关键词:有机物致突变性
微量全血彗星试验检测电子制造业不同工种人群DNA损伤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研究电子行业不同工种职业人群的DNA损伤情况,为确定健康危害预防重点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珠三角某电子厂在职工人563名作为职业接触组,其中铅暴露组(n=167),异丙醇组(n=287),噪声组(n=39),铅+高温组(n=34),异丙醇+高温组(n=36);选取就业前体检工人作为对照组(n=90)。采集人体微量外周血进行彗星试验,运用倒置荧光显微镜拍摄彗星图片,并通过CASP彗星分析软件对彗星图片进行分析。结果:铅+高温组工人外周血的核DNA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尾DNA含量、尾长和尾矩高于对照组(P<0.05);异丙醇+高温组工人外周血的核DNA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尾DNA含量、尾长、彗星全长、尾惯量和尾矩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研究所选取的电子行业各工种工人均有明显的DNA损伤情况,尤以异丙醇+高温组工种最为严重,其次是铅+高温组工种,应引起职业病防治管理机构和厂方的特别关注。
欧晓燕刘新霞蒋骏陆垚赵志强冯简青孙易杨亚蕊崔栋陈静莉申碧羚邢秀梅何云
关键词:彗星试验血液DNA损伤
癌症高发区环境水样有机提取物诱导L-02细胞转化及其表观遗传学机制
2012年
目的:检测华中某癌症高发地区环境水样有机提取物诱导人肝细胞系L-02细胞转化的能力,并初步探讨其诱导细胞转化的表观遗传学机制。方法:分别采集研究地区河水、离河较近(约1 km)及离河较远(约20 km)的浅井水(约10 m),用固相萃取方法提取其中的有机物。用台盼蓝染色计数法和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检测受试物的细胞毒性和致DNA损伤效应,以受试物对L-02细胞进行长期染毒并利用软琼脂克隆形成试验和裸鼠皮下成瘤试验检测受试物诱导L-02细胞转化的能力。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rlation specific PCR,MSP)技术检测转化细胞中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hransferase,MGM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况,并分别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转化细胞MGMT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河水、离河较近的井水、离河较远的井水的有机提取物处理L-02细胞24 h后,细胞存活率达70%的处理浓度分别为每毫升培养基30、150、200ml原水,且均含有致DNA损伤的物质。以此作为最高剂量对细胞进行长期染毒,12周以后各处理组细胞软琼脂克隆形成试验和裸鼠皮下成瘤试验均显示转化特性。MSP结果显示转化细胞中MGMT基因启动子区发生高甲基化,与DMSO溶剂对照组比较,转化细胞中MGMT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下调(P<0.05)。结论:研究地区环境水样有机提取物具有诱导L-02细胞转化的能力,MGMT基因启动子区的高甲基化可能参与有机物诱导的细胞转化过程。
张世鑫邢秀梅孙新何民富马璐杨萍肖勇梅何志妮李道传张波王庆陈雯
关键词:细胞恶性转化MGMT高甲基化
细胞体外恶性转化过程中差异甲基化基因的筛选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 筛选细胞体外恶性转化过程中差异甲基化基因,为毒作用效应以及肿瘤化学预防、生物监测寻找潜在的表观遗传生物标志物.方法 利用苯并[a]芘[B(a)P]诱导水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BER)转化模型和猿猴空泡病毒小T抗原(SV40 ST)诱导HBER转化模型,采用甲基化DNA免疫沉淀-全基因组扩增法富集基因组甲基化DNA,应用甲基化芯片技术和信息学分析方法,寻找不同作用因素诱导细胞转化的共同差异甲基化基因,通过RT-PCR法检测这些基因在B(a)P诱导HBER细胞转化过程中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芯片检测发现,HBER、染毒后末转化细胞株(HBERNT)和转化细胞株(HBERT)中甲基化基因的数目分别为733、661、738个,83个基因在染毒前呈非甲基化状态,而在转化前和转化后呈甲基化状态,在这83个基因中,有25个基因在SV40ST诱导HBER转化细胞株(HBERST)中同样发生高甲基化.其中,序列相似性家族178A(family with sequence similarity 178,member A,FAM178A)、视黄酸受体应答子(他扎罗汀诱导)[retinoic acid receptor responder(tazarotene induced),RARRES1]、泛素特异性肽酶28(ubiquitin specific peptidase 28,USP28)、Scm-like with four mbt domains 2(SFMBT2)、序列相似性家族59A(family with sequence similarity 59,member A,FAM59A)和核受体亚家族4组A3(nuclear receptor subfamily 4,group A,member 3,NR4A3)等6个基因在B(a)P诱导HBER细胞转化过程中mRNA表达水平下降.结论 细胞体外转化过程中筛查出来的特定基因高甲基化,可能成为化学毒物暴露监测及肿瘤预测的生物标志物.
曾君玲张波杨萍肖勇梅魏青王庆李道传邢秀梅陈丽萍陈雯
关键词:致癌物细胞转化DNA甲基化基因扩增
石化工人BTX暴露与脂代谢紊乱及相关疾病的关联性研究
背景苯、甲苯、二甲苯(BTX)作为典型的苯系物,广泛存在于生活和工作环境中。BTX均具有较强的亲脂性,研究发现较低剂量下即可对人体健康产生多种危害,包括脂代谢紊乱(disturbance of lipid metabol...
李宗欣崔颖吉鹏磊廖其龙张岩刘岩杜睿陈青飞肖勇梅邢秀梅
关键词:苯系物脂代谢紊乱代谢性疾病
溴系阻燃剂的血管发育毒性
溴系阻燃剂(Brominated Flame Retardants, BFRs)是一大类用于阻燃的溴代化合物,由于价格低廉、阻燃效果好、对材料性能影响效果好等优点,成为全球消费量最高的一类阻燃剂。全球各地的环境介质、生物...
韦艳宏邢秀梅康剑萌丘嘉煌钟霞丽
关键词:溴代阻燃剂神经毒性
文献传递
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CYP2E1基因敲除的HEK293FT细胞系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利用CRISPR/Cas9系统在HEK293FT细胞系中敲除CYP2E1基因并探讨其在检测化学物毒性中的应用。方法:设计3对分别靶向CYP2E1基因第2、第3和第7外显子的sg RNA序列并构建PX461表达载体;将携带靶向CYP2E1的sg RNA表达载体转染至HEK293FT细胞中,通过SURVEYOR检测分析sg RNA的切割效率;利用有限稀释法获得CYP2E1敲除细胞株,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印迹检测细胞株中CYP2E1的敲除效果;并检测其对N-(4-羟基苯基)乙酰胺和1,2-二氯乙烷的细胞毒性效应的影响。结果:SURVEYOR检测分析靶向CYP2E1基因第3外显子的sg RNA的切割效率为23%;成功构建了2株CYP2E1基因敲除的细胞株,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CYP2E1 m RNA表达下降,蛋白印迹结果显示CYP2E1蛋白无表达;CYP2E1基因敲除会显著降低N-(4-羟基苯基)乙酰胺和1,2-二氯乙烷的细胞毒性。结论:通过CRISPR/Cas9构建出CYP2E1稳定敲除的肾细胞系,为研究CYP2E1的功能和作用机制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范启明李若碧王飞郭涛王婷李道传邢秀梅陈丽萍陈雯王庆
关键词:CYP2E1基因敲除
CCM3基因与低浓度铅暴露交互作用对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毒性的影响
由于铅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对环境和人群健康的危害越来越大,所以铅污染依然是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CCM3基因是一种多功能基因,对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均有重要影响,尤其对维持血脑屏障的正常功能具有重要作用。胚胎发育时期,低浓度...
苏晓琳邢秀梅赵志强陆垚孙易高艳芳何云
关键词:铅暴露胚胎成纤维细胞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