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薛敏

作品数:6 被引量:196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温室气体
  • 2篇放牧
  • 2篇CO
  • 2篇草原
  • 1篇对流层
  • 1篇对流层臭氧
  • 1篇日变
  • 1篇日变化
  • 1篇色谱
  • 1篇色谱仪
  • 1篇生态系统
  • 1篇数值模拟
  • 1篇数值模拟研究
  • 1篇气体排放
  • 1篇气相
  • 1篇气相色谱
  • 1篇气相色谱仪
  • 1篇气中
  • 1篇氢火焰离子化...
  • 1篇自由放牧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国科学院植...

作者

  • 6篇薛敏
  • 5篇王跃思
  • 3篇孙扬
  • 3篇刘广仁
  • 2篇王明星
  • 2篇纪宝明
  • 1篇黄耀
  • 1篇凌宏
  • 1篇吉东生
  • 1篇胡波
  • 1篇胡玉琼
  • 1篇王迎红

传媒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环境污染治理...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6
  • 2篇2003
  • 1篇200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北京及周边地区夏秋季节对流层臭氧形成机制的数值模拟研究
本论文利用中尺度非静力模式MM5驱动TAQM区域空气质量模式,模拟过程中启用了近地层子模式,利用北京市监测站的O3观测资料和北京中科院大气物理所325米气象、环境监测塔近地面分层的O3、NOx梯度观测资料及观测塔同期的气...
薛敏
一台气相色谱仪同时测定陆地生态系统CO_2、CH_4和N_2O排放被引量:63
2003年
通过对气相色谱仪进样、分析气路和阀驱动系统的改造 ,同一台色谱仪可以同时检测空气样品中的CO2 、CH4和N2 O。测试结果表明 ,仪器的灵敏度、分辨率和精密度均很高 ,线性范围符合要求 ;仪器系统能够在野外实验室长期稳定运转 ,可方便用于测定陆地生态系统CO2 、CH4和N2 O排放 ,能快速、准确、可靠地获取观测数据。
王跃思刘广仁王迎红孙扬薛敏
关键词:气相色谱仪陆地生态系统CO2CH4N2O
内蒙古天然与放牧草原温室气体排放研究被引量:47
2003年
采用静态箱 气相色谱法测定内蒙古典型草原温室气体排放 .结果表明 ,四类天然草原吸收CH4、排放N2 O和CO2 各自有其相对固定的季节变化形式 ,四类草原和大气交换温室气体通量的变化形式基本一致 ,受年度气候季节变化所控制 ,而土壤、植被类型、降雨量等天然因素和放牧强度等人为因素仅影响排放强度 .与天然羊草草原相比 ,自由放牧降低了羊草草原对CH4的吸收和N2 O排放 ,增加了CO2
王跃思薛敏黄耀刘广仁王明星纪宝明
关键词:草原自由放牧
放牧对内蒙古草原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被引量:46
2002年
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用于测定内蒙古典型草原温室气体排放.禁牧草原及放牧草原吸收CH4、排放N2O和CO2各自有其相对固定的季节变化形式,草原和大气交换温室气体通量的季节变化形式主要受年度气候变化所控制,而土壤、植被类型、降雨量等禁牧因素和放牧强度等人为因素仅影响排放强度.与禁牧草原相比,自由放牧降低了羊草草原对CH4的吸收和对N2O的排放,但大大增加了CO2的排放量.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草原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呈线性迅速增长.
王跃思胡玉琼纪宝明刘广仁薛敏
关键词:内蒙古草原温室气体排放禁牧放牧二氧化氮
改进GC/FID法连续观测大气中CO浓度被引量:8
2008年
改进装配有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即FID)的气相色谱仪(GC),可连续监测大气中痕量气体CO浓度。本系统采用单阀双柱反吹进样技术,优选前置柱能更有效地剔除杂质,提高了分析柱效率,保持色谱基线平稳,提高分辨率和定量分析的准确率。优化后的气路设计与色谱柱的改进,使GC/FID对CO的最低检出限达到10×10-9、精密度误差小于2%,准确度在±2%之内。将气相色谱与动态气体稀释仪耦合使系统能够自动进行工作曲线校准,系统自动采样、分析和标定,无需人员职守。对北京大气CO连续观测结果表明,北京大气CO浓度变化受气象要素与排放源双重控制。
吉东生孙扬王跃思薛敏凌宏
关键词:COGC
北京市大气中CO的浓度变化监测分析被引量:41
2006年
CO是城市大气中一种重要的污染物,在城市和区域的光化学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用装配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的HP5890II气相色谱(GC)方法,以每10min的采样频率,在北京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325m气象环境观测铁塔上(39°9′N,116°4′E),对北京城市大气CO浓度进行了连续监测,时间为2004.01~2004.12.结果显示北京城市大气CO浓度日变化呈双峰型,1d之中出现2个高峰期,早晨07:00~08:00和夜晚22:00~23:00,最高浓度值分别达到13.8mg·m^-3。17.1mg·m^-3.不同季节CO的日变化存在差异:冬季、秋季的日变化幅度大,而夏季、春季的日变化幅度小.秋季、冬季早晨上班高峰期后CO浓度下降快,春季、夏季上班高峰期后CO浓度下降慢.CO的这种日变化是由地表排放源和气象条件共同决定的.另外,CO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总的表现为浓度最高值出现在冬季12月份(4.0±3.4)mg·m^-3,浓度最低值出现在5月份(1.7±0.7)mg·m^-3.整个观测期间la的平均浓度为(2.6±1.9)mg·m^-3,采暖期平均浓度为(3.5±2.6)mg·m^-3,非采暖期平均浓度为(2.2±1.2)mg·m^-3。
薛敏王跃思孙扬胡波王明星
关键词:CO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日变化季变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