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珊珊

作品数:45 被引量:115H指数:7
供职机构: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12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6篇鼠疫
  • 10篇疫菌
  • 10篇鼠疫菌
  • 9篇耶尔森菌
  • 6篇疫源
  • 6篇疫源地
  • 6篇流行病
  • 6篇流行病学
  • 5篇荧光
  • 5篇溶酶
  • 5篇鼠疫耶尔森菌
  • 5篇纤溶
  • 5篇纤溶酶
  • 5篇纤溶酶原
  • 5篇纤溶酶原激活
  • 5篇纤溶酶原激活...
  • 5篇流行病学意义
  • 4篇荧光定量
  • 4篇纯化
  • 3篇蛋白

机构

  • 45篇云南省地方病...
  • 14篇中国疾病预防...
  • 5篇大理学院
  • 5篇大理大学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云南省疾病预...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作者

  • 45篇董珊珊
  • 39篇王鹏
  • 32篇石丽媛
  • 27篇郭英
  • 26篇钟佑宏
  • 14篇张海鹏
  • 13篇谭红丽
  • 11篇李伟
  • 10篇杨光璨
  • 9篇宋志忠
  • 8篇于国林
  • 8篇杜春红
  • 5篇黄鹏
  • 4篇吴明寿
  • 4篇唐雪
  • 4篇崔志刚
  • 4篇苏超
  • 3篇尹家祥
  • 3篇叶蕊
  • 3篇杨智明

传媒

  • 7篇中华地方病学...
  • 4篇中国地方病学...
  • 3篇地方病通报
  • 3篇中国热带医学
  • 2篇疾病监测
  • 2篇中华流行病学...
  • 2篇中国动物传染...
  • 2篇疾病预防控制...
  • 1篇中国地方病防...
  • 1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海峡预防医学...
  • 1篇医学动物防制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年份

  • 4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1
  • 7篇2020
  • 7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09
  • 1篇2008
  • 5篇2006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鼠疫菌质粒上标识基因的筛选
2012年
目的筛选鼠疫菌质粒上保守、稳定、特异的DNA标识序列。方法选择32条源于鼠疫菌质粒上DNA序列,采用常规PCR技术,对云南家、野鼠两型共40株鼠疫菌、47株非鼠疫菌、鼠疫菌疫苗株EV76(阳性对照),进行了特异性验证试验和稳定性鉴定试验。结果筛选出4对相对保守、稳定、特异的DNA标识序列:YPMT1.05c,YPMT1,03c,YPMT1.42及YPMT1.04c。结论所筛选的4对鼠疫菌DNA标识序列,可用于鼠疫快速诊断。
董珊珊郭英王鹏宋志忠
SDS-PAGE制备凝胶纯化鼠疫菌Pla蛋白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用制备电泳分离纯化鼠疫菌纤溶酶原激活因子(Plasminogen activator,Pla)。方法用距离测量的方式来定位Pla三条带的位置。结果制备电泳纯化的Pla主要由相对分子质量约31×103、35×103、37×103的三条带组成,未检测到活性。结论Pla经制备电泳分离可以达到基本纯化。
石丽媛杨光璨董珊珊于国林
关键词:纤溶酶原激活因子
2017年云南省剑川县鼠形动物中巴尔通体感染状况调查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调查2017年云南省剑川县鼠形动物中巴尔通体的自然感染情况。方法2017年3-7月在剑川县用笼捕法捕获鼠形动物,无菌采集其股动脉血并提取DNA,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巴尔通体检测,对检测阳性的血液样本进行巴尔通体分离培养。结果从剑川县沙溪镇石龙村及金华镇西门社区共捕获鼠形动物372只;经荧光定量PCR检测,阳性208份,阳性率为55.91%;11种鼠形动物中有10种检出阳性,其中大绒鼠的阳性率为38.73%,齐氏姬鼠为72.49%,贝氏树鼩为7.14%,中华姬鼠为77.78%,赤腹松鼠、社鼠、褐家鼠为50.00%,大足鼠、巢鼠为100.00%;阳性样本经分离培养后获得19株巴尔通体。结论TaqMan探针荧光PCR技术是巴尔通体感染的快速诊断方法。剑川县鼠形动物中感染较高的为巴尔通体,受感染的鼠种较多,其中以齐氏姬鼠与大绒鼠较高,人群与外环境的鼠类接触存在感染发病的风险。
董珊珊李艳苹段存娟郭英石丽媛钟佑宏栗冬梅王鹏
关键词:巴尔通体鼠形动物荧光定量PCR
鼠疫快速诊断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于国林王鹏尹家祥杜春红石丽媛郭英陈平吴明寿黄鹏钟佑宏董珊珊唐雪
本课题采用新技术首次将鼠疫FI抗原及其单克隆抗体纯化至“免疫纯水平”;以“免疫纯”抗原、单克隆抗体构建了快速检测鼠疫的胶体金标免疫层析技术;采用独特的研究思路使该技术首次达到了鼠疫快速诊断对准确性的要求,解决了免疫学诊断...
关键词:
关键词:鼠疫
检测鼠疫抗体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的研制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建立快速、简易的检测鼠疫F1抗体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 ICA)。方法(1)采用胶体金颗粒标记纯化F1抗原,并将标记物喷于玻璃纤维;同时将纯化F1抗原喷线固定于硝酸纤维素膜上,用于F1抗体的捕捉;按常规组装成检测鼠疫抗体免疫层析试纸条。(2)采用该试纸条与血凝法对同一份兔抗F1抗体进行检测,以评价该试纸条的敏感性。(3)采用该试纸条对44株非鼠疫菌的免疫鼠血清进行检测,以评价该试纸条的特异性。(4)采用该试纸条、血凝法及ELISA对607份血清标本进行检测,以评价该试纸条对现场材料的检测效果。结果(1)该试纸条可在15 m in之内完成检测;(2)在敏感性上,该试纸条对同一份免疫兔血清的检测较血凝法高一个滴度;(3)对被试的44株所选菌株的免疫鼠血清的检测均为阴性;(4)在对607份血清标本的检测中,免疫层析试纸条、血凝及ELISA三种方法的符合率中度,而免疫层析试纸条的敏感性分别比血凝与ELISA高111%和90%。结论以纯化的鼠疫F1抗原为基础建立的G ICA检测鼠疫F1抗体的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简便快速,无需特殊仪器设备,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王鹏石丽媛郭英杜春红尹家祥黄鹏钟佑宏董珊珊吴明寿于国林
关键词:鼠疫F1抗体
caf1基因为靶标的鼠疫检测PCR法的改进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查明行业标准推荐caf1基因引物(简称行标caf1引物)进行PCR检测时,在一些非鼠疫菌上出现非特异性条带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方法共选取112株菌进行试验,其中鼠疫菌40株、非鼠疫菌72株;提取菌株DNA,并对caf1基因进行PCR扩增;选择出现非特异性条带的7株菌株,进行切胶回收、纯化以及TA克隆测序;针对caf1基因重新设计引物,对被试菌株进行验证。结果使用行标caf1引物扩增40株鼠疫菌,均未出现非特异性条带,扩增72株非鼠疫菌,有58株扩增出400、500、600、700、800、900、1 000 bp的非特异性条带。经克隆和测序,在非特异性产物的基因序列中均出现行标caf1引物的反向引物序列及反向引物的反向互补序列。重新设计caf1引物,扩增72株非鼠疫菌,均未出现非特异性条带。结论行标caf1引物在筛查鼠疫菌时会出现非特异性条带,使用新caf1引物可有效避免这一情况,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张艳郭英董珊珊揭云翠钟佑宏李伟宋志忠王鹏
关键词:聚合酶链式反应
一种活毒废水高压蒸汽灭菌器生物指示剂保护外壳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活毒废水高压蒸汽灭菌器生物指示剂保护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网孔壳、无菌缓冲垫、盖子,所述网孔壳是一个上端开口的圆筒,筒壁上是细密的小圆孔,两侧对称位置装有机械扣锁;所述盖子是遍布小孔的不锈钢薄片冲压而成...
石丽媛王鹏钟佑宏杨映宏董珊珊谭红丽张海鹏杨丰义郭英段存娟杨丽华
一种菌种安瓿管冻干支架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菌种安瓿管冻干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安瓿管盛放桶、安瓿管支架、安瓿管盛放桶支架;所述安瓿管盛放桶由下桶身、吸水垫、桶盖、旋转盖、外套盖组成,除旋转盖之外均为小圆柱‑大螺纹圆柱的组合体,桶盖的外螺纹与下桶...
石丽媛王鹏董珊珊钟佑宏谭红丽张海鹏郭英段存娟杨丽华杨丰义杨映宏
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由自毙鼠分离的细菌
2014年
目的对1株由自毙鼠分离的细菌(X175菌株)进行属、种及型的鉴定。方法 1采用16S rDNA对X175菌株进行种属鉴定;2应用荧光PCR检测X175菌株是否存在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常见毒素基因(stx1/stx2/eae、lt/st、aggR/ipaH)及大肠埃希菌O104、H4基因;3应用PCR检测X175菌株是否存在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O104∶H4的9个毒力基因。结果 1经16S rDNA鉴定,X175菌株与大肠埃希菌埃希菌属的一些菌株相似度达99%,进化树显示X175菌株与大肠埃希菌O104∶H4菌株的亲缘关系较近;2大肠埃希菌O104基因和ipaH基因检测结果均为阳性,stx1/stx2/eae、lt/st、aggR、志贺菌/沙门菌、H4等基因检测结果均为阴性;3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04∶H4九个毒力因子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X175菌株为大肠埃希菌O104弱毒型菌株,H抗原和其他一些特性还需进一步研究。
郭英陈双艳石丽媛董珊珊王鹏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RDNA毒力基因
鼠疫菌纤溶酶原激活因子的分离纯化
2009年
目的建立从人工培养的鼠疫菌中分离和纯化纤溶酶原激活因子(Plasminogen activator,Pla)的方法。方法分别用超声破碎、尿素提取与硫酸铵盐析相结合的方法(简称超声法、尿素法)提取Pla,并分别用离子交换、凝胶过滤两步层析相结合的高效液相色谱和制备电泳纯化Pla,对提取、纯化的Pla进行纤溶酶原激活剂活性检测。结果鼠疫菌超声破碎上清50%~60%饱和硫酸铵沉淀和尿素浸渍菌粉上清0~10%饱和硫酸铵沉淀,均获得了3条蛋白带[相对分子质量(Mr)约31×10^3、35×10^3、37×10^3]。纤溶酶原激活剂活性检测两种方法获得蛋白的溶圈直径分别为6.5、7.2mm。用高效液相色谱纯化的Pla主要由Mr约31×10^3、35×10^3、37×10^3的3条蛋白带组成,纤溶酶原激活剂活性检测溶圈直径为5.0mm。制备电泳纯化的Pla主要由Mr约31×10^3、35×10^3、37×10^3的3条蛋白带组成,条带所在位置还有其他一些低浓度蛋白存在,纤溶酶原激活剂活性检测无溶圈出现。结论超声法和尿素法可以提取到Pla,后者经高效液相色谱和制备电泳可以达到基本纯化。
石丽媛于国林白丽杨光璨董珊珊
关键词:耶尔森菌鼠疫纤溶酶原激活剂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