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道明
- 作品数:83 被引量:392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理学经济管理更多>>
- 西气东输管道2006年运行状态及站场排污问题分析
- 宫敬邓道明李晓平于达吴海浩陈帝武孙宾斌
- 2005年克拉2的事故后,西气东输管道公司积极开展研究、采取了多种措施保证管道的安全运行。截止到2006年上半年,管中由于事故发生而沉积的水的影响已基本消除,但西气东输管道东段站场排污量下半年一直比较大(主要集中在四道班...
- 关键词:
- 调动积极性、培养工程设计能力'油库工艺课程设计'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 "油库工艺课程设计"是油气储运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也是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本文结合课程设计实际教学经验,总结了在课程设计的三个环节中所发现的问题,并提出了...
- 吴海浩邓道明王玮
- 关键词:课程设计教学实践
- 风城超稠油安全经济长距离输送技术研究
- 刘霞孙建刚赵文峰曾德春汪开雄李洪福刘国良杨圃薛润斌邓道明沈晓燕胡志敏
- 主要技术内容:针对风城超稠油高粘高凝难以实现常规管输的技术难题,在充分调研国内外超稠油输送最新技术基础上,将采、输、炼作为一个整体考虑,确定风城超稠油外输采用下游克石化公司生产的柴油馏分作为稀释剂的掺柴热输降粘输送工艺。...
- 关键词:
- 关键词:离心泵
- 低压气集输工程的技术特点被引量:14
- 1997年
- 低压气集输技术是高中产气田开发后期必然遇到的问题之一,而煤层气、某些浅层天然气、某些边际气田的开发,从一开始就必须解决低压集气工程问题。首先介绍了国内外低压气集输工程概况,然后根据国外低压气集输系统的设计和操作实践,介绍了低压集气系统的基本类型、压缩机的选择导则、低压气特点对集输工程设计和操作的影响,以及负压集气技术的种种问题和解决措施,如氧污染、腐蚀、安全性、负压集气对气体处理工艺的影响等,并指出在我国有待开发的低压气集输的高效设备。
- 袁宗明邓道明
- 关键词:低压天然气油气集输
- 掺柴WF稠油黏度相关规律被引量:3
- 2014年
- 为了研究掺柴WF稠油黏度的相关规律,将WF空白稠油分别掺入质量分数分别为5%、10%、15%、20%和25%的柴油,测试混合油在不同温度下的表观黏度,比较可能适用的黏度计算模型预测结果和实验数据,结果表明:Walther黏温相关式适用于描述掺柴稠油混合油的黏温关系,而Chirinos模型、Shu模型和Miadonye模型的计算结果不能满足实际工程需要;采用反算出的c值,Cragoe模型可以很好地用于掺柴WF稠油黏度的预测,平均相对偏差小于5%。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可靠而简便的适用于实际工程的基于Cragoe模型的掺柴WF稠油黏度预测方法。(图4,表2,参15)
- 万宇飞邓道明刘霞曾德春李洪福陈曦
- 关键词:稠油柴油黏度相关式
- 天然气—凝析液混输管流特性模拟研究
- 天然气—凝析液长距离混合输送在海上、沙漠油气田开发中应用广泛。然而,由于工艺计算时需要考虑地形起伏,流体的物性变化,流体混合物在流动过程中的动量、质量、热量传递等重要因素,天然气—凝析液混输工艺计算是管道流动过程模拟的难...
- 邓道明
- 关键词:天然气凝析液油气储运
- 对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
- 本文结合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实践,指出了实践教学面临工程设计能力培养重要性强调不够,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和实施需要进一步改进,毕业设计管理需要制度化和规范化,实习面临的挑战,企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出了高的要求等...
- 邓道明吴海浩
- 关键词: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教学模式教育实习
- 文献传递
- 横向滑坡过程中管道的内力和变形计算被引量:41
- 1998年
- 将滑坡体中的管道简化成大挠度的梁,将滑坡体外管道看作半无限长的梁或杆,考虑管梁的几何非线性、滑坡体外土壤的纵向抗力的物理非线性以及管道的内压和温差作用,基于滑坡体内外管道内力和变形的连续性,推导得出了在当量轴向力为拉力或压力两种情况下管道的内力和位移的有关计算式,提出了当量轴力为拉力或压力的判别式。横向滑坡中埋地管道的位移和内力计算最终归结于两个非线性方程的求解,可用牛顿迭代法或作图法解之。提供了算例及其结果分析,讨论了以前有关理论的不足之处。
- 邓道明周新海申玉平
- 关键词:油气管道埋地管道应力
-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 1999年
- 姚安林邓道明
- 关键词:油气储运工程教学改革高校
- 气井积液机理和临界气速预测新模型被引量:13
- 2020年
- 井筒积液是气井生产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之一,积液会导致气井产量降低,严重情况下甚至造成气井停产。准确预测气井临界携液气相流速可以及时采取措施以预防积液的发生。对比最小压力梯度模型、液滴模型和液膜模型并分析积液实验的结果表明,液膜反向是气井积液的主要原因。根据液膜在不同气速范围内速度分布规律,将液膜与管壁剪切应力为0对应的气速作为气井积液临界气速。基于环雾流型并考虑到管径、液相流速、气芯中液滴夹带等因素的影响,构建了适用于垂直气井积液预测的零剪切应力模型。利用实验数据和现场数据对新模型及已有的积液预测模型进行对比验证,以模型预测结果正确率和预测误差为评价指标。结果显示,新模型的预测效果优于其他模型,基于零剪切应力的新模型能够较准确地预测气井积液。
- 李金潮邓道明沈伟伟高振宇宫敬
- 关键词:积液液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