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邢健强

作品数:71 被引量:230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海南医学院科研基金资助学报项目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62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8篇医药卫生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21篇内障
  • 21篇白内障
  • 10篇摘除
  • 10篇植入
  • 10篇手术
  • 10篇角膜
  • 10篇超声
  • 10篇超声乳化
  • 9篇摘除术
  • 9篇植入术
  • 8篇内障摘除术
  • 8篇人工晶体
  • 8篇人工晶体植入
  • 8篇人工晶体植入...
  • 8篇晶体植入
  • 8篇晶体植入术
  • 6篇视网膜
  • 6篇疗效
  • 5篇糖尿
  • 5篇糖尿病

机构

  • 52篇海南医学院附...
  • 10篇中山大学
  • 8篇海南医学院
  • 1篇海南省人民医...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定安县人民医...

作者

  • 70篇邢健强
  • 25篇王康宏
  • 16篇黄雄高
  • 15篇吴江
  • 14篇郑振优
  • 11篇陈梨萍
  • 9篇宋绪华
  • 8篇符曼雅
  • 7篇韩姬
  • 7篇钟兴武
  • 6篇陈小燕
  • 6篇陈海波
  • 5篇潘雅凤
  • 5篇林再雄
  • 4篇吴燕春
  • 4篇沈沛阳
  • 4篇王玲
  • 2篇韩钟琳
  • 2篇丁小虎
  • 2篇李雷

传媒

  • 13篇海南医学院学...
  • 9篇眼外伤职业眼...
  • 9篇海南医学
  • 8篇海南大学学报...
  • 4篇眼科新进展
  • 4篇国际眼科杂志
  • 3篇中国热带医学
  • 2篇中国实用眼科...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地方病防...
  • 1篇眼科研究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2007住院...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6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7篇2007
  • 13篇2006
  • 3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 4篇2001
  • 5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5
  • 1篇1994
7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前后眼内压与房角结构的变化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前后眼内压与房角结构变化及机制分析。方法:选取因慢性肾衰竭长期在海南省人民医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58例(116眼)分别在血透前及血透后应用Goldmann眼压计测量眼压及用眼前段OCT检测房角开放距离。根据血透前房角镜检查分为窄角组、宽角组及虹膜新生血管组。测量血透前后上述患者尿素氮、肌酐、白蛋白。采并用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窄角组及虹膜新生血管组透析后眼压较透析前升高,其中虹膜新生血管组升高显著;宽角组透析后眼压则无明显升高。血透后房角开放距离较血透前变小。患者血尿素氮、肌酐在血透后较血透前显著降低,而白蛋白血透后增高。结论:血液透析可致窄房角及有虹膜新生血管的患者眼压不同程度升高,可能与房水流出通路阻力增加及血透后患者血浆渗透压的改变有关。故对需进行血透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进行血透前眼部情况的评估,减少血透对患者视功能的损伤。
郑海生钟兴武陈海波邢健强史贻玉
关键词: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眼内压
甲状腺相关眼病63例临床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63例甲状腺相关眼病(TAO),探讨 TAO 的临床表现、诊断、甲状腺功能状况及治疗。方法:对1995~2005年收治的63例(114眼)TAO 患者的临床资
韩姬邢健强符曼雅林再雄
文献传递
健康老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角膜厚度的临床观察
2003年
目的 对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的健康老人进行跟踪观察,了解术前术后角膜中央厚度的变化,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行颞侧透明角膜隧道切口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测术前 及术后1周、2周、1月、2月、3月时的角膜中央厚度,将术前术后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1周、2周及1个月时角膜中央厚度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术后2个月、3个月时角膜中央厚度与术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术后1周时角膜中央厚度变化与患者年龄无关。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角膜厚度的测量是了解术后角膜恢复情况的一个重要手段,是一个客观指标;该手术对患者的年龄应无限制。
陈梨萍邢健强吴燕春潘雅凤
关键词:健康老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角膜厚度术后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
角膜蜂蜇伤2例报告被引量:2
2004年
宋绪华陈小燕邢健强
关键词:角膜蜂蜇伤蜂蛰伤疼痛房水晶体
在批量白内障复明手术中加速眼科专科医师手术技能培养
目的:探索解决在眼科专科医生培养过程中的动手难问题。方法:在白内障复明手术活动中,学习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将受培训的医师分四组①高年资组②高学历组
邢健强
文献传递
白内障超声乳化对糖尿病患者泪膜的影响
2010年
目的:研究讨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泪膜的变化。方法:选取连续就诊手术的糖尿病白内障患者,均行颞侧角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术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于术前第1天,术后第1天、第2天、第7天、第30天进行干眼症相关症状调查、无麻醉下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试验)、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并积分,比较各项结果在术后不同时间与术前的差异。结果:糖尿病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吸除术后早期可出现泪膜的异常改变,尤其表现为泪膜稳定性下降。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可在短期内影响糖尿病患者的泪膜。
宋绪华邢健强李雷
关键词:白内障外科手术超声乳化术泪膜
氮卓斯汀滴眼液治疗变应性结膜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观察氮卓斯汀滴眼液治疗变应性结膜炎的效果和患者的接受满意度,分析氮卓斯汀滴眼液的疗效、安全性和临床普及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变应性结膜炎患者49例随机分成3组,分别使用氮卓斯汀滴眼液、色甘酸钠滴眼液及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观察相关评估指标的存在数量和改善情况。同时通过对患者的"有效率评估问卷"分析、比较药物的使用差异。结果 (1)氮卓斯汀滴眼液对过敏反应的各项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尤其在治疗瘙痒、结膜充血和滤泡乳头的效果上较其他两组更显著。(2)患者认为使用氮卓斯汀滴眼液治疗有效率更高、效果更强。(3)氮卓斯汀滴眼液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仅少数患者表现为轻微短暂的烧灼感和(或)刺痛感。结论氮卓斯汀滴眼液治疗变应性结膜炎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患者满意度好,值得推广使用。
李雷陈梨萍宋绪华邢健强
关键词:变应性结膜炎H1受体拮抗剂
眼部感染热带念珠菌基因分型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建立随机扩增DNA多态性(RAPD)反应体系对热带念珠菌进行基因分型。方法从14例真菌感染的眼部病变处取材并根据真菌菌落外观、菌丝、孢子及菌细胞形态进行菌种鉴定,采用Neo-Sensitab抗真菌药敏纸片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分别提取14株眼部感染热带念珠菌临床分离株的基因组DNA,依次用随机引物OPA-18、OPE-18、RSD-6、OPG-10对其进行PCR扩增,图谱分析后用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UPGMA)绘出亲缘关系聚类图。结果 14株热带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酮康唑、氟康唑和氟胞嘧啶的敏感率依次为50.00%、85.71%、100.00%和100.00%。采用引物OPG-10和RSD-6构建的RAPD-PCR体系可以扩增出质量较好的带谱,多态性位点依次为71.42%和72.41%。采用引物OPG-10进行RAPD-PCR产物构建的亲缘关系聚类图中,对两性霉素B敏感的第1、2、3、4、5、6株热带念珠菌与对两性霉素B耐药的第14株热带念珠菌聚成一簇,而其余对两性霉素B耐药的第7、8、9、10、11、12、13株聚成一簇。采用引物RSD-6进行RAPD-PCR产物构建的亲缘关系聚类图中,对两性霉素B敏感的第1、2、3、4、5、6株聚成一簇,而对两性霉素B耐药的第7、8、9、10、11、12、13、14株聚成一簇。结论采用引物RSD-6构建的RAPD-PCR反应体系可以较好地进行热带念珠菌的分子分型,对两性霉素B敏感株和耐药株进行鉴定。
宋绪华邢健强陈海陈梨萍
关键词:热带念珠菌随机扩增DNA多态性基因分型两性霉素B药物敏感试验
甲状腺相关眼病63例临床分析
2007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63例甲状腺相关眼病(TAO),探讨TAO的临床表现、诊断、甲状腺功能状况及治疗。方法对1995~2005年收治的63例(114眼)TAO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3例TAO患者中以眼球突出和复视为主要就诊原因,80%左右患者有眼睑征和眼外肌受累,66,7%患者有角膜病变,78.1%患者有眶压高,31.6%患者有眼压高,15.8%患者有视神经病变。63例患者中,甲状腺功能正常者13例,甲状腺功能异常(甲亢或甲低)者50例。本组所有患者均予激素保守治疗。结论TAO的治疗以药物保守为主,治疗效果与病程及疾病活动性有关,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关键。
韩姬邢健强符曼雅林再雄
关键词:甲状腺相关眼病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临床诊治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提高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88眼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的诊断依据及治疗效果。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症状、眼底所见、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检查结果,结合患者年龄、性别及病史,并排除其他与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易混淆的疾病,治疗方法有视网膜激光光凝术联合激素药物治疗或玻璃体切除术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及激素药物治疗。结果2例X线检查有陈旧性肺结核表现,所有病例均为青壮年患者,男性患者占95.6%,双眼发病者占91.3%。治疗后视力≥1.0者6眼,视力0.5~0.9者33眼,视力0.1~0.4者26眼,视力0.1以下者23眼。有严重并发症患者视力恢复常欠佳。结论FFA对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指导作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对防止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再发及减少严重并发症出现及保持有用视力有重大作用。
陈小燕王康宏邢健强郑振优
关键词: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视网膜激光光凝术玻璃体切除术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