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丽生
- 作品数:37 被引量:218H指数:9
- 供职机构:福建省漳州市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福建省医学创新课题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分析(附45例报告)被引量:16
- 2009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4年10月至2008年10月45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全组均在腹腔镜下完成,行腹腔镜下Dixon术15例,Miles术3例,乙状结肠癌根治术14例,降结肠癌根治术4例,右半结肠切除9例,同时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例,再加回肠憩室切除1例。45例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清扫均达第3站。手术时间330~150 min。手术出血量从10~200 mL,术后排气时间36~120 h,平均59 h(2.46 d)。术后两切缘均未见癌,淋巴结清扫数4~30枚,平均15.28枚,其中3例第3站淋巴结阳性。术后至出院平均天数8.25 d。术后至今均获随访,最长已4年。42例术后至今无复发,肝转移复发2例,1例已死亡。无局部、腹盆腔淋巴结转移复发和切口种植等。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具有微创、安全、切口小、视野清、恢复快等特点,优势显著。
- 洪建明蔡铭智蔡丽生陈培臻林小雷蔡明勇
- 关键词:腹腔镜结肠癌直肠癌
- 颈动脉体瘤外科治疗(附8例报告)
- 本文对颈动脉体瘤外科治疗进行了探讨。文章围绕颈动脉体瘤的诊断、颈动脉体瘤的治疗、单侧颈动脉体瘤手术方法、转流导管的使用、预防颅神经麻痹等进行了论述。
- 林小雷蔡铭智洪建明陈培臻蔡丽生蔡明勇
- 关键词:颈动脉体瘤血管外科手术疗法
- 文献传递
- 右美托咪定对全麻下老年患者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应激水平和术后细胞因子影响被引量:29
- 2016年
-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全麻下老年患者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术中的应激水平和术后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65~80岁,ASA分级Ⅰ~Ⅱ级的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盐水组,每组30例:右美托咪定组在麻醉诱导前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4μg/kg,10 min泵注完,麻醉维持时联合使用右美托咪定0.4μg·kg-1·h-1,而盐水组使用等量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患者入室(T0),泵注负荷剂量的右美托咪定后(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气腹时(T3),气管拔管后即刻(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皮质醇(Cor);T0,T4,术后24 h(T5),术后48 h(T6)的白介素-6(IL-6)及白介素-10(IL-10)。结果:T1-4时点右美托咪定组患者的MAP及HR显著低于盐水组(P〈0.05);T2-4时点右美托咪定组患者的Cor显著低于盐水组(P〈0.05);T4-6时点右美托咪定组患者的IL-6显著低于盐水组(P〈0.05);T4-6时点右美托咪定组患者的IL-10显著高于盐水组(P〈0.05)。结论:老年患者行全麻下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辅用右美托咪定,有利于减少Cor的释放,减轻应激反应,有利于减轻促炎因子IL-6的释放,增加术后抗炎因子IL-10的释放,维持术后细胞因子的平衡。
- 黄巧文蔡丽生
- 关键词:老年患者应激白介素-6白介素-10
- 3例肝包虫病诊治体会
- 2002年
- 韩明瑞陈宇峰蔡丽生
- 关键词:病例报告肝包虫病
- 树突状细胞负载外源性肿瘤抗原在胃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 2019年
- 胃癌是世界上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肿瘤之一。近年来,尽管传统的治疗方法得到很大改进,但晚期胃癌患者的生存率仍然较低。免疫治疗作为一种通过激活机体免疫系统来特异性清除肿瘤细胞的新方法逐渐被应用到胃癌的治疗中。如何将外源性肿瘤抗原引入细胞免疫途径是抗肿瘤免疫治疗成败的关键。树突状细胞(DC)具有强大的抗原呈递能力,在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领域备受关注。将不同形式的蛋白负载在DC中制成高度特异性、高效性的肿瘤疫苗,为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阐述了胃泌素、热休克蛋白(HSP)、存活蛋白等功能性蛋白在胃癌治疗中的作用及机制,以及DC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免疫关系,为体外培养高度特异性、高效性的DC疫苗提供新思路。
- 洪建明占景华蔡丽生蔡明勇
- 关键词:胃癌树突状细胞胃泌素热休克蛋白存活蛋白
- 腹腔镜辅助胃癌切除术185例报告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切除术的安全性及近期效果。方法 2010年1月-2014年11月,行185例腹腔镜辅助胃癌切除术;腹腔镜下行淋巴清扫,上腹小切口切除标本并行消化道重建。结果 185例顺利完成腹腔镜辅助胃癌切除手术,围手术期死亡1例。根治性切除(D2)177例,联合脏器切除8例。术后发生外科并发症18例(9.7%),包括腹腔感染10例,切口感染3例,吻合口出血2例,吻合口漏1例,十二指肠残端漏1例,腹腔内大出血1例;非外科并发症11例(5.9%),包括肺炎10例,心肌梗死1例(死亡)。175例(94.6%)术后随访1-59个月,中位数23个月。术后死亡12例,其中10例死于肿瘤复发(均为Ⅲ、Ⅳ期),2例死于其他疾病,3例肿瘤复发带瘤生存。结论腹腔镜辅助胃癌切除术安全、可行,手术近期疗效令人满意,远期结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 蔡丽生蔡铭智陈秋贤沈俊涛方顺勇
- 关键词:胃癌胃切除术腹腔镜
- 颈内静脉旁淋巴结活检在甲状腺癌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颈内静脉旁淋巴转移的特点,以及手术治疗中颈内静脉旁淋巴结活检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2年6月间根治术中行颈内静脉旁淋巴结活检的98例(106侧)DTC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术前临床体检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分为临床颈侧区淋巴结转移阳性(cN1b)和阴性(cN0)两组,分别与术后病理结果作比较。结果:106侧颈内静脉旁淋巴结活检阳性者46侧(43.4%),其中cN1b组56侧阳性者39侧(69.6%),cN0组50侧阳性者7侧(14.0%);假阳性率28.3%(17/60),假阴性率15.2%(7/46)。结论:DTC颈内静脉旁淋巴结转移常见;术前判断有无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存在不足,建议在DTC根治术中常规行颈内静脉旁淋巴结活检。
- 黄国平蔡铭智蔡丽生
-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颈淋巴结清扫术淋巴转移活组织检查
- 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22例分析
- 2011年
-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EVGE)治疗的方法及手术时机,并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6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22例行EVGE治疗的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20例为Stanford B型,2例为Stanford A型。结果 22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移位及扭曲,破口封堵满意。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2.5个月,无内漏,无死亡病例。结论带膜支架EVGE治疗主动脉夹层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但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 林小雷蔡铭智蔡丽生洪建明
- 关键词:夹层主动脉腔内隔绝术
- 腔内修复术治疗30例主动脉夹层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夹层的疗效。方法对收治的30例主动脉夹层进行分析,30例患者均行腔内修复术,股动脉切开,置入覆膜血管内支架,封堵原发破口。结果 30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手术平均(90±24)min,术中失血量(50±25)mL。结论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手术死亡率低、成功率高的优点。
- 林小雷蔡铭智蔡丽生洪建明
-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
-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手术126例体会被引量:11
- 2017年
-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手术的治疗方法。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5月,我科收治甲状腺微小癌126例,行患侧加峡部切除或甲状腺全切除术及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者行同侧选择性区域淋巴结清扫术。统计手术并发症、术后病理及恢复情况。结果发现隐匿性多发癌4例;术中证实中央区转移45例(35.7%),行横行小切口侧颈区选择性区域淋巴结清扫术(清扫Ⅱ、Ⅲ、Ⅳ、部分Ⅴ区),术后病理侧颈区淋巴结转移23例。术后声音嘶哑3例,饮水呛咳2例,短暂性低钙血症15例(均为甲状腺全切除术后),术后乳糜淋巴漏4例(均为侧颈区淋巴结清扫术后)。无术后切口出血导致再次手术。结论甲状腺微小癌具有较高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者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率高,建议对甲状腺微小癌行常规小切口甲状腺全切除及选择性区域淋巴结清扫术。
- 蔡丽生陈秋贤方顺勇连明桥沈俊涛洪建明
- 关键词:甲状腺腺叶切除术颈淋巴结清扫术甲状腺微小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