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文军

作品数:16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综合征
  • 7篇儿童
  • 6篇治疗儿童
  • 5篇心动过速
  • 5篇盐酸米多君
  • 5篇体位性心动过...
  • 5篇米多君
  • 4篇细胞
  • 4篇疗效
  • 3篇骨髓
  • 2篇血压
  • 2篇血压变化
  • 2篇远期
  • 2篇远期疗效
  • 2篇受体阻滞剂
  • 2篇阻滞剂
  • 2篇疗效分析
  • 2篇Β受体
  • 2篇Β受体阻滞
  • 2篇Β受体阻滞剂

机构

  • 9篇北京大学首钢...
  • 7篇北京大学第一...

作者

  • 16篇邓文军
  • 6篇杜军保
  • 5篇金红芳
  • 5篇郑燕蓉
  • 5篇郑凤芝
  • 3篇高乃姝
  • 3篇朱晓雪
  • 2篇张春雨
  • 2篇李红霞
  • 2篇杨锦艳
  • 2篇陈桂芳
  • 1篇孙蕊
  • 1篇胡守奎
  • 1篇张颖

传媒

  • 5篇国际检验医学...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中国冶金工业...
  • 1篇武警医学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3
  • 3篇201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直立后血压变化对盐酸米多君治疗儿童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远期疗效的预测价值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 探讨直立后血压变化对盐酸米多君治疗儿童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远期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于2005至201 1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就诊并确诊为POTS的患儿90例,男41例,女49例,平均年龄为(11.8±2.7)岁.所有患儿均应用盐酸米多君治疗.依据初诊时患儿直立后血压变化值分为两组,即有效组(55例)和无效组(35例).随访时间53~ 130个月,研究不同随访时间两组患儿的症状评分,并通过Kaplan-Meier曲线对两组患儿长期无症状百分比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儿的收缩压变化值及舒张压变化值具有统计学差异,有效组明显低于无效组[0(-6,0)mmHg(1 mmHg =0.133 kPa)比9(6,11) mmHg,Z=-8.303,P<0.01;0(0,5)mmHg比11(10,16) mmHg,Z=-7.058,P<0.01];治疗前两组的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0.9)分比(5.0±0.8)分,t=-0.53,P=0.595];治疗后有效组的症状评分低于无效组[(1.3±0.9)分比(4.7±0.9)分,t=-15.60,P<0.01].随访终点时两组患儿无症状百分比的比较:有效组的无症状百分比明显高于无效组[48/55 (87.3%)比23/35 (65.7%),x2=5.969,P<0.05];Kaplan-Meier曲线分析结果表明,有效组患儿的无症状百分比高于无效组(x2=15.30,P<0.01).结论 直立后血压变化对于预测盐酸米多君治疗POTS患儿的长期疗效具有良好的价值.
李红霞邓文军张春雨金红芳杜军保
关键词: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儿童血压
成人噬血细胞综合征骨髓噬血细胞形态分析及其临床意义评价
目的:对成人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骨髓噬血细胞形态进行分析,并探讨骨髓噬血细胞形态对成人噬血细胞综合征预后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30例成人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自2011年1月~2015年8月.对...
郑燕蓉郑凤芝邓文军朱晓雪
关键词:噬血细胞综合征形态分析临床预后成人患者
直立后血压变化对盐酸米多君治疗儿童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远期疗效的预测价值
李红霞邓文军张春雨金红芳杜军保
盐酸米多君治疗儿童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症的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α受体激动剂对儿童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的治疗效果及时间-疗效关系。方法随访104例POTS患儿,依据疗效与用药时间关系依据进行卡方检验并做时间疗效曲线。依据治疗效果分成治疗有效组,79例,无效组25例...
邓文军杨锦艳杜军保
儿童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诊断的卫生经济学分析
目的儿童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是儿童和青少年常见疾病之一,但其先前的诊断方案均是通过做些一系列检查排除其他疾病后诊断,这样往往耽误治疗并且浪费医疗资源。近年来提出了一个以程序诊断为基础的新的诊断方案。本研究通过...
邓文军李雅文金红芳
多核浆细胞在多发性骨髓瘤与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2015年
目的探讨多核浆细胞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与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RP)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2004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本院首次住院且未经治疗的MM患者68例、RP患者59例,分析其骨髓涂片并计数浆细胞百分比、计算双核浆细胞和多核浆细胞阳性率。结果 MM和RP患者浆细胞百分比、双核浆细胞阳性率和多核浆细胞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核浆细胞可用于MM与RP的鉴别诊断,并可用于MM的病情判断。
邓文军高乃姝郑燕蓉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
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老年支原体肺炎及其合并细菌感染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在老年支原体肺炎及其合并细菌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临床确诊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IgM)阳性的老年住院患者,其中单纯支原体肺炎(单纯感染组)87例,合并细菌感染(合并感染组)30例和40例健康老年人正常对照组资料,比较血清降钙素原和CRP结果,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等统计方法分析处理。结果合并感染组PCT、CRP[0.94(0.176,2.19)、95.57(27.36,164.44)]高于单纯感染组[0.06(0.04,0.11)、16.84(5.71,47.05)]和对照组[(0.032(0.029,0.044)、2.11(1.51,4.75)];单纯感染组的PCT、CRP[0.06(0.04,0.11)、CRP16.84(5.71,47.05)]高于对照组[0.032(0.029,0.044)、2.11(1.51,4.75)],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感染组CRP的敏感度79.3%、特异度82.5%高于PCT的敏感度69%、特异度80%,合并感染组PCT的敏感度83.3%、特异度83.9%高于CRP的敏感度70%,特异度81.6%。结论 PCT和CRP可以作为早期诊断老年支原体肺炎及其合并细菌感染的有效指标,且两者联合检测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陈桂芳邓文军翟翼方郑凤芝
关键词:支原体肺炎老年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细菌
Miller盘血小板计数作为血小板减少标本复检方法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血涂片Miller盘血小板计数法(Miller法)作为血小板减少标本复检方法的可行性。方法收集121例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减少的静脉抗凝血标本,全部制作血涂片并染色。在显微镜下计数小方格红细胞,大方格血小板,根据血小板/红细胞比值和红细胞绝对值计算血小板数量。1例标本用于Miller法的重复性检查,120例标本用于Miller法与血小板荧光染色法(PLT-F)的相关性与一致性分析。调查实验室半年内需要进行低值血小板复检的标本量。结果 Miller法显微镜下血小板计数大于100个可获得满意的精密度,变异系数是3.83%。Miller法与PLT-F法的相关系数为0.987,可信区间0.982~0.991。通过Bland-Altman分析表明Miller法与PLT-F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半年内血小板减少标本约占同期标本的5.8%,血涂片低值血小板需估值标本约占2.0%。结论血小板减少标本在临床实验室中比较常见。血涂片Miller盘间接血小板计数方法重复性较好,与血细胞分析法的结果相关性较好,方法直观、简便,可用于血小板低值标本的复核。
邓文军
关键词:血涂片血小板计数血液分析仪
盐酸米多君治疗儿童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时间-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分析盐酸米多君治疗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患儿的时间-疗效关系,以探讨盐酸米多君治疗POTS小儿的最佳用药周期。方法随访2005—2011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104例接受盐酸米多君治疗6个月的POTS患儿,依据治疗效果与用药时间的关系进行卡方检验并绘制时间-疗效曲线。结果依据盐酸米多君治疗时间,其累计有效率分别为1个月19.23%,2个月48.08%,3个月69.23%,4个月73.08%,5个月74.04%,6个月75.96%。卡方检验统计显示盐酸米多君治疗疗程为1个月及2个月时,其累计有效率与治疗疗程为3个月时的累计有效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疗程为4、5和6个月时其累计有效率与治疗疗程为3个月时的累计有效率相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米多君治疗POTS小儿满3个月才能达到其最佳疗效,延长治疗疗程至6个月并不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邓文军杨锦艳刘严玲杜军保金红芳
关键词: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盐酸米多君
血常规标本冷凝集素的检测及意义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用不同的方法检测血常规标本中冷凝集素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7例冷凝集素标本在室温常规测定,37℃温箱孵育30min后测定,比较血细胞结果和仪器报警信息;在不同温度下进行肉眼观察及涂片显微镜检查;冷凝集素试验,血清学、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不同温度条件下测量的血细胞结果和仪器报警信息均有差别;在室温、4℃、37℃的温度变化过程中冷凝集素标本呈现可逆性凝集特性;标本中冷凝集素效价平均滴度为70.9,且为抗I型抗体。结论联合MCH≥35g/L和仪器报警信息、冷凝集素试验、血清学、抗体特异性鉴定等方法共同检测血常规标本中冷凝集素有重要意义,对受冷凝集素影响的血常规标本必须置37℃温箱孵育30min消除冷凝集素影响后进行重新测定才能发出检验报告。
邓文军
关键词:冷凝集素血常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