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红燕
- 作品数:63 被引量:79H指数:4
- 供职机构:保山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潇湘”之魅——浅析屈骚中的“潇湘”悲情被引量:1
- 2008年
- 屈骚中有众多的意象,而"潇湘"意象便为其中之一。屈骚中的"潇湘"集合了自然地理方位、人文地理环境名词之深蕴而又意达言外,加之诗人屈原自身的个性悲剧与命运悲剧所贯通成的屈骚的一脉悲情,更使"潇湘"之悲得以另开曲径。正因为如此,"潇湘"悲情的力量以及意蕴的丰富性使后世的文学形成了独特的人文蕴含。
- 蔡红燕
- 关键词:屈骚悲情
- 苗族服饰的生境考察被引量:1
- 2016年
- 民族服饰的现状和发展由它所处的民族文化生境所制约,从对昌宁县苗族服饰目前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精神环境田野调查中,可以发现其既有存在的基础,但又面临着诸多困境,苗族服饰文化要在当今时代背景下获得持久弥新的生命力,必将有赖于与之相协调的民族文化生境的构建。
- 蔡红燕
- 关键词:苗族服饰生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精神环境
- 高校学报在线投稿管理系统研究与设计被引量:4
- 2014年
-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无纸化办公理念与方式日愈深入人心,高校学报在线投稿管理系统的建设能够克服传统模式下用邮寄、E-mail等进行稿件投递和处理所存在的诸多弊端,在线投稿管理系统既可以方便读者投稿、信息反馈与查询,又节省了稿件处理的时间和流通费用,利于自身管理与节约机制,从而实现信息的便捷处理和编辑部规范高效化办公。本文对在线投稿管理系统的研究背景和意义进行了分析研究,确定了在线投稿管理系统的设计目标;在需求分析中,对系统的业务功能和数据需求等进行了分析,详细阐述了设计内容,并进行了在线投审稿数据库的概念设计。本文可供高校学报在校投稿方面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 邓有林蔡红燕
- 关键词:稿件管理在线投稿系统
- 政策扶持背景下我国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以云南省保山市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例被引量:3
- 2011年
- 自2005年,国家制定《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05~2010年)》后,各省均制定了相应的扶持规划并积极实施,当前,在对我国的人口较少民族地区进行下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点上,我们有必要对过去的扶持工作进行总结,查找问题,思考对策,谋求取得新的扶持工作的突破。以云南省保山市为例,在政策扶持背景下对我国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具有现实意义。
- 蔡红燕熊云
- 苗族服饰族群符号的文化认同研究——以昌宁县两村落苗族服饰为例被引量:3
- 2015年
- 民族服饰在外显形态上是服饰主体文化认同的表现形式之一,以昌宁县土皮太村和打平村苗族盛装"十八件套"为例,来分析苗族服饰的族徽表达和族群意义建构,认为苗族服饰的族群意义与认同,是以国家主导的民族识别为基础,以服饰文化符号所承载的祖源记忆为原动力,以居住格局为族群边界的保持,在宗教信仰、仪式习俗中稳定与传承,在族际互动中被强化的群体归属认同和感情依附。
- 蔡红燕
- 关键词:苗族服饰文化认同
- 民族艺术中共荣之“和”的体现——云南施甸布朗族民歌中的人境关系考察
- 2008年
- 民族艺术是民族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折射,民歌艺术作为民族歌咏语言,所反映的内容贴近群众,直抒性灵,客观地反映了民族聚居地的人境关系,以及建立于此基础上的自然、社会、人际关系。云南施甸布朗族民歌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等方面的共荣之"和"。
- 蔡红燕周梅张山
- 关键词:民族艺术民歌布朗族
- 精准扶贫与保山布朗族传统社区发展研究
- 2017年
- 在国内外扶贫理论和实践运用,以及保山市布朗族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基于空间贫困理论来进行案例选点,将保山布朗族传统社区作为观察点,结合施甸县和昌宁县田野调查,对保山布朗族传统社区的精准扶贫和社区发展情况进行总体把握,紧扣传统社区的传统性、地缘性和民族性的特征,找出布朗族传统社区精准扶贫的普识性和特殊性,以多维贫困理论和贫困治理理论来进行问题查寻和问题解决,以期在社区扶贫上寻求共性和差异,为我们的精准扶贫工作提供典型化案例。
- 蔡红燕杨志稳
- 施甸布朗族传统聚落与“一步楼”民居文化被引量:2
- 2009年
- 施甸布朗族逐水、逐林、逐坝聚群而居,与山地民族的聚落类型相同,传统聚落空间特点既表现出了秩序化的倾向,又呈现出随地形变化自由布局的灵活空间生成状态。其传统的"一步楼"民居,体现出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分上下","祈吉久"的家之伦常文化。
- 蔡红燕
- 关键词:施甸布朗族传统聚落民居文化
- 苗族服饰的传承现状及生境保护被引量:3
- 2015年
- 昌宁县苗族服饰作为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承现状和生境保护对少数民族文化建设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借鉴性。我们对此作出理性思考和措施探讨,倡导非物质文化主体的自觉传承,以及非物质文化生境的整体保护,可以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推进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 蔡红燕
- 关键词:苗族服饰传承现状文化自觉
- 三层互联:苗族传统服饰符号的象征系统——基于昌宁县土皮太村、打平村苗族服饰的考察
- 2014年
- 云南省昌宁县苗族聚群而居,地处远避,传统服饰文化得以较好地保持,通过田野考察,发现昌宁苗族代表性服饰"一等盛装"尤具特色,可以佐证能指与所指间的对应,体现服饰系统的三层结构及其意义关系。以土皮太村、打平村为例,深入了解苗族服饰"器"、"行"、"道"的多层语义逻辑集合,这对于我们充分认识地方性民族传统文化,有效保护其文化内蕴有所裨益。
- 蔡红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