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红东

作品数:71 被引量:201H指数:8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0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慢性
  • 11篇肝炎
  • 10篇细胞
  • 9篇乙型
  • 9篇乙型肝炎
  • 9篇纤维化
  • 7篇蛋白
  • 7篇慢性乙型
  • 7篇慢性乙型肝炎
  • 7篇结核
  • 7篇病理
  • 6篇年龄
  • 6篇肝纤维化
  • 5篇乙型肝炎患者
  • 5篇临床病理
  • 5篇慢性乙型肝炎...
  • 4篇凋亡
  • 4篇药物
  • 4篇鼠肝
  • 4篇纤维化作用

机构

  • 37篇台州市立医院
  • 20篇广东省人民医...
  • 6篇上海中医药大...
  • 6篇上海中医药大...
  • 3篇思南县人民医...
  • 3篇广东省人民医...
  • 2篇湖北省中医院
  • 2篇吉林省中医药...
  • 2篇思南县民族中...
  • 1篇广东医学院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台州学院
  • 1篇天津中医药大...

作者

  • 70篇谢红东
  • 19篇侯伟
  • 16篇范小斌
  • 16篇龚彩平
  • 14篇罗燕飞
  • 13篇于盈
  • 11篇李广华
  • 10篇金茜
  • 9篇王凤玲
  • 8篇刘成海
  • 5篇杨珂
  • 5篇葛艳芬
  • 4篇黄锦维
  • 4篇陶艳艳
  • 4篇梁玲
  • 4篇毛娟娟
  • 3篇张永煜
  • 3篇田涛
  • 3篇候伟
  • 3篇杨永红

传媒

  • 5篇中西医结合肝...
  • 3篇实用医学杂志
  • 3篇中国误诊学杂...
  • 3篇中华中医药学...
  • 2篇肝脏
  • 2篇新中医
  • 2篇实用肝脏病杂...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乡村医药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中国卫生人才
  • 1篇浙江中西医结...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江西医学检验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浙江医学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 7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13篇2010
  • 14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7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气分析检测的质量控制
血气分析能反映机体的呼吸和代谢功能,随着急诊医学的发展,血气分析已成为危重病人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临床处理呼吸和代谢紊乱常常依赖于快速,准确地测定血液中氧(O2)、二氧化碳(CO2)、和酸碱度(PH)。实验室血气结果对于...
范小斌罗燕飞李广华龚彩平谢红东
文献传递
参七内金散对四氯化碳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星状细胞活化与凋亡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观察参七内金散抗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对照组、参七内金散组。以CCl4皮下注射造模,首次注射100%CCl45 mL/kg体重,之后40%CCl4–橄榄油溶液3 mL/kg皮下注射,2次/周,连续注射6周。造模成功后以0.8 g/kg的参七内金散灌胃模型大鼠共2周,正常组与模型对照组则予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共2周。以盐酸水解法测定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分别以HE、天狼猩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的炎症与纤维化病理。免疫印迹及免疫组化检测α-SMA的表达,观察肝星状细胞活化;连续切片,依次TUNEL染色与α-SMA免疫组化双染色,观察肝星状细胞凋亡。结果:与正常大鼠比较,模型大鼠肝组织可见大量肝组织脂肪变性及胶原病理沉积,并可见纤维间隔形成;参七内金散显著能改善模型大鼠肝组织脂肪变性与胶原病理沉积,降低肝组织Hyp含量。正常大鼠仅表达少量α-SMA,主要分布于血管壁,未见凋亡星状细胞;模型组大鼠可见大量α-SMA表达,可见少量凋亡星状细胞;与模型组比较参七内金散组肝组织α-SMA表达显著减少(P≤0.01),但凋亡肝星状细胞显著增多。结论:参七内金散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促进活化的肝星状细胞凋亡是参七内金散抗肝纤维化的机理之一。
谢红东侯伟杨亦德于盈王凤玲毛娟娟
关键词:肝纤维化肝星状细胞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病理与年龄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探讨年龄因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病理的影响.方法 对11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同时以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DNA水平,以微粒子酶联免疫法检测HBV血清标记物,以自动分析仪检测血清ALT水平;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织炎症和纤维化与年龄的关系.结果 11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肝脏病理改变,其中G2及以上占75.4%(89/114),S2及以上47.4%(54/114);以ALT水平进行分层分析,发现ALT水平与患者年龄、纤维化分期及炎症程度分级无关(P>0.05);以不同年龄组进行分层分析,发现年龄与纤维化分期及炎症程度有关,随着年龄增加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加重(x2=30.86,P<0.01;x2=21.17;P<0.05).结论 年龄因素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疾病轻重的独立预测因素;对年龄>30岁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穿活检对明确肝脏病变程度、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谢红东于盈金茜杨亦德侯伟
关键词:年龄因素
参七内金散抗大鼠肝纤维化作用及其抗氧化机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观察参七内金散抗肝纤维化的作用及其影响肝组织过氧化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44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对照组、高剂量组及中剂量组。以CCl4皮下注射造模,首次注射100%CCl45 mL/kg体重,之后40%CCl4–橄榄油溶液3 mL/kg皮下注射,2次/周,连续注射6周。造模成功后分别以0.8 g/kg(高剂量组)、0.4 g/kg(中剂量组)的参七内金散灌胃模型大鼠共2周,正常组与模型对照组则予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共2周。生化法测血TBIL、ALT、AST及白蛋白浓度,以盐酸水解法测定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分别以HE、天狼猩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的炎症与纤维化病理。试剂盒生化法检测肝组织谷胱甘肽(glutathion,GSH)含量和过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及丙二醇含量(malondialdehyde,MDA)。结果:与正常大鼠比较,模型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基转移酶(AST)水平与总胆红素(TBIL)含量明显升高,白蛋白(Alb)含量明显降低;肝组织脂肪变性与胶原沉积明显,GST活性增强,MDA含量增加,SOD活性降低。不同剂量参七内金散组均能改善模型大鼠肝组织脂肪变性与胶原病理沉积,降低肝组织Hyp含量,改善血清肝功能(降低ALT、AST,提高血清Alb含量),提高肝组织SOD活性;其中高剂量组疗效更佳。结论:参七内金散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并呈一定的量效关系;抗肝组织氧化损伤是参七内金散抗肝纤维化的重要作用机制。
谢红东赵伟杨亦德于盈王凤玲侯伟
关键词:肝纤维化
SF-36量表评估含左氧氟沙星化疗方案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的意义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应用SF-36量表中文问卷,评价含左氧氟沙星化疗方案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的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5年1月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49例,含左氧氟沙星化疗方案:3HRZELfx/5HRLfx;对照组48例,标准化疗方案:2HRZESm/6HRE。在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治疗结束时分别应用SF-36量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测量。结果 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F-36量表8个维度及总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具有可比性。2治疗3个月后SF-36量表测量值显示实验组8个维度及总得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能够更早地得到改善。3完成疗程时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SF-36量表总的得分及8个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实验组在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完成疗程时的SF-36量表测量值显示,8个维度及总的得分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实验组患者经治疗后,生活质量得到改善。5对照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治疗结束的SF-36量表测量值显示,7个维度及总的得分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BP维度在3个月后时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P维度得分在治疗结束时得分恢复,提示对照组在强化期注射链霉素针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两组经抗结核治疗后,患者生命质量最终均得到改善,但是对照组在注射链霉素针过程中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实验组能更早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杨亦德谢红东金茜邱继海王凤玲毛娟娟梁勇王丽
关键词:链霉素肺结核SF-36量表
血气分析检测的质量控制
范小斌罗燕飞李广华龚彩平谢红东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病理与年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年龄因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病理的影响。方法:对11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同时以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DNA水平,以微粒子酶联免疫法检测HBV血清标记物,以自动分析仪检测血清AL...
谢红东于盈金茜杨亦德侯伟
关键词:病理学年龄
文献传递
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中PD-1/PD-L1的表达及意义
程序性死亡-1(PD-1),又称CD279,是新发现的免疫抑制性共刺激分子,其配体为PD-L1和PD-L2,共属于CD28/B7家族。PD-L2诱导性地表达在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上,而PD-L1除表达于专职抗原递呈细胞上...
侯伟王凤玲金茜于盈叶丹谢红东涂文辉陈永平
关键词:急性肝衰竭病理机制蛋白表达
参七内金散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参七内金散抗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参七内金散组。除正常组外所有大鼠以CCl4皮下注射造模,首次注射100%CCl45ml/kg体重,之后40%CCl4-橄榄油溶液3ml/kg皮下注射,2次/周,连续注射6周。造模成功后参七内金散组以0.8g/kg的参七内金散灌胃大鼠,正常组与模型组大鼠则予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共2周。以盐酸水解法测定3组大鼠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分别以HE、天狼猩红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的炎症与纤维化病理;以Real-time PCR及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肝组织TGF(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可见大量肝组织脂肪变性及胶原病理沉积,并可见纤维间隔形成;参七内金散能显著改善模型大鼠肝组织脂肪变性与胶原病理沉积,降低肝组织Hyp含量;正常组大鼠肝组织可见少量TGF-β1 mRNA及蛋白表达,模型组大鼠肝组织TGF-β1表达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显著性升高(P<0.01),参七内金散组大鼠肝组织TGF-β1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1)。结论:参七内金散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下调TGF-β1的表达可能是参七内金散抗肝纤维化的机理之一。
谢红东侯伟杨亦德于盈王凤玲杨永红
关键词:肝纤维化转化生长因子-Β1
UF-100和尿干化学分析仪联合检测的复查条件探讨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评价本文所提UF-100和尿干化学分析仪联合检测的复查条件的可行性。方法:随机收集新鲜尿液1000例,分别进行干化学反应、UF-100尿沉渣分析仪定量分析以及尿沉渣镜检。并根据检测结果对本文中所提的复查条件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经配对资料的χ2检验(0.75>P>0.05),说明本文复查条件与相应镜检结果有良好的相关性。镜检复查率为38.2%。结论:本文所提出复查条件适合临床应用,减少病理标本漏检以及不必要的镜检复查。
罗燕飞李广华龚彩平范小斌谢红东郑洪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