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宏钊

作品数:10 被引量:110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主题

  • 7篇地壳
  • 6篇地震
  • 3篇地壳结构
  • 3篇地震测深
  • 3篇上地壳
  • 3篇人工地震
  • 3篇测深
  • 2篇地震波
  • 2篇震波
  • 2篇人工地震测深
  • 2篇反演
  • 1篇地壳深部
  • 1篇地壳深部结构
  • 1篇地球物理
  • 1篇地震波衰减
  • 1篇地震反演
  • 1篇动力学意义
  • 1篇断层
  • 1篇造山带
  • 1篇三维成像

机构

  • 10篇中国地震局

作者

  • 10篇邓宏钊
  • 9篇张先康
  • 4篇赖晓玲
  • 4篇李松林
  • 4篇张成科
  • 3篇嘉世旭
  • 3篇杨健
  • 3篇段永红
  • 2篇方盛明
  • 2篇赵俊猛
  • 2篇宋占隆
  • 2篇任青芳
  • 2篇赵金仁
  • 2篇樊计昌
  • 2篇石金虎
  • 2篇宋战隆
  • 1篇杨卓欣
  • 1篇成双喜
  • 1篇宋建立
  • 1篇刘志

传媒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地震学报
  • 1篇华北地震科学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年份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3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和鄂尔多斯地块相互作用和构造变形的深部驱动机制
李松林张先康刘启元赵国泽成双喜方盛明张成科赵金仁詹艳陈九辉周民都任青芳赖晓玲邓宏钊宋战隆
目的是探测研究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上地幔结构,进而确定块体之间的边界、相互作用方式及构造变形的深部驱动机制。实施了几项大型野外工程,包括第一期1000公里长的综合地球物理探测剖面和第二期的海原地区地壳细结构的探测。玛沁-...
关键词:
关键词:青藏高原地壳深部结构地球物理
非纵观测系统地震测深资料分析处理的人机对话过程被引量:1
1999年
本文在三维壳幔结构中两点射线追踪分步搜索算法的基础上,在物探中心地震方法研究室SUN工作站上研究开发出了可应用于非纵观测系统深地震测深资料人机对话三维分析处理的方法及软件.对研究区域的三角形刻分减少了人机对话过程中的工作量及人为干预,并用该方法以反演得到的华北块状模型作为初始模型.对该模型的剩余PmP波残差进行了人机对话拟合.
徐朝繁杨键邓宏钊张先康
关键词:地震测深数据分析
新疆伽师地震区三维Q值结构被引量:16
2001年
利用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 1 998年在伽师地震区记录的天然地震资料 ,通过地震记录波形资料的衰减来反演伽师地震区地壳介质的三维 S波 Q值结构 ,并初步了解该地震区内地壳深部断层的大致形态 .首先 ,对精选的 45 0多次地震记录的 S波求出其振幅谱 ,称为观测振幅谱 ;然后 ,假设震源符合布伦圆盘位错模式 ,在对仪器和场地效应校正之后 ,用非线性阻尼最小二乘法对理论振幅谱和观测振幅谱进行拟合 ,从而得到观测吸收特征时间 ;最后 ,利用三维射线追踪方法 ,对理论吸收特征时间与观测吸收特征时间进行非线性阻尼最小二乘拟合 .在拟合过程中 ,速度模型保持不变 .速度模型是通过三维走时层析成像得到的 ,只修改 Q值模型 ,当拟合达到给定精度后 ,便得到最终的 Q值模型 .结果表明 ,在 1 0~ 1 8km的深度范围内 ,存在一个北东向的低 Q值条带 ;在 1 2~ 1 8km的深度范围内 ,存在一个北西向的低 Q值条带 .这与他人所做的北东向、北西向的两个低速条带较接近 .不同的是 ,低 Q值条带深度范围比低速带的更大一些 .
樊计昌李松林赖晓玲邓宏钊
关键词:地震波衰减频谱分析
长白山天池火山区上地壳Q值结构被引量:5
2001年
同天然地震资料相比 ,人工地震剖面观测资料具有震源球对称且位置已知 ,观测点位密集、震源和观测点呈直线排列、速度结构已知等突出优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人工地震振幅资料反演分层介质中 Q值的新方法。在利用该方法得到 Q值深度函数的基础上 ,综合各炮点的结果 ,可研究 Q值沿剖面的横向变化利用上述方法计算了长白山 L1剖面上地壳的 Q值结构。发现长白山天池火山区下方 Q值明显低于邻近地区 ,该区域位于天池地区壳内低速异常体的上部 。
邓宏钊张先康
关键词:Q值人工地震地震反演分层介质
泰安—忻州剖面S波分裂计算及介质各向异性与深部构造相关性探讨被引量:11
2000年
利用深地震测深资料进行S波震相的有效识别和S波分裂参数计算方法 ,对泰安—忻州剖面S波资料的计算分析 ,得到了该区域地壳介质各向异性、区域应力场方向异常的可靠证据 .与震源机制解及深部的构造结果对比分析表明了S波传播和S波偏振异常的超壳断裂带和深部构造活动密切相关 ,表明测深资料S波分裂研究了对了解介质各向异性构造活动特征 。
刘志张先康嘉世旭郑需要段永红赖晓玲邓宏钊
关键词:人工地震测深S波分裂各向异性深部构造剖面
地壳深部断层的三维成像
李松林张先康赖晓玲樊计昌邓宏钊段永红石金虎杨健宋战隆张成科宋建立
提出了利用地震学手段进行断层成像的方法并编制了有关计算程序。基于地震三维成像技术,首先利用地震波走时资料联合反演地震震源位置和介质三维速度结构。然后利用地震波形资料反演介质Q值结构。综合介质三维速度结构和三维Q值结构,并...
关键词:
关键词:断层层析成像地壳结构
拜城—大柴旦剖面的上地壳Q值结构被引量:19
2003年
利用横跨塔里木盆地、阿尔金造山带和柴达木盆地的拜城—大柴旦综合地球物理剖面的人工地震宽角反射 折射资料 ,对拜城—大柴旦剖面研究区上地壳的Q值结构进行了反演 .结果表明 ,研究区上地壳的Q值结构具有明显的分层性 ,Q值随深度的加大而增大 ;横向对应的不同地质构造单元的Q值具有不同的分布特点 .塔里木盆地的上地壳具有稳定的Q值结构 ,但盆地北缘 (特别是库车坳陷 )的Q值比南缘的低 ,表明北缘的介质比较破碎 .这可能与盆地北缘活跃的构造特征与巨大的沉积厚度有关 ,是引起盆地南北两侧地震活动性差异 (北缘强 ,南缘弱 )的重要原因之一 .阿尔金造山带上地壳的平均Q值较高 (约 5 0 0 ) ,这可能由于结晶基底埋藏较浅 ,基岩出露 ,因此地震波在此处传播能量衰减较慢所致 .柴达木盆地西半部分上地壳的Q值除了表层的 (厚 1.0~ 2 .0km)较高外 ,其余各层的Q值与塔里木盆地中部的相当 (平均约 4 0 0 ) ,显示了与塔里木盆地相似的稳定构造 .
赵俊猛张先康邓宏钊张进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上地壳塔里木盆地阿尔金造山带地震波
新疆沙雅-独山子-布尔津人工地震剖面上地壳Q值结构
<正>本文发展了一种由振幅衰减计算介质Q值随深度变化的新方法。该方法考虑了分层介质中地震射线的路径和各层的走时,因而可求出介质Q值的分层结构。同时,本文采用的是新疆沙雅-独山子-布尔津人工地震剖面的记录资料。同天然地震记...
邓宏钊张先康嘉世旭
文献传递
多条人工地震测深剖面资料联合反演首都圈三维地壳结构被引量:61
2001年
为了对多条二维剖面资料进行统一分析和解释 ,本文考虑了各剖面交点处的约束条件 ,通过建立统一的偏导矩阵 ,将各剖面资料联立求解 .利用该方法对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在首都圈内 6条人工地震宽角反射 /折射剖面资料进行了重新处理和解释 ,得到该地区的地壳三维速度结构和构造特征 .在此基础上 ,结合其他地球物理研究成果 ,确定了壳内存在的 4处低速层 (体 )
李松林张先康宋占隆石金虎邓宏钊杨健张成科任青芳
关键词:首都圈联合反演地壳结构
天山地壳结构及其动力学意义
1997年在北疆地区实施了一条深地震宽角反射/折射剖面.剖面南起塔里木北缘的沙雅,穿越天山、经准噶尔至阿尔泰南缘的哈纳斯湖,总长900余km.记录到的主要震相有:穿透最上部地壳的潜波P,上地壳中间界面的反射波P和P;来自...
张先康张成科嘉世旭杨卓欣赵金仁方盛明赵俊猛杨健段永红宋占隆邓宏钊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