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东祥

作品数:11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文学

主题

  • 5篇文学
  • 2篇新文学
  • 2篇权力
  • 2篇文化
  • 2篇小说
  • 1篇新写实
  • 1篇新写实小说
  • 1篇形式主义
  • 1篇叙事
  • 1篇忧国忧民
  • 1篇忧民
  • 1篇寓言
  • 1篇知识
  • 1篇知识结构
  • 1篇日记
  • 1篇师陀
  • 1篇诗派
  • 1篇史传
  • 1篇史传文学
  • 1篇头发

机构

  • 10篇吉林师范大学

作者

  • 10篇赵东祥

传媒

  • 3篇中国现代文学...
  • 2篇上海鲁迅研究
  • 2篇新文学评论
  • 1篇艺术广角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百家评论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张炜文学创作之理性精神论被引量:1
2012年
贯穿张炜文学创作的理性精神是生即善,这种理性精神在初期创作中是浑融的,继而先是表现为批判传统社会的启蒙理性和制约商业社会物欲主义的道德理性,又进而被张扬为极度的道德激情和对天地境界的强调,再进而对片面的道德理性与启蒙理性之片面性予以反思,最后将道德理性和天地境界融会为一体,试图通过既具有天地之德又具有人文之美的人物形象展示一种体现了生生之德的新的理性精神。
赵东祥
关键词:文学创作
在悄然中展开和掘进——近30年中国大陆师陀研究综述被引量:1
2010年
近30年中国大陆师陀研究主要在史料、作家论、作品论等几方面展开。史料方面包括资料积累、考订、梳理与诠释;作者研究的中心问题是对师陀是否京派以及师陀与左翼文学的关系问题;对师陀的作品的研究相对成果较多,从时间上看,大致可以15年为限分为前后两期,前半期对师陀创作思想艺术成就的考察,大多从社会历史角度入手,遵循美学和历史相结合的标准,取现实主义艺术的惯用方法来分析论证,关注重心不外乎题材、人物、环境及艺术风格等。后半期多以文化诗学、生命哲学、伦理批评等为切入视角分析师陀作品显示出的文化心理、生存状况等,相应文艺形式分析也转换到意象、修辞学和叙事学分析等。此外还有以比较方式展开研究的论文。
赵东祥
论中国传统文化视角下的张炜及其作品被引量:1
2010年
张炜具有史官意识,他心目中的小说家是史官、是真事的记录者,而作品则是诗化的历史、是艺术化的档案;他认为作家须做到如实记录、求实求真;在小说美学方面,其近期小说在结构(包括体裁与体例)和叙事上的真实、质朴、简洁、含蓄,及判断善恶、分别清浊的伦理化的小说美学标准等三点上,和史传文学有密切的历史联系;而《柏慧》和《家族》则借鉴楚骚塑造了抒情主人公唯美纯净的人格形象。
赵东祥
关键词:史传文学楚骚
《狂人日记》与《恶雨喻》《狂犬》比较论析
2020年
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与佛典翻译文学作品《恶雨喻》、乌拉圭作家奥拉西奥·基罗加的小说《狂犬》之所以具有可比性,可以作平行研究性质的比较论,是因为《狂人日记》与另外两篇作品都展现了人类的心理的病态乃至变态和疯癫.
赵东祥
关键词:《狂人日记》疯癫
批评叙事的差异性及自由度——《九月寓言》批评之批评
2015年
批评就是批评主体依据自身的知识结构叙述对象文本,并由此形成批评文本的过程。作为叙事,批评包含了批评主体依据自身知识结构加于对象文本的先见,我们把这种先见称为虚构因素。批评叙事和任何叙事一样都要受到先见的支配,由此形成的文本不可避免地陷入到叙事主体的认知结构中去。由于读者接受由批评构成的叙事文本也有一个前定的局限,一旦超越了这一局限,批评文本就变得不可指认,并因而不可能得到读者的承认。所以。
赵东祥
关键词:知识结构文本
论四十年代国统区文学的中国特质——以郭沫若、夏衍的剧本和七月诗派、九叶诗派的诗等为例
2016年
一近代时期的鲁迅曾这样申述中国文化思想变革的理路:'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取今复古,别立新宗,人生意义,致之深邃,则国人之自觉至,个性张,沙聚之邦,由是转为人国。'~①尽管到了新文学的第一个十年中鲁迅说过'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②,我们也往往注意鲁迅'别立新宗'的一面而忽略了其文化思想认识上“取今复古”的中国特质。
赵东祥
关键词:人国诗派理路
并未终结的反帝反封建主题——以路遥、张炜等的创作为例
2015年
通过分析路遥、张炜等的创作可以发现:新时期以来的文学一方面表现出较强的反封建意识,另一方面仍然存在着受封建权力等级观念支配却未被察觉更勿论批判的封建残余思想;而随着改革开放又出现了新的洋奴意识,即把西方文化权力和在西方文化权力支配下形成的世界性的权力等级体系视为当然现象,不加反省与批判、更不用说抵制和抵抗的思想意识,这是一种在霸权资本主义国家确立的权力等级支配的思想文化体系中形成的奴隶意识。这说明新文学中以反对权力等级意识为核心内涵的反帝反封建的主题并未终结,新文学仍然承担着在思想文化领域反帝反封建,张扬自由平等、民主平权等现代意识的历史责任。
赵东祥
关键词:新文学
“五四”文学“反传统”之具体含义辨析——以《老鸦》《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等为中心
2018年
惯常的印象和普遍的说法是,“五四”文学“反传统”并生成了“新文学”传统,但“五四”文学之“反传统”其含义究竟是什么,其实还存在认识的模糊性。林毓生认为“五四”文学之激烈的反传统源自于传统儒家忧国忧民的文化传统,来源于儒家看待传统的有机一体的观念,这实际上是以反传统的形式恢复了传统。
赵东祥
关键词:文化传统忧国忧民
论鲁迅小说对形式主义政治的反思——以《孔乙己》《头发的故事》等为例
2018年
一礼教、礼制是一种形式主义的政治,这种政治通过礼的形式来完成人与人的区分,形成基于礼别异的总认识的形式主义礼教政治,构成了差别有序的政治体系。在这个体系中,通过礼的形式实现对人的权利和义务的明订。这种权利义务关系基本体现在人与人之间,即通过形式主义的礼教政治把人群中不同的个体纽结为一个整体。
赵东祥
关键词:《孔乙己》权力关系形式主义魏连殳
论刘震云对鲁迅小说传统的继承与发展被引量:5
2011年
刘震云的"新写实小说"中的叙述者往往持有距离的反讽态度,很少介入到故事当中,且较多使用理性色彩较强的喜剧性表达方式,冷静理性地叙写当下现实生活的灰色平庸、琐碎无聊和社会权力机制中人的沉沦,视点放得比较低,似乎缺乏"五四"时期文学作者介入现实的激情。
赵东祥
关键词:小说传统新写实小说权力机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