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莹

作品数:26 被引量:287H指数:11
供职机构:安徽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9篇农业科学
  • 4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6篇冬小麦
  • 6篇一季稻
  • 6篇小麦
  • 6篇季稻
  • 5篇水分
  • 5篇农作
  • 5篇农作物
  • 5篇气候
  • 5篇作物
  • 4篇主要农作物
  • 4篇淮河流域
  • 3篇需水
  • 3篇气候变化
  • 3篇气温
  • 3篇气象
  • 2篇冻害
  • 2篇需水关键期
  • 2篇业务化
  • 2篇生长期
  • 2篇霜冻

机构

  • 25篇安徽省气象局
  • 1篇安徽省农业科...
  • 1篇安徽财经大学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宁波大学
  • 1篇华北电力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气象局成...
  • 1篇安徽省气候中...
  • 1篇安徽省气象科...

作者

  • 26篇许莹
  • 21篇马晓群
  • 6篇姚筠
  • 5篇岳伟
  • 5篇王晓东
  • 3篇陈晓艺
  • 3篇陈金华
  • 3篇吴文玉
  • 2篇曹雯
  • 2篇高超
  • 2篇张浩
  • 1篇倪志伟
  • 1篇赵海燕
  • 1篇陈超
  • 1篇段春锋
  • 1篇丁霞
  • 1篇张爱民
  • 1篇李敬明
  • 1篇刘惠敏
  • 1篇刘瑞娜

传媒

  • 5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气象
  • 2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资源科学
  • 1篇地理研究
  • 1篇系统工程理论...
  • 1篇水文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地理科学
  • 1篇灾害学
  • 1篇灌溉排水学报
  • 1篇气候变化研究...
  • 1篇气象与环境学...
  • 1篇第30届中国...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7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气候变化对安徽省主要农作物水分供需状况的影响
利用安徽省78个气象台站1961~2009年的气象资料和作物资料,采用FAO 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近49年安徽省冬小麦、一季稻大田生长期和需水关键期的参考作物蒸散量,从而得到作物需水量,并以水分盈亏为...
许莹马晓群吴文玉
关键词:农作物生长期需水关键期水分供需
淮河流域主要农作物全生育期水分盈亏时空变化分析被引量:45
2013年
利用淮河流域171个站点1971年-2010年的气象资料及作物历年生育期资料,通过作物全生育期的需水量和有效降水量计算了主要作物全生育期的水分盈亏指数。结果表明:①淮河流域小麦种植区全生育期水分盈亏指数分区平均值在-0.66~-0.43之间,各分区均呈现水分亏缺,但多年变化趋势不明显,空间分布呈明显的纬向分布特征,越往北水分亏缺越明显;②玉米种植区全生育期水分盈亏指数分区平均值在0.05~0.17之间,各区多年变化均呈增加趋势,其中北部平原夏玉米区和中部平原夏玉米区增加趋势通过了α=0.05显著性检验,分别达到0.099/10a和0.097/10a,空间分布呈西北-东南分布特征,由西北向东南增大;③沿淮及以南一季稻区水分盈亏指数平均为0.05,呈现0.024/10a的增加趋势,空间分布呈中间小两头大的分布特征。
王晓东马晓群许莹陈超
关键词:淮河流域有效降水量作物需水量
安徽省一季稻生长气候适宜性评价指标的建立与试用被引量:44
2013年
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和一季稻的生理特征,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分别建立了安徽省分区域一季稻温度、降水和日照适宜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综合反映多因子对一季稻影响的气候适宜度模型。通过对不同时段内单要素适宜度和气候适宜度的集成,构建了分区域一季稻单要素适区指数和气候适宜指数模型,并对两种集成方法进行了比较。基于气候适宜指数与一季稻产量的关系,建立了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适宜性评价指标。结果表明:归一化法气候适宜指数模型优于绝对值法,气候适宜指数与产量丰歉指数具有显著相关性;气候适宜性评价指标对一季稻的产量具有较好的区分度,指标回代检验准确率较高,业务试用效果良好,可以用之评价气候条件对一季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适宜程度。
张建军马晓群许莹
关键词:一季稻气候适宜度
安徽省主要农作物区域产量预报业务化模型
陈晓艺马晓群姚筠许莹岳伟丁霞孙秀邦
该项目采用客观、最佳的分析方法对作物产量进行趋势模拟,全面、规范的建立了冬小麦、一季稻产量区域预报模型和全省集成模型,得到分市产量预报结果。并制定了农业气象产量预报业务化运行方案和分市农业气象产量预报业务流程。该项目的研...
关键词:
关键词:农作物
安徽省冬小麦晚霜冻害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安徽省春季气温变幅较大,晚霜冻害是影响安徽省冬小麦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和发生规律,可以为安徽省冬小麦生产的发展和合理布局提供技术支持.本文根据安徽省12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61-2010年气象资料和...
许莹马晓群王晓东
关键词:冬小麦晚霜冻害气温变化
文献传递
安徽省一季稻涝灾判别指标初探被引量:1
2009年
涝灾是影响安徽省一季稻产量的主要气象灾害。本文利用安徽省一季稻主产区21个台、站1961-2005年的气象资料,分析了降水量、雨日、日照时数和一季稻相对气象产量的关系,以及典型涝灾年一季稻减产的致灾因子,确定了综合考虑降水量、雨日和作物实际蒸散等作用的安徽省一季稻涝灾损失指标和分级标准,并应用该指标统计分析了安徽省一季稻近45a来不同程度涝灾发生的频率,结果显示,沿淮地区是涝灾的多发区。
许莹马晓群岳伟
关键词:一季稻
2008年安徽省雪灾农业影响定量评估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分析了安徽省2008年1—2月雪灾的发生特点,和历史上较大雪灾相比,极端最低气温明显高于历次雪灾年。利用实时雪情和灾情资料建立了安徽省单站和全省的农业经济损失定量评估模型,并进行了误差分析和试应用。评估结果表明:单站评估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在30%左右,全省评估模型为20%左右,全省评估模型的准确性较高。
姚筠马晓群许莹陈金华
关键词:雪灾农业影响
气候变化对安徽省粮食生产的影响及适应对策
利用安徽省78个台站1971-2005年气象资料,采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分析近35年来安徽省不同区域全年和生长季(4-10月)农业气候资源变化,并结合安徽省主要粮食作物发育期、种植面积和产量等资料分析农业气候资源变化对粮食生...
马晓群陈晓艺许莹
关键词:农业气候资源气候变化粮食生产
气温对安徽省刺槐物候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为了评估气温变化对安徽省木本植物的可能影响,根据安徽省宣城、合肥、滁州、凤阳、宿州5个台站1992-2008年的物候和气象资料,运用一元线性回归法和相关分析法分析安徽省近17年来刺槐的物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气温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近17年来,安徽省的刺槐的春季物候期明显提前,秋季物候期明显推迟,从而导致整个生长季延长。温度对物候期变化的影响显著:前一年秋季(9-11月)在春季物候期受温度影响的关键时段气温升高,可导致春季物候期提前0.4~3.1 d/℃,平均提前1.5 d/℃;而在4-7月秋季物候受温度影响的关键时段平均气温升高,可导致秋季物候期推迟4.4~4.6 d/℃,平均推迟4.5 d/℃。
许莹高金兰岳伟
关键词:刺槐气温物候相关系数
江淮地区气温变化对一季中稻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影响被引量:13
2008年
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最高和最低气温不同的变化特征会对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产生明显影响。根据江淮地区代表性站点近50年来一季中稻产量形成阶段最高和最低气温的统计分析表明,1991年以来,最低气温升温速率大于最高气温,日较差减小,极端高温事件强度、频率有所增强。利用安徽省农科院2000~2004年中稻分期播种试验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数据与产量形成阶段的最高与最低气温不同步长滑动平均值进行动态相关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气温对水稻产量构成和产量在始穗前和始穗后各有一个负影响时段,其影响程度始穗前大于始穗后;对结实率影响最大,其次是千粒重,再次是产量;最低气温的影响大于最高气温。随着滑动步长的增加,最高气温负影响程度的增大主要体现在抽穗前,最低气温则贯穿于整个产量形成过程中。
马晓群许莹赵海燕
关键词:气候变暖最高温度最低温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