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葛红卫

作品数:68 被引量:171H指数:7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21篇专利
  • 1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6篇一般工业技术
  • 33篇金属学及工艺
  • 7篇理学
  • 4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电气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43篇储氢
  • 30篇合金
  • 23篇氢化物
  • 23篇化物
  • 22篇储氢材料
  • 19篇氢化
  • 15篇金属
  • 15篇放氢
  • 15篇储氢性能
  • 12篇储氢合金
  • 11篇球磨
  • 10篇贮氢
  • 10篇放氢性能
  • 9篇金属氢化物
  • 9篇复合储氢材料
  • 8篇贮氢合金
  • 8篇相结构
  • 8篇高能球磨
  • 7篇储氢特性
  • 6篇电化学

机构

  • 68篇浙江大学
  • 2篇浙江海洋学院
  • 2篇全球能源互联...
  • 1篇广西大学
  • 1篇甘肃工业职业...

作者

  • 68篇葛红卫
  • 55篇李寿权
  • 50篇陈立新
  • 30篇肖学章
  • 28篇陈长聘
  • 28篇王新华
  • 13篇李露
  • 11篇潘洪革
  • 10篇应窕
  • 8篇范修林
  • 7篇韩乐园
  • 7篇雷永泉
  • 7篇陈如柑
  • 5篇刘永锋
  • 4篇张刘挺
  • 4篇杭州明
  • 4篇高明霞
  • 3篇王启东
  • 3篇郑坊平
  • 3篇刘剑

传媒

  • 7篇稀有金属材料...
  • 6篇材料科学与工...
  • 4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金属学报
  • 3篇第八届全国氢...
  • 2篇高等学校化学...
  • 2篇太阳能学报
  • 2篇功能材料
  • 2篇物理化学学报
  • 2篇中国有色金属...
  • 2篇Transa...
  • 2篇2008年全...
  • 2篇第九届全国氢...
  • 1篇无机材料学报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材料科学与工...
  • 1篇徐州工程学院...
  • 1篇2005中国...
  • 1篇中国动力工程...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7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10
  • 5篇2009
  • 11篇2008
  • 6篇2007
  • 4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 3篇2001
  • 1篇1999
6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金属负载型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负载型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在氨硼烷水解制氢中的应用。所述的金属负载型催化剂以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IL‑101为载体,将Cu、Ni、Co前驱体按调控比例通过溶剂蒸发法完全吸附于MIL‑101的孔洞中,再通...
肖学章梁子俊陈立新李露李寿权葛红卫
轻金属复合储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储氢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轻金属复合储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由Li<Sub>1-</Sub><I>x</I>Na<Sub><I>x</I></Sub>CaAlH<Sub>6</Sub>(0≤<I>x</I>≤...
肖学章陈立新李露姜昆李寿权葛红卫
Co替代Ni对钛钒基贮氢电极合金循环稳定性的影响
研究了贮氢电极合金Ti0.8Zr0.2V2.7Mn0.5Cr0.6Ni1.25-xCoxFe0.2 (x = 0.0, 0.1, 0.2)的循环稳定性能,并探讨了该系列合金电极的本征及非本征衰退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C...
苗鹤刘永锋高明霞应窕李寿权葛红卫潘洪革
关键词:贮氢电极合金稳定性分析
文献传递
硼氢化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硼氢化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氢化锂和硼混合均匀,得到氢化锂和硼的混合物;(2)将上述氢化锂和硼的混合物在压力为8MPa-12MPa的氢气中机械球磨,得到混合物料;(3)将上述混合物料在压力为...
陈如柑王新华陈立新李寿权葛红卫陈长聘
文献传递
金属氢化物复合式高压储氢器的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为提高高压储氢容器的体积储氢密度,采用具有高体积储氢密度的储氢合金与轻质高压容器复合组成高压金属氢化物复合式储氢器。为获得高压氢源,研究了Mm-Ml-Ni-Al(Mm为富铈混合稀土,Ml为富镧混合稀土)的储氢特性,并试制了化学热压缩器。采用研制的高压氢源,对具有高吸放氢平台压力的Ce-Ni系合金的高压储氢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以Ml或Ca部分取代Mm以及Al对Ni的部分置换后合金活化性能和吸放氢压力滞后明显改善,(Mm-Ml)_(0.8)Ca_(0.2)(Ni-Al)多元合金具有较好的储氢性能,适合于作为化学热压缩合金。CeNi_5基多元合金在40MPa氢压条件下,合金具有较好的活化性能和吸放氢动力学性能,合金最大储氢容量分别达到1.6wt%。将优化的储氢合金与自制的轻质高压储氢容器复合组成的金属氢化物复合式高压储氢器,当储氢合金的填充量达到0.2(体积分数)时,其体积储氢密度提高50%。
葛红卫王新华李慧陈立新李寿权陈长聘郑津洋
关键词:储氢合金金属氢化物
球磨改性处理对Ti_(46)V_(44)Fe_(10)合金相结构和吸放氢性能的影响被引量:5
2005年
研究了不同条件下机械球磨改性处理对Ti46V44Fe10储氢合金相结构和吸放氢性能的影响.X射线衍射及扫描电镜分析表明:Ti46V44Fe10铸态合金由单一的体心立方(BCC)结构的固溶体组成;经过1 h的干法球磨(未添加四氢呋喃THF)后,合金中出现了微量的α-Ti第二相,主相晶胞体积减小,合金颗粒明显减小并发生团聚;经过0.5、1、20 h的湿法球磨(添加THF)后,合金中分别出现了含量不等的α-Ti第二相,主相晶胞体积逐渐减小,颗粒尺寸明显减小.储氢性能测试表明:球磨改性处理能有效地改善合金的活化性能,活化次数由球磨前的4次降至球磨后的1~2次;短时间(0.5 h,1 h)湿磨还能改善Ti46V44Fe10合金的吸放氢容量;但1 h干磨和20 h湿磨则会明显降低合金的吸放氢容量.
陈立新郑坊平刘剑葛红卫陈长聘
关键词:相结构储氢性能
化学计量比和放氢背压对LiBH_4+xMg_2NiH_4体系放氢性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研究了不同化学计量比(x=0.25,0.5,0.75,1.0,1.25)和放氢背压(1×10-4和0.4 MPa)对LiBH4+xMg2NiH4复合体系吸放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化学计量比(x)的增加,复合体系的放氢温度逐渐降低,放氢动力学性能得到提高,但放氢容量逐渐降低;其中,在1×10-4和0.4 MPa初始放氢背压下,LiBH4+0.75Mg2NiH4体系具有最佳放氢动力学性能和较高的储氢容量.结果表明,放氢背压和化学计量比均会对高温下液相LiBH4与固态Mg2NiH4的润湿性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复合体系的放氢路径和放氢动力学性能.
邓帅帅肖学章陈立新韩乐园李寿权葛红卫王启东
关键词:储氢材料储氢性能化学计量比MG2NIH4
金属氢化物氢压缩器用Ti-Mn/Ti-Cr多元储氢合金被引量:7
2007年
根据金属氢化物的热力学特性,储氢合金可应用于热驱动化学氢压缩器。针对热驱动化学氢压缩器用储氢合金的要求,系统研究了Ti-Mn系和Ti-Cr系多元储氢合金的储氢性能,研究了Cr/Mn比,Fe部分取代Cr,Zr部分取代Ti以及A侧过化学计量对Ti-Mn系和Ti-Cr系多元储氢合金的储氢容量、吸放氢平台特性(包括压力、滞后和平台倾斜度等)、热力学性能、活化和动力学性能的影响,筛选出一对性能优良的储氢合金(Ti0.95Zr0.15)(Mn1.1Cr0.7V0.2)和(Ti0.95Zr0.07)(Cr1.4Mn0.4Fe0.1Cu0.1)分别作为两级热驱动化学氢压缩器的低压级和高压级合金。以此2合金设计制作了氢容量为50L的压缩器,以水作为热交换介质可将压力为2.5MPa氢气压缩到40MPa以上。
王新华陈如柑李寿权陈立新葛红卫方国华陈长聘
关键词:储氢合金金属氢化物
Co替代Ni对钛钒基储氢电极合金循环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08年
研究了储氢电极合金Ti0.8Zr0.2V2.7Mn0.5Cr0.6Ni1.25-xCoxFe0.2(x=0.00~0.20)的循环稳定性,并探讨了该系列合金电极的本征/非本征衰退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Co含量的增加,合金电极的循环稳定性呈现先提高后下降的趋势.电解液化学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随着Co含量的增加,合金中的有效吸氢元素(V与Ti)在电解液中的溶出数量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此外,随Co含量的增加,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合金颗粒的粉化得到抑制,合金电极交换电流密度的下降趋势也逐渐减小.
苗鹤刘永锋高明霞应窕李寿权葛红卫潘洪革
LiAlH_4/LiNH_2复合材料的储氢特性及其机理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为改善金属配位氢化物及金属氮氢化物的储氢性能,采用球磨法制备了LiAlH4/LiNH2复合材料,并运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和热重等测试方法对球磨样品的储氢性能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LiAlH4/LiNH2复合材料在球磨过程中体系的放氢量(质量分数)达2.6%以上,加热至400℃时体系的总放氢量达到7%.对LiAlH4/LiNH2复合体系的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LiAlH4/LiNH2摩尔比对体系放氢性能和反应机理有较大影响.同时还研究了过渡金属Ti对反应体系的催化作用,结果表明催化剂Ti的添加量(摩尔分数)在3%至5%的范围内对体系性能改善作用较好.
贝雅耀王新华潘洪革陈立新李寿权葛红卫
关键词:储氢性能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