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兴伟

作品数:5 被引量:28H指数:4
供职机构: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亚洲玉米螟
  • 5篇玉米
  • 5篇玉米螟
  • 4篇挥发物
  • 3篇植物
  • 3篇植物挥发物
  • 2篇玉米果穗
  • 2篇取食
  • 2篇果穗
  • 2篇甘蔗
  • 2篇触角电位
  • 2篇触角电位反应
  • 1篇幼虫
  • 1篇玉米雌穗
  • 1篇玉米螟幼虫
  • 1篇生育
  • 1篇生育时期
  • 1篇气味
  • 1篇取食行为
  • 1篇不同生育时期

机构

  • 5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5篇董文霞
  • 5篇谢兴伟
  • 4篇蒋兴川
  • 4篇严乃胜
  • 4篇陈斌
  • 4篇李正跃
  • 3篇肖春
  • 2篇李祥
  • 1篇操海群
  • 1篇杨真
  • 1篇陈晓

传媒

  • 2篇植物保护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环境昆虫学报
  • 1篇应用昆虫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5
  • 2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玉米雌穗挥发物对亚洲玉米螟幼虫取食选择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为了探明玉米雌穗挥发物组成及其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幼虫取食行为的影响,本研究利用顶空吸附法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测定了离体玉米雌穗的挥发物组分,并通过幼虫取食选择试验测定了11种玉米雌穗挥发物在4个不同浓度下(5×10-6、5×10-5、5×10-4、5×10-3g/mL,正己烷为溶剂)对亚洲玉米螟取食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从离体玉米雌穗中共计收集并鉴定出32种挥发物组分,主要包括绿叶气味物质、萜类化合物和脂肪族化合物。其中,萜类化合物的含量最高,占玉米雌穗挥发物总释放量的84.40%。在所有测定的浓度范围内,β-石竹烯、十四烷表现为引诱活性,壬醛表现为驱避作用。除浓度为5×10-3 g/mL外,癸烷、反-罗勒烯、6-甲基-5-庚烯-2-酮对幼虫取食表现为引诱作用。
谢兴伟杨真陈晓苏国连陈斌严乃胜董文霞
关键词:亚洲玉米螟玉米雌穗植物挥发物取食行为
玉米果穗挥发物组成及其对亚洲玉米螟的电生理活性被引量:7
2015年
为了研究玉米果穗不同部位挥发物成分的差异及挥发物对亚洲玉米螟的电生理活性,采用顶空吸附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提取并分析了玉米果穗不同部位(玉米须、玉米苞叶、玉米雌穗)挥发物,并通过触角电位技术测定了亚洲玉米螟对其中16种挥发物的电生理反应。结果表明,玉米果穗不同部位挥发物成分存在差异,玉米须、玉米苞叶、玉米雌穗分别有37、39和41种化合物,其中有22种化合物共同存在于3个部位,分别有8、9和5种化合物为玉米须、玉米苞叶和玉米雌穗中特有。玉米不同部位挥发物种类主要包括绿叶气味、芳香族化合物、萜类和脂肪族化合物(醛类、酮类、醇类、酯类和烃类),这些化合物的含量在玉米果穗不同部位之间存在着差异,均以萜类化合物的含量最高。亚洲玉米螟未交配雌雄蛾对测定的16种挥发物均可产生EAG反应,表现出醇类和酯类化合物>醛类(癸醛除外)和绿叶气味化合物>萜类和烃类化合物的总体反应趋势,未交配雄蛾的EAG反应值均显著高于未交配雌蛾,其中未交配雄蛾对2-庚醇的EAG反应相对值最大(168.20±17.54)%。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明植物挥发物对亚洲玉米螟的行为影响奠定了基础。
谢兴伟蒋兴川陈斌董文霞张秀歌肖春严乃胜李正跃
关键词:玉米果穗植物挥发物亚洲玉米螟触角电位反应
甘蔗和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叶片挥发物组成及其对亚洲玉米螟的电生理活性被引量:11
2014年
为了研究甘蔗和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叶片挥发物成分的差异及挥发物对亚洲玉米螟的电生理活性,采用溶剂漂洗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提取、分析了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苗期、甘蔗茎伸长期、玉米(Zea mays)苗期、吐丝期叶片挥发物,并通过触角电位技术测定了亚洲玉米螟对其中24种挥发物的电生理反应。结果表明:甘蔗苗期、玉米苗期分别分离出45种、38种化合物,而甘蔗茎伸长期和玉米吐丝期分别鉴定出44种、42种化合物。甘蔗和玉米不同生育时期挥发物成分存在差异,其中在甘蔗和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叶片中均存在的化合物有25种,玉米特有化合物有4种,甘蔗特有化合物有12种。甘蔗和玉米不同生育时期挥发物种类主要包括萜类、绿叶气味、醛类、酮类、酸类、醇类、酯类、酰胺类和烃类,且这些化合物的含量在甘蔗和玉米不同生育时期之间存在着差异,但均以烃类化合物的含量最高。亚洲玉米螟交配雌蛾对检测的24种挥发物均可产生EAG反应,表现出绿叶气味>萜类和醛类化合物>酸类和烃类化合物的总体反应趋势,其中以顺-3-己烯基乙酸酯的反应相对值最大(145.91±5.43);交配雌蛾的反应相对值在同一类化合物(绿叶气味除外)间差异不显著,说明亚洲玉米螟对同一类化合物的嗅觉辨识能力较差。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明植物挥发物对亚洲玉米螟的行为影响奠定了基础。
蒋兴川谢兴伟董文霞肖春陈斌严乃胜李祥李正跃
关键词:甘蔗玉米生育时期植物挥发物亚洲玉米螟触角电位反应
亚洲玉米螟对玉米果穗挥发物的定向行为反应被引量:5
2018年
为了明确玉米果穗挥发物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定向行为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气相色谱-触角电位(GC-EAD)技术以及行为实验测定了亚洲玉米螟对玉米果穗挥发物的电生理及行为反应。结果表明:玉米果穗气味对其未交配雄蛾、雌蛾均具有引诱作用;从中分离出35种化合物,其中(+)-环苜蓿烯含量最高,达到(2391.60±161.34)ng;6种化合物能引起亚洲玉米螟未交配成虫的GC-EAD反应,其中顺-3-己烯-1-醇、(+)-环苜蓿烯、β-石竹烯对未交配雄蛾、雌蛾定向行为具有引诱作用。
蒋兴川谢兴伟谢兴伟董文霞董文霞操海群操海群
关键词:亚洲玉米螟玉米果穗挥发物
甘蔗、玉米气味对亚洲玉米螟成虫产卵和幼虫取食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农作物间套作对害虫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害虫的行为反应,通过研究玉米/甘蔗套作系统中植物气味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ee)行为的影响,将为利用化学生态手段防治套作田中的害虫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昆虫触角电位实验、成虫产卵和幼虫取食实验,测定了甘蔗、玉米植株及二氯甲烷漂洗物对亚洲玉米螟成虫产卵、幼虫取食的影响。【结果】亚洲玉米螟成虫在甘蔗植株上的落卵量(卵粒数、卵块数)与玉米植株差异不显著,取食甘蔗植株的幼虫数量显著低于玉米植株。亚洲玉米螟对甘蔗、玉米叶片漂洗物均可产生EAG反应,且在同一浓度下的反应值之间无显著差异。成虫产卵量(卵粒数、卵块数)在0.1 gE/mL浓度的甘蔗和玉米漂洗物间差异不显著;幼虫对经甘蔗叶片漂洗物处理过的饲料的相对取食率均低于65.00%,显著低于玉米漂洗物处理的饲料。【结论】甘蔗和玉米气味对亚洲玉米螟产卵的影响没有差异,但甘蔗气味会导致初孵幼虫表现出很强的逃逸行为。
蒋兴川谢兴伟李祥董文霞肖春陈斌严乃胜李正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