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彩萍

作品数:6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艺术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5篇艺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琵琶
  • 2篇演奏
  • 2篇演奏艺术
  • 2篇艺术
  • 1篇大学美育
  • 1篇单音
  • 1篇定调
  • 1篇动力资源
  • 1篇形成期
  • 1篇芽期
  • 1篇演奏特点
  • 1篇音乐
  • 1篇音乐文化
  • 1篇咏叹
  • 1篇咏叹调
  • 1篇声场
  • 1篇声学特征
  • 1篇声压
  • 1篇生命
  • 1篇生命活力

机构

  • 6篇厦门大学

作者

  • 6篇许彩萍
  • 1篇朱睿
  • 1篇吴昊

传媒

  • 1篇中国音乐学
  • 1篇教育艺术
  • 1篇厦门大学学报...
  • 1篇学术评论

年份

  • 3篇2022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南音琵琶演奏艺术的萌芽期与形成期
2008年
琵琶在秦汉至唐代,为多种弹拨乐器的总称,它包括圆形音箱、梨形音箱、曲项、直项等多种形制。有关"琵琶"二字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东汉时期的典籍。琵琶在不同时期不同乐种及剧种中的运用决定了它的演奏艺术的不同与变化,但它们都叫琵琶。至于为什么有"南音琵琶"之称呢?那是因为它除了在南音中运用及为了和目前的北琶区分开来才特称的,在南音演奏艺术中,也照常称之为"琵琶"。曲项琵琶、五弦琵琶、竖箜篌、铜钹、贝、义嘴笛以及某些形制的鼓则是北朝前后由西域传入的乐器。由于民族的迁移,国内各民族的音乐文化以及中外音乐文化都得到了广泛的交流,石窟中的伎乐人和伎乐天提供形象的材料。此时期的音乐,上承秦汉传统音乐,又融合了国内各民族和外来音乐,而获得新的发展。
许彩萍
关键词:演奏艺术形成期
一种基于振动声学的琵琶音色品质评价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振动声学的琵琶音色品质评价方法,属于声学评价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琵琶振动声学仿真;琵琶音色品质的专家评价及频谱分析;主客观相结合的琵琶振动声场评价;本发明解析琵琶弦振动过程,得到并能定量分析不...
朱睿温潍齐吴昊何星宇张焕彬庄启彬许彩萍
大学美育的建构和核心功能思考
2022年
仔细地审视一下美育在教育史中的发展过程之后,我们会发现,其中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个核心要素,而且这个要素反复地出现在每个时代中,有时它像一首咏叹调,有时它又像是一整支乐队。我们需要穿越时代,拾掇它的各个片段,阐述这一要素如何亘古如新,以及为何时至今日,它仍然有着神秘旺盛的生命活力。进入21世纪,艺术教育成为公共文化教育体系中的重要部分,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文化创新的动力资源。
许彩萍
关键词:教育史动力资源大学美育生命活力咏叹调
南音琵琶的历史演变初探与分析
乐器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始终是人类最早拥有的宝贵的文明财富之一,乃至是考证人类文明起源的依据。作为音乐艺术表现的工具,乐器的演变和发展,往往间以相当长的相对稳定期,它不能超出制作乐器工艺的时代生产力的制约和人类审美行为与...
许彩萍
关键词:历史演变音乐文化经济文化
文献传递
弦管南音“固首”体系研究
2022年
闽南地区南音已有千年历史,其能够传承至今,音乐界多认为在于它的固定调能保留其特色。但既有固定调,为何还存在五空管C、G首调,四空管F首调,倍思管D首调,五空四亻ㄨ管C首调,对此音乐界尚无定论。相关历史文献资料,包括黑胶木古唱片涉及南音“固首”体系中有指标价值的有三种:一是道光年《琵琶指法》、咸丰年《文焕堂指谱》、民国元年《泉南指谱重编》的“固首”体系传承;二是1953年刘鸿沟出版《闽南音乐指谱全集》“固首”传承史载,主要研究南音工ㄨ谱、五线谱、简谱的管门对照“固首”体系;三是新中国弦管南音“固首”传承三阶段,主要研究建国初、“文革”时代、改革开放至今南音“固首”体系的传承与南音非遗保护。研究发现,在南音历史传承的工ㄨ谱法理论体系下,弦管南音独特的“固首”双重唱奏体系,是保古存真“口传心授”和“口传谱授”传承的动力,该结论对于保护非遗南音特别有学术价值和实际意义。
许彩萍
关键词:固定调首调
魏晋南北朝曲项琵琶的演奏特点被引量:2
2010年
曲项琵琶在魏晋南北朝乐器演奏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通过阐述魏晋南北朝音乐文化、艺术实践等因素对曲项琵琶演奏艺术的影响,梳理当时曲项琵琶的演奏特点,以期为古代音乐史研究提供参考。
许彩萍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曲项琵琶演奏艺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