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刚

作品数:41 被引量:8H指数:1
供职机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航空宇航科学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专利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自动化与计算...
  • 9篇航空宇航科学...
  • 3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电气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1篇气膜
  • 20篇涡轮
  • 13篇气膜冷却
  • 11篇涡轮叶片
  • 9篇吸力面
  • 7篇气轮机
  • 7篇气膜冷却效率
  • 7篇燃气轮机
  • 6篇叶片尾缘
  • 6篇尾缘
  • 6篇涡轮叶片尾缘
  • 5篇动叶
  • 5篇气膜孔
  • 4篇图像
  • 4篇图像展开
  • 4篇前缘
  • 4篇燃烧
  • 4篇燃烧室
  • 4篇涡轮导叶
  • 3篇导叶

机构

  • 41篇北京航空航天...

作者

  • 41篇谢刚
  • 35篇李海旺
  • 25篇陶智
  • 2篇刘松
  • 2篇刘亚斌
  • 2篇王磊
  • 2篇余明星
  • 2篇王磊
  • 1篇秦学华
  • 1篇于守谦
  • 1篇渠慎丰
  • 1篇张国勇
  • 1篇黄智刚
  • 1篇陈晓方
  • 1篇陈小芳
  • 1篇程荣辉
  • 1篇林宇震
  • 1篇陈雪平
  • 1篇谷萌

传媒

  • 6篇航空动力学报
  • 2篇计算机测量与...
  • 1篇遥测遥控
  • 1篇微计算机信息

年份

  • 15篇2024
  • 12篇2023
  • 3篇2022
  • 6篇2021
  • 1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接口分组件单板自动测试系统的硬件设计与实现
2005年
介绍一种数字化仿真测试板的设计及其实现。设计中使用了PCI总线,利用DSP和FPGA组合的方式,有 效地满足测试系统速度快、可靠性高的要求。实验证明该方案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谢刚黄智刚刘亚斌陈晓方
关键词:数字信号处理器自动测试系统
高压涡轮导叶压力面异型气膜孔特性
2024年
研究采用数值仿真方法对高压涡轮导叶压力面上圆柱孔、扇形孔、簸箕孔和后置孔的流动和传热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其中扇形孔在展向上扩张12°,后置孔在流向上扩张7°,簸箕孔在两个方向上都有扩张。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吹风比范围内,扇形孔和簸箕孔的气膜冷却效率最大,且当吹风比为2时,扇形孔和簸箕孔的气膜冷却效率分别最高比圆柱孔提高了128.9%和146.9%。此外,簸箕孔的热流密度净收益最大,比圆柱孔提高了28.8%,说明簸箕孔是最佳方案。另外研究发现,展向扩张角对流动和换热特性的影响大于流向扩张角,且气膜冷却效率对热流密度净收益的影响大于传热系数。
江艳李海旺谢刚陶智周志宇
关键词:气膜冷却传热系数
涡轮动叶背侧不同叶高处异型孔气膜对比
2024年
采用数值仿真的方法对比研究了涡轮转子叶片背侧不同叶高位置处的圆柱孔、扇形孔和簸箕孔三种孔型气膜冷却的差异。气膜孔位于吸力面17.8%流向位置,并分别在10%、30%、50%、70%和90%叶高位置各设有一个气膜孔,三种孔型的圆孔段直径均为0.8 mm。研究在600 r/min转速(对应旋转雷诺数为536 000)条件下开展并获得吹风比为0.50、0.75、1.00、1.25和1.50条件下的气膜冷却效率分布。研究结果指出:不同叶高位置处的气膜尾迹受叶根通道涡和叶顶泄漏流的影响呈现不同程度地向中间叶高位置偏转的趋势,因此不同叶高位置处的气膜尾迹内的涡对结构不对称的特征也不同。随着吹风比的增加,出现最大气膜冷却效率的叶高位置逐渐向叶顶方向移动。使用扇形孔和簸箕孔可以削弱冷却射流在气膜孔出口位置的法向动量,提升了气膜的附壁性和气膜冷却效率。
王磊王磊李海旺谢刚
关键词:气膜冷却涡轮动叶吸力面吹风比
飞控计算机仿真测试板的设计和同步通讯的实现被引量:1
2004年
对飞控计算机接口分组件测试进行了研究,利用成熟的高速PCI总线技术和DSP技术,借助功能强大的Driver StudioWDM驱动开发工具,实现基于PCI总线的飞控计算机仿真测试板的设计和同步通讯,探讨了复杂周期性测试中的时序同步难题。该设计性能较同类设计有较大改进,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秦学华刘亚斌陈小芳谢刚
关键词:飞控计算机
一种加热单元、网式空气加热器及其安装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加热单元,包括:加热丝网,串联铜板,串联铜板分为两组,两组串联铜板对称设置于加热丝网的正面和背面,单元夹持法兰,单元夹持法兰为中部贯穿的框架型结构,加热丝网和串联铜板位于两个单元夹持法兰之间,单元夹持法兰能...
谢刚楼雨杼李海旺周志宇孟龙陶智
一种应用于涡轮叶片尾缘半劈缝的连续V型肋导流结构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涡轮叶片尾缘半劈缝的连续V型肋导流结构及导流方法,所述结构包括叶片尾缘压力面、叶片尾缘吸力面、尾缘半劈缝壁面、劈缝下游壁面、分隔肋、V型肋。涡轮叶片压力面靠近尾缘处切除一部分壁面后与分隔肋形成多个尾缘...
黄维娜谢刚陶智李海旺由儒全
文献传递
应用于燃气轮机的B型气膜冷却孔结构及构建方法
本发明涉及燃气轮机热端冷却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燃气轮机的B型气膜冷却孔结构及构建方法,包括固体壁,固体壁具有外壁面和内壁面,外壁面用于接触高温主流;气膜孔倾斜设置在固体壁上,气膜孔包括同轴并相连通的圆柱段和扩张段,...
谢刚罗一鸣李海旺周志宇王熙来孟龙
椭圆锥孔对导叶前缘冷效的影响及优化
2024年
采用数值仿真方法对椭圆锥孔在高压涡轮导叶前缘的气膜冷却效率进行了探究,分析对比了椭圆柱孔的两个结构参数流向扩张角和径向扩张角对前缘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且分别在流向扩张角为0°~18°和径向扩张角为0°~16°范围内对椭圆锥孔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流向扩张角为1.4°且径向扩张角为11.1°时的椭圆锥孔表现出最高的气膜冷却效率,其相较于圆柱孔的冷却效率提升了147.5%,且椭圆锥孔的结构参数随气膜冷却效率的变化规律可拟合成四次方函数关系,当径向扩张角很小时,气膜冷却效率随流向扩张角增大,反之,气膜冷却效率基本随流向扩张角增大而减小;当流向扩张角较小时,气膜冷却效率大致随径向扩张角的增大而先增后减,当流向扩张角较大时,气膜冷却效率基本保持不变或呈现一个较小的增幅。
江艳李海旺谢刚周志宇
关键词:气膜冷却效率高压涡轮
基于温敏漆和压敏漆的气膜冷效和综合冷效同步测量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温敏漆和压敏漆的气膜冷效和综合冷效同步测量方法,包括:获取待测模型,在待测模型的表面添加漆涂层,漆涂层包括:温敏漆、压敏漆和白色底漆涂层;获取处在若干种环境下的待测模型;基于每一种环境下的待测模型,通...
谢刚楼雨杼李海旺周志宇孟龙陶智
一种适用于小尺寸叶片内流道的总压测量试验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适用于小尺寸叶片内流道的总压测量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准备总压探针并选取实验对象,将选定的涡轮叶片一分为二;步骤S2:处理对涡轮叶片前缘部分;步骤S3:连接总压探针与涡轮叶片前缘部分,使总压探针...
周志宇刘松岳渊李海旺朱晓华谢刚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