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谭程

作品数:40 被引量:401H指数:13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9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13篇针刺
  • 13篇针灸
  • 9篇支气管
  • 9篇支气管哮喘
  • 9篇哮喘
  • 7篇气管
  • 5篇支气管哮喘患...
  • 5篇哮喘患者
  • 5篇鼻炎
  • 4篇原发性
  • 4篇原发性痛经
  • 4篇针灸疗法
  • 4篇针灸临床
  • 4篇痛经
  • 4篇过敏性鼻
  • 4篇过敏性鼻炎
  • 4篇辨证
  • 3篇针刺治疗
  • 3篇针灸学
  • 3篇中医

机构

  • 34篇北京中医药大...
  • 16篇北京中医药大...
  • 9篇航天中心医院
  • 2篇北京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贵州省人民医...
  • 1篇广东省中医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武汉市儿童医...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北京市平谷区...

作者

  • 40篇谭程
  • 25篇赵吉平
  • 14篇王军
  • 11篇张昶
  • 10篇陈晟
  • 9篇张佳佳
  • 9篇白鹏
  • 6篇王朋
  • 5篇李晓君
  • 5篇王宝凯
  • 4篇王燕平
  • 4篇付钰
  • 3篇高丹
  • 3篇杨超
  • 3篇朱琦
  • 3篇王子辰
  • 2篇倪金霞
  • 2篇赵琪
  • 2篇石志红
  • 2篇王鹏

传媒

  • 9篇中国针灸
  • 5篇北京中医药大...
  • 4篇临床误诊误治
  • 3篇中华中医药杂...
  • 3篇北京中医药
  • 2篇针灸临床杂志
  • 2篇中医杂志
  • 1篇针刺研究
  • 1篇上海针灸杂志
  • 1篇中医教育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国际中医中药...
  • 1篇世界中医药
  • 1篇2007年中...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针刺从肺肠论治对支气管哮喘患者中医症状的影响被引量:38
2013年
目的观察针刺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肺和大肠经穴对中医肺、肠症状评分的影响,探讨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进行针灸选穴在治疗肺系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针刺1组(肺经穴组)、针刺2组(大肠经穴组)、针刺3组(肺大肠经穴组)及对照组,每组24例。4个组均按需吸入万托林,前3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针刺治疗,针刺1组取中府、尺泽、列缺等,针刺2组取曲池、合谷、天枢等,针刺3组取尺泽、列缺、合谷、天枢等,隔日针刺1次,每周3次,治疗12次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12周)。采用中医症状量表,观察各组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肺、肠系统症状)评分变化。结果各针刺组肺、肠系统症状总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均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组间比较各针刺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各针刺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肺、肠系统症状总分的变化有很强的相关性(P<0.01)。结论从肺论治、从肠论治以及肺肠合治均可使哮喘患者的肺系统症状以及大肠系统症状得到改善,且肺、肠症状的改善具有明显相关性。
付钰张昶王宝凯谭程石志红赵吉平
关键词:针刺支气管哮喘中医症状
“女子以肝为先天”理论的文献研究
妇科疾病种类繁多,包括经、带、胎、产、乳、杂诸病。中医认识和研究妇科疾病有着悠久的历史,在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和预防各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女子以肝为先天”理论是这个理论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
谭程
关键词:妇科疾病中医理论从肝论治
Bell麻痹60例针刺介入时机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Bell麻痹针刺介入时机的选择。方法将60例Bell麻痹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分别于急性期(发病7 d内)和恢复期进行针刺治疗,观察不同针刺时机的治疗效果。结论治疗前治疗组、对照组症状、体征评分分别为(19.63±3.43)分、(19.60±4.1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后7、14、28 d治疗组评分分别为(17.23±3.36)分、(10.23±1.81)分、(1.63±1.90)分,对照组分别为(19.80±3.45)分、(12.33±1.97)分、(3.73±3.14)分。发病第7天,治疗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第14天,两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第28天,两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愈15例,显效14例,有效1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8例,显效13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两组间愈显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期针刺介入治疗Bell麻痹可缩短病程及疗程,提高疗效,无不良反应。
王军白鹏王朋谭程张昶赵吉平
关键词:面神经麻痹针刺疗法
从“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论夹脊穴治疗功能性腹胀
2024年
本研究基于对《黄帝内经》“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的分析阐释,认为功能性腹胀病机关键在于生理性浊气不归其位,日久生浊邪,使中焦气机升降失常。浊为阴邪,功能性腹胀属阴位疾病,与之相应,背部夹脊穴属阳位,具有借腹气街及任督循环多维联络腹部的功能,为调节腹部诸脏腑经脉气机之枢纽。基于此,笔者提出可从阳治阴,用经络诊察的方式,着重取与腹气街相应的T11~L5夹脊穴区的病证反应点,以散局部有形浊邪;再基于督脉-夹脊穴-足太阳膀胱经三者特殊的位置关系,取夹脊穴通调任督与脏腑之气,整体复升降以还浊气,调阴阳之失衡,解除机体因“浊气在上”而生腹胀的病理状态,以期对针灸临床治疗功能性腹胀提供思路。
黄钰惠杨超张佳佳王子辰陈晟谭程
关键词:功能性腹胀夹脊穴气机升降
当代名老中医针刺治疗支气管哮喘经验举隅
2013年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属中医“哮病”范畴。
张昶谭程王军白鹏赵吉平
关键词:当代名老中医支气管哮喘针刺治疗慢性炎症性疾病细胞组
经前针刺对原发性痛经的镇痛作用及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观察经前7天进行针刺治疗对原发性痛经的镇痛作用及疗效。方法将96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针刺治疗组48例,予针刺治疗3个月经周期;空白对照组48例,不予针刺。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经期疼痛症状持续总时间。结果针刺治疗组48例患者中痊愈34例,好转14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针刺治疗组治疗的第1—3个月经周期及治疗后随访1~3个月VAS评分及经期疼痛症状持续总时间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2组同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治疗组随访1~3个月时的VAS评分及经期疼痛症状持续总时间与治疗3个月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前针刺法对原发性痛经有较好的镇痛作用,且随访3个月后仍能保持满意的镇痛效果。
许世闻于川赵吉平谭程杨青容张蕊李桂香王迎伟
关键词:原发性痛经镇痛作用疗效观察
夯实基础突出实践,强化针灸临床思维训练——全国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材《针灸学》编写思路被引量:5
2022年
全国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材《针灸学》基于规范化培训学生临床需要及应试要求,在编写内容、编写形式上有所创新。经络腧穴学部分引入经典原文,以表格形式总结200个常用腧穴的主治病证、操作方法;刺灸法部分规范操作程序,将20种常用针灸技术的核心技术要点以流程图形式加以提炼;针灸治疗部分以案例导入48种典型疾病,突出问题导向,示范诊疗程序。
侯学思谭程宁百乐符文彬赵吉平
关键词:针灸学临床思维
近30年国内体针治疗支气管哮喘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选穴及疗程设定规律分析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通过检索近30年国内体针治疗支气管哮喘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文献,归纳分析其选穴及疗程设定规律。方法电子检索1979—2009年《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学术文献总库》、1979—2009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1989—2009年《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把逐一阅读检索到的20篇文献,用自制的《文献质量、治疗手段、选穴及疗程信息表》提取相关信息,建立数据库。将收集的相关数据,通过Excel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体针治疗支气管哮喘RCT文献,哮喘分期认识不足,文献质量尚待提高。2.选穴及疗程规律:(1)选穴:肺俞、定喘、丰隆、曲池、足三里是急性发作期使用频次较高的腧穴;肾俞、肺俞、脾俞是临床缓解期使用频次较高的腧穴。(2)疗程:急性发作期每天针刺1次(83.3%),7~10天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临床缓解期每天针刺1次(33.3%),或隔日针刺1次(33.3%),12~21天1个疗程,治疗1~4个疗程。结论国内体针治疗支气管哮喘RCT研究质量有待提高。本次研究结果对急性发作期、临床缓解期体针选穴及疗程设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张昶谭程高丹白鹏王军赵吉平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体针疗程
以辨病位为核心探讨中风后遗症的针灸诊疗思路
2024年
梳理中医古代文献中“脑”的相关记载,初步分析人体“脑-经络-经筋运动系统”及“脑-经络-皮部感知系统”的潜在结构与功能,继而以中风后遗症的病症特点为出发点,以辨病位为核心,结合辨病性,确立中风的病机为“髓海失养、经筋失调、皮部营卫失和”,树立“补髓健脑、疏调经筋、补气理血和络”的基本治法,依此理清针灸治疗的选穴与刺灸法,以期为针灸临床提供参考,为中风患者提供个体化的诊疗方案。
杨一涵谭程杨超杨雪冬王燕桂迎莹王敏元李春黇张婉娇
关键词:中风后遗症针灸辨证
经卵清蛋白致敏过敏性鼻炎模型豚鼠造模方法探讨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对经卵清蛋白(OVA)致敏过敏性鼻炎模型豚鼠造模方法进行改进。方法 AR模型动物、过敏原、致敏方式、致敏药物剂量及成模评价方法均参考有关文献进行。选择健康豚鼠经OVA致敏制作过敏性鼻炎模型。若成模率低或模型不稳定,进行造模方法的改进,即选用空白对照组分别以原剂量的1.5倍和2倍进行造模。结果本研究首次造模虽然增加了局部刺激时长,但豚鼠成模率仅为12.5%(2/16),且不够稳定。在造模过程中,大部分豚鼠未出现喉头水肿、下呼吸道及全身过敏。追加药物剂量后,1.5倍和2倍剂量组分别有1只雌鼠和1只雄鼠的症状总分>5分,而另1只鼠未达成模标准,造模成功率为50%(2/4)。4只豚鼠均曾观察到鼻塞,其中成模的雄鼠于第4、6次滴鼻后分别出现鼻翼翕动和呼吸困难。结论 AR模型造模成功与否可能与药物剂量、药物浓度、豚鼠体重、动物性别等有关。剂量分别增加至1.5倍和2倍时,成模时间较原剂量缩短,模型稳定程度更理想,在造模过程中未观察到显著的、因增加剂量而导致的不良反应。因此,将来可以考虑在原剂量的基础上,适当加大剂量对豚鼠进行造模。
王朋谭程张佳佳王蓬文任映赵吉平耿国燕
关键词:过敏性鼻炎卵清蛋白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