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海欣
- 作品数:30 被引量:126H指数:7
-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温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早期运动再学习训练对脑梗死患者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 目的:探讨早期实施运动再学习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康复疗效。方法:将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30例,采用运动再学习训练;对照组30...
- 叶天申张弛金珍珍董海欣张旭金菲陈传邦周雪珍
- 关键词:脑梗死
- 文献传递
- 运动再学习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和步行能力的影响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探讨运动再学习训练对脑梗死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和步行能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30例,采用运动再学习加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康复治疗。二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BI)评测ADL、Fugl-Meye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MA)和步行分级(FAC)评测步行能力。结果:治疗组患者的BI、FMA积分、步行分级(FAC)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运动再学习训练对脑梗死患者的ADL能力、步行能力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可显著提高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致残率。
- 董海欣金珍珍
- 关键词:运动再学习脑梗死ADL
- 腹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 目的观察腹针与传统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40例确诊为颈性眩晕的病人随机分为腹针组与传统针灸组,治疗后对2组病人症状进行积分评估,疗效的对比,在不同时间点(针灸5次后与针灸10次后)进行不同的症状改善情况对比.结...
- 谢文霞董海欣叶天申张劲军夏君慧黄河
- 关键词:眩晕腹针传统针灸
- 文献传递
- 腹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被引量:9
- 2007年
- 目的:观察腹针与传统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40例确诊为颈性眩晕的病人随机分为腹针组与传统针灸组,治疗后对两组病人症状进行积分评估,疗效的对比,在不同时间点(针灸5次后与针灸10次后)进行不同的症状改善情况对比。结果:观察两组患者的有效率,虽然腹针组的有效率高于传统针灸组,但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种方法都有效;从两组的治疗前后症状的积分的改善情况的对比,P<0.01,腹针组症状改善优于传统针灸组;从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有效率看,眩晕症状的改善,腹针组快于传统针灸组,而后伸不适却是传统针灸组改善快于腹针组。结论:两种方法在治疗颈性眩晕时同样有效,腹针组在症状改善方面优于传统针灸组。
- 谢文霞董海欣叶天申张劲军夏君慧黄河
- 关键词:眩晕腹针传统针灸
- 牵引态下中药贴敷结合低频电刺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 目的:观察牵引态下中药贴敷结合低频电刺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椎动脉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35例,采用牵引态下中药贴敷结合低频电刺激;对照组患者30例,采用低频电刺激治疗。结果:观...
- 董海欣谢文霞叶天申金珍珍
- 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中药贴敷低频电刺激
- 文献传递
- 桡骨远端粉碎骨折行切开复位有限内固定的疗效分析
- 2007年
-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涉及关节面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31例桡骨远端涉及关节面的粉碎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克氏针简单内固定术,术后2~4周作短时间外固定,结合积极有效的辅助功能锻炼。结果经7~17个月的随访,骨折愈合率100%。按Gart-land的临床功能评分标准,功能优良率达93.5%;X线解剖复位优良率达96.8%。结论切开复位克氏针有限内固定加术后短时间外固定,可以解剖复位粉碎的桡骨远端关节面,术后位置维持良好,功能恢复佳,手术简单,损伤小,是治疗桡骨远端涉及关节面粉碎骨折的较好治疗方法。
- 叶秀云董海欣高伟阳
- 关键词:桡骨骨折内固定器
- 牵引态下中药贴敷结合低频电刺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 目的观察牵引态下中药贴敷结合低频电刺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椎动脉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35例,采用牵引态下中药贴敷结合低频电刺激;对照组患者30例,采用低频电刺激治疗。结果观察组的...
- 董海欣谢文霞叶天申金珍珍
- 早期运动再学习方案对脑梗死患者平衡和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7
- 2011年
- 目的 探讨早期运动再学习方案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脑梗死患者58例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2组患者均采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运动再学习训练;对照组采用易化技术训练;每日训练1次,每次40 min,每周5次,连续4周.2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平衡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Barthel指数(BI)评价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及ADL能力.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Fugl-Meyer平衡评分、下肢FMA评分、BI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以上各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运动再学习方案可显著提高脑梗死患者的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及ADL能力.
- 张弛金珍珍董海欣张旭金菲陈传邦周雪珍叶天申
- 关键词:运动再学习脑梗死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牵引态下针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可行性研究
- 探讨牵引态下针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与可行性。方法 将80例确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病人随机分成牵引态下针刺组(实验组)与牵引+针刺组(对照组)两组,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整体有效率、简化McGill疼痛问卷量表评分对...
- 谢文霞吴晶董海欣叶天申金珍珍
- 文献传递
- 腹针治疗颈性眩晕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的双向调节作用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观察腹针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的调节作用。方法:75例颈性眩晕病人经颅彩色多普勒仪(TCD)检测,根据其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分为血流加快组和血流减慢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及TCD数值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流加快组治疗后血流减慢,血流减慢组治疗后血流增加,组内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腹针治疗颈性眩晕具有较好疗效,并对椎—基底动脉血流有双向调节作用。
- 谢文霞董海欣叶天申张劲军夏君慧黄河
- 关键词:腹针颈性眩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