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二伟

作品数:34 被引量:547H指数:15
供职机构: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山西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6篇高粱
  • 12篇土壤
  • 8篇养分
  • 6篇温室
  • 5篇养分吸收
  • 5篇生物炭
  • 5篇施肥
  • 5篇籽粒
  • 4篇氮肥
  • 4篇蔬菜
  • 4篇水分
  • 4篇籽粒产量
  • 3篇性状
  • 3篇日光节能
  • 3篇日光节能温室
  • 3篇水分利用
  • 3篇水分利用效率
  • 3篇作物
  • 3篇微生物
  • 3篇利用率

机构

  • 31篇山西省农业科...
  • 20篇山西大学
  • 11篇山西省农业科...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

  • 34篇焦晓燕
  • 34篇董二伟
  • 31篇王劲松
  • 30篇王立革
  • 22篇武爱莲
  • 18篇丁玉川
  • 10篇郭珺
  • 7篇韩雄
  • 4篇白文斌
  • 4篇韩鹏远
  • 3篇王浩
  • 3篇樊芳芳
  • 2篇郜春花
  • 2篇郭锐
  • 2篇王宁
  • 2篇王成
  • 2篇杨楠
  • 1篇张京社
  • 1篇陈清
  • 1篇降云峰

传媒

  • 14篇山西农业科学
  • 4篇华北农学报
  • 3篇中国生态农业...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农学学报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作物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生态科学
  • 1篇中国土壤与肥...
  • 1篇吉林农业(学...

年份

  • 3篇2017
  • 7篇2016
  • 6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灌水量对酿造高粱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被引量:6
2012年
为了探讨不同灌水条件下酿造高粱[Sorghum bicolor(L.)Moench]需水规律和水分利用效率,在田间试验条件下,以布置在高粱冠层顶部直径为20cm标准蒸发皿水面蒸发量为基础确定灌溉水量,设置不灌水(对照)、30%蒸发量、60%蒸发量和90%蒸发量4个灌水量,采用滴灌方法,研究不同灌水量对酿造高粱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开花期,90%蒸发量灌溉处理高粱植株株高、茎粗和叶面积均明显高于对照处理。90%蒸发量灌溉处理高粱生物产量比60%蒸发量、30%蒸发量和对照处理分别增加9.19%、20.92%和17.27%;籽粒产量分别增加8.99%、16.89%和19.74%。90%蒸发量、60%蒸发量和30%蒸发量灌溉处理比不灌溉处理千粒重分别提高14.71%、10.20%和7.89%。30%蒸发量、60%蒸发量、90%蒸发量灌溉处理的全生育期耗水量比不灌溉处理分别增加15.2%、32.9%和44.8%。不同灌溉处理日均耗水量高峰值均出现在大喇叭口期-扬花期。不同灌溉条件下的高粱需水量在400~590mm之间。随着灌溉量增加,高粱耗水量和籽粒产量相应增加,而水分利用效率呈现出降低趋势,90%蒸发量、60%蒸发量、30%蒸发量灌溉处理比不灌溉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下降17.3%、17.3%和11.1%。
王劲松郭锐董二伟丁玉川韩雄焦晓燕
关键词:高粱灌水量需水量水分利用效率
高垄覆膜水肥一体化技术对设施土壤理化性状及蔬菜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4
2015年
以高垄覆膜水肥一体化技术(FG+H)为试验处理,膜下沟灌(FP)为对照,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高垄覆膜水肥一体化技术对设施土壤理化性状及蔬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定植后26~55天,FG+H处理明显提高了20 cm处地温;定植后118~154天,5、10、15、20、25 cm处地温均低于FP。FG+H处理的表层土壤饱和导水率明显提高,是FP的2.2倍。FG+H处理可明显降低0~60 cm土壤硬度,而对土壤密度无明显影响。FG+H处理0~20 cm土壤全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比FP分别提高18.4%、47.6%、34.9%和20.9%,且明显降低了0~200 cm土壤剖面硝态氮含量。FG+H处理相对FP有缓解土壤酸化和盐化的趋势。FG+H处理番茄采收期相对FP推迟约10天左右,但FG+H处理番茄总产量相对FP提高了19.9%。本研究结果表明,FG+H处理不仅明显改善了设施土壤理化性状,而且番茄产量也明显提高。
王立革焦晓燕韩雄王劲松董二伟武爱莲
关键词:水肥一体化土壤理化性状蔬菜产量
起垄高度对设施土壤温度、黄瓜根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3
2015年
为明确起垄高度对设施蔬菜根区环境及蔬菜产量的影响,以20 cm垄高(H30)和40 cm垄高(H40)为试验处理,以平地(H0)为对照,研究了起垄高度对设施土壤温度、黄瓜根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20 cm还是40 cm垄高均可提高15,20,25 cm土层地温,且随着栽培垄高度的增加地温提高效果明显,而5,10 cm土层地温低于对照H0;20 cm垄高(H20)促进了直径介于0.5 ~ 1.0 mm根系生长,40 cm垄高(H40)促进了直径≤0.5 mm根系生长,而平地(H0)栽培促进了直径>1mm根系生长;收获后,20 cm垄高可明显增加15 ~ 25 cm剖面土壤硬度,而40 cm垄高仅在25 cm处高于对照H0,其余层次土壤硬度均较小;与对照相比,20 cm垄高(H20)和40 cm垄高(H40)黄瓜产量分别提高了15.2%和14.7%.
王立革焦晓燕韩雄王劲松董二伟武爱莲
关键词:地温黄瓜根系生长
粒用高粱养分吸收、产量及品质对氮磷钾营养的响应被引量:53
2015年
基于2011—2012年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东阳农业试验基地的大田定位试验,2013年在高粱/玉米轮作体系下,以晋杂23高粱[Sorghum bicolor(L.)Moench]为试料,设置NPK、PK、NK、NP和CK(不施肥)5个施肥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采用随机区组排列,研究土壤养分耗竭条件下氮磷钾肥对粒用高粱生长、养分吸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出苗后76 d,NPK、PK、NK和NP处理最大叶叶面积分别比CK增加18.7%、4.1%、17.9%和16.6%,单株总功能叶面积分别比CK处理增加54.1%、18.4%、47.4%和48.2%;整个生育期施肥处理对叶片生物量有显著影响。自出苗后121 d,各施肥处理对茎干物质累积具有显著影响。NPK、PK、NK和NP处理籽粒产量分别比CK增加了93.8%、35.5%、91.2%和78.1%。自出苗后100 d,CK和PK处理叶片中的N含量显著低于NPK、NK和NP处理,此时CK和NK处理显著降低了叶片中P含量。在收获期,CK处理显著降低了籽粒中N含量。CK、PK和NP处理提高了直链淀粉含量,而支链淀粉含量下降,导致直链/支链比值相应增加。施氮肥处理(NPK、NP、NK)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CK和PK处理;NPK处理分别提高了73.9%和40.3%。NPK处理籽粒单宁含量比CK和PK处理分别提高15.6%和22.7%。研究表明,不施肥和不施氮肥显著降低了粒用高粱植株生长、干物质积累、籽粒产量、氮磷养分吸收以及籽粒中支链淀粉、蛋白质和单宁含量,不施肥和不施氮对高粱的影响明显大于不施磷或不施钾,平衡施肥有利于粒用高粱产量的提高和品质的改善。
王劲松焦晓燕丁玉川董二伟白文斌王立革武爱莲
关键词:粒用高粱氮磷钾养分养分吸收籽粒产量籽粒品质
山西省日光节能温室蔬菜施肥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被引量:31
2010年
对分布在山西省南部和中部栽培年限在1~15年的160余个日光节能温室施肥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山西省日光节能温室施N量高达1 500~2 400 kg/hm2,施P量高达370~620 kg/hm2,施K量高达1 200~2 000 kg/hm2,远远高于蔬菜需肥量,尤其是P的使用量几乎是蔬菜对P吸收量的5~10倍;(2)农民习惯施用的N,P,K比例为2~4∶1∶1.8~4,与蔬菜N,P,K养分吸收比例不相符;(3)50%以上的N,P和30%左右的K是以有机肥形式提供;60%~70%的N,70%的P和30%~50%的K以底肥施入,而蔬菜生长前期植物生长比较缓慢,需肥量较少,会导致肥料淋洗和浪费。针对上述生产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焦晓燕王立革张东玲张京社董二伟
关键词:日光节能温室施肥现状蔬菜养分吸收量
氮肥对作物的影响研究进展被引量:34
2017年
氮是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最主要营养元素,合理施用氮肥是增加农作物产量及改善品质的重要农艺措施之一。就近年来氮肥对作物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包括对作物生长和产量,作物养分吸收、分配和转运,作物籽粒中淀粉、可溶性糖、氨基酸和蛋白质及其组分等方面的影响,并且对其影响的内在机制进行了分析和论述;同时提出了氮肥施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崔佩佩丁玉川焦晓燕武爱莲王劲松董二伟郭珺王立革
关键词:氮肥作物生长籽粒品质
不同种植密度对高粱生长、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被引量:27
2013年
为了明确密度与高粱[Sorghumbicolor(L.)Moench]农艺和经济『生状以及养分吸收的关系,以‘晋杂23号’高粱为试验作物,采用大田试验方法,试验设4.5万株/hm^2、7.5万株丹hm^2、10.5万株/hm^2和13.5万株/hm24个种植密度,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高粱生长、产量、产量构成因素以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增加,高粱株高显著增高,茎粗显著变细,单株叶面积和单株干重显著下降。在4.5万籼。~7.5万株/hm^2范围内,籽粒产量随着密度增加呈显著性增加。密度在4.5万株/hm^2~10.5万株/hm^2。时,单位面积穗数随密度增加呈显著性增加。随着密度增加,穗粒数显著性增加,而千粒重影响不显著。除磷以外,密度对高粱氮和钾吸收总量均无显著影响。密度对籽粒氮吸收量没有显著影响;在10.5万籼2-13.5万籼。范围内,磷和钾吸收量明显下降。与氮和磷不同,钾主要分配在秸秆中,只有少量钾转运到籽粒中。相关分析表明,种植密度与株高、生物产量、籽粒产量和单位面积穗数呈显著性正相关,而与茎粗、单株叶面积、单株干重、经济系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呈显著性负相关。本研究表明,种植密度与高粱主要农艺和经济性状以及养分吸收息息相关,在高粱高产高效栽培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王劲松杨楠董二伟王立革武爱莲丁玉川白文斌焦晓燕
关键词:高粱种植密度农艺性状养分吸收
高粱生长及其土壤环境对不同培肥措施的响应被引量:12
2017年
为研究不同施肥条件对高粱生长、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的影响,以高粱-玉米轮作体系的高粱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田间定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均可显著提高高粱拔节期的株高、茎粗、可见叶片数和叶面积指数,以及高粱产量与单穗粒重(P<0.05);各处理产量大小排序为IF+M+S>IF+M>M+S>IF>CK,相较于对照,高粱各施肥处理的产量增幅为80.6%~120.7%,均达到显著水平,其中,处理IF+M+S表现最好;无机肥处理(IF)各养分指标均高于不施肥(CK),但增幅不显著;与无机肥处理相比,各有机肥处理(IF+M、IF+M+S、M+S)的土壤养分及有机质含量均有提高,其中IF+M+S处理的全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分别是CK的1.95,10.36,2.01,1.83倍,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各施肥处理在各生育时期的土壤酶活性均高于不施肥处理(CK),其中有机无机肥与秸秆配施处理(IF+M+S)表现尤为明显,拔节期和收获期的碱性磷酸酶、收获期的脲酶以及各时期的蔗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无机肥处理(P<0.05)。通过有机肥或与无机肥配施的方式,均可提高土壤中微生物的群落功能多样性指数及其利用碳源的能力,而且包含有机肥+秸秆的处理相比于其他有机肥处理,更利于提高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董二伟王成丁玉川王劲松武爱莲王立革焦晓燕
关键词:高粱土壤酶土壤微生物土壤养分
施肥对高粱生长、干物质积累与养分吸收分配的影响被引量:24
2012年
以晋杂12号高粱(Sorghum bicolor(L.)Moench)为试验材料,采用"3414"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N,P,K施用量对高粱生长、干物质积累与养分吸收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施用N,P,K(基础地力)时,高粱根系和地上部生长及产量均较低,施用任意2种养分均会明显促进高粱生长;对N,P,K这3因素中任2因素设计最佳施用量时,施P肥具有较好的增产效果,施K肥没有增产效果。高粱干物质积累主要集中在拔节到抽穗期,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达到最大,施肥高粱在不同生育时期干物质积累均高于对照,成熟期全株干物质积累量比对照增加19.77%。高粱干物质分配主要在茎叶部分,施肥对干物质分配比例没有显著影响。高粱N,P,K养分吸收量和分配比例最大的是K,其次是N,最低的是P。不同生育期高粱N,P,K养分吸收量和分配比例表现不同,N,P,K养分主要分配在茎叶上,穗部中养分分配比例大小为P>N>K。在施肥条件下,成熟期高粱N,P2O5,K2O养分吸收比例为1∶0.32∶2.22。施肥高粱在不同生育期对N,P,K的吸收比例与对照相似。
董二伟王劲松韩鹏远王立革丁玉川焦晓燕
关键词:高粱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
山西南部日光节能温室土壤化学特征及其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为了明确山西南部碳酸盐褐土日光节能温室土壤肥力变化特征和指导菜农科学地进行日光节能温室养分资源管理,系统地研究了栽培0~10年日光节能温室土壤的pH、EC值、OM、全N、有效P、硝态N、速效K、交换性Ca和交换性Mg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栽培年限与土壤EC值、OM、全N、有效P、硝态N、交换性Mg呈显著正相关,其中OM、全N的相关系数最高,速效K增加相关系数最低;随栽培年限增加,土壤pH和交换性Ca下降,栽培年限与二者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84和-0.281。对土壤化学特征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栽培年限增加引起的土壤养分元素变化不协调。
王立革王劲松焦晓燕董二伟韩雄
关键词:日光节能温室土壤化学特征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