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涛
- 作品数:14 被引量:65H指数:6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神经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9
- 2019年
- 目的探讨神经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对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9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内科治疗,实验组患者实施神经介入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再通率、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再通率同对照组比较明显提高,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应用神经介入治疗可明显提高再通率,促进患者康复,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 郝忠臣刘晓会荆涛
- 关键词:神经介入缺血性脑血管
- 肝癌化疗灌注置管拔管后突发急性脑梗死1例被引量:2
- 2021年
- 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1]。其中约10%-40%肝癌患者伴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PVTT),伴PVTT的肝癌患者相比于不伴PVTT的患者更易出现远处转移、门静脉高压相关并发症及肝功能恶化等,并且伴PVTT的肝癌患者平均总生存期为2到4个月,而不伴PVTT的患者则为10到24个月[2]。
- 韩瑞万泰虎马汝航程凯亮柳林荆涛
- 关键词:致死病因门静脉癌栓急性脑梗死化疗灌注相关并发症
- 肝罕见弥漫性海绵状血管瘤1例被引量:1
- 2019年
- 1临床资料患者,女,49岁。患者于2012年2月13日因体检发现肝占位1个月入院,就诊于当地医院行肝脏MR平扫+增强检查(2012:1:3)提示:肝左叶近肝门区可见巨大团块状异常信号影,大小约为13.5cm×9.0cm,边界尚清,T1WI、T2WI及T2WI抑脂呈高低混杂信号,余肝左、右叶可见多发大小不等异常信号影,呈长T1、长T2信号。
- 荆涛郝忠臣李艳柳林韩瑞万泰虎
- 关键词:弥漫性海绵状血管瘤肝血管瘤肝左叶肝右叶肝血管肉瘤肝门区
- 支气管动脉CTA在难治性咯血的诊断及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6
- 2011年
- 对于内科治疗失败、难以手术切除或不愿接受切除手术的难治性咯血病例,经皮血管栓塞术是临床的关键性治疗手段,但由于肺部病灶血供呈多源性,起源、走行变异较大等原因,易在DSA造影中遗漏出血血管。支气管动脉CTA可完整、准确的显示肺部出血性病变的供血动脉形态,对于咯血的诊断及介入操作提供了理想的影像支持。
- 荆涛时凤柳林孙昱
- 关键词:难治性咯血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CTA肺部病灶血管栓塞术
- MRCP联合T2WI冠位薄扫对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价值被引量:9
- 2020年
- 肝外胆管结石是临床常见病,在我国发病率约占胆石症总数的85%-86%[1],临床表现多为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黄疸、发热感染和继发性胰腺炎。有多种影像辅助检查可供选择,除了常规超声检查初步筛查外,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得到临床医生认可,该项检查具有无损伤、无辐射、无需对比剂、发现阴性结石等优势。
- 孙振福荆涛万泰虎
- 关键词:肝外胆管结石常规超声检查阴性结石T2WI对比剂MRCP
- 结肠支架的临床应用进展被引量:4
- 2018年
- 金属自膨支架(SEMS)对于解除结肠梗阻是一种既有效又安全的方法。最新的研究证据表明,已被推荐用于不可切除结肠癌或肠外恶性肿瘤所致肠道梗阻的姑息治疗,也可用于手术风险较高患者的过渡治疗。没有梗阻症状患者预防性的SEMS置入则不被推荐。
- 左刚孙昱季尚玮荆涛万泰虎柳林
- 关键词:恶性梗阻姑息治疗结肠梗阻置入技术近端结肠腹膜转移瘤
- 肠系膜上动脉造影置管辅助手术切除回肠憩室1例临床分析
- 2019年
-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27岁,因便血3d入院,缘于3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便血,为暗红色,每日约2-3次,每次量约150ml,伴腹痛、腹胀,伴恶心、呕吐,自觉乏力明显。未行相关检查及治疗,病情逐渐加重,便血次数逐渐增多。现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门诊以'消化道出血'收入院。
- 万泰虎曲捷桑雪柳林朱宇航冯豪杰荆涛
- 关键词:回肠憩室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手术切除微导管
- 颈部、脾脏及全身多发骨血管淋巴管瘤病报道1例被引量:2
- 2017年
- 1临床资料
患者张某,男,32岁,该患者以“发现左颈部肿物10月余,逐渐增大2个月”为主诉入院,2013年8月患者发现左侧颈部鹅蛋大小囊性肿物,未在意,2014年4月发现其逐渐增大,2014年6月就诊于我院耳鼻喉科,
- 荆涛万泰虎左刚柳林
- 关键词:颈部肿物淋巴管瘤病多发全身脾脏囊性肿物
- DSA实时导向结合iGuide路径引导及Dyna CT三维重建技术在经皮穿刺肺结节的应用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探讨DSA实时导向结合iGuide路径引导及Dyna CT三维重建技术经皮穿刺肺结节的活检技术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DSA实时监测结合iGuide路径引导及Dyna CT三维重建技术确定穿刺点及确定穿刺针与肺结节空间关系,采用18G活检针(美国COOK公司)摄取组织。所有穿刺组织作细胞学及组织学检查,部分加作免疫组化检查。全部病例的诊断经手术或病理得到证实。结果本组46例病灶,其中鳞状细胞癌10例,腺癌22例,小细胞癌3例,炎性假瘤3例,干酪样坏死3例,肝转移瘤、间皮瘤、非小细胞肿瘤各1例,肺纤维组织增生及坏死、玻变增生的纤维组织各1例。穿刺活检阳性率为95.7%(44/46)。术后患者发生气胸3例,占6.5%(3/46);痰中带血5例,少量咯血1例,占13.0%(6/46),未发生血胸、感染等情况。结论 DSA实时导向结合iGuide路径引导及Dyna CT三维重建技术在经皮穿刺肺内结节定位准确,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对于肺内小结也有较满意的检出率,在诊断肺占位性病变中具有更广泛的临床应用。
- 王鑫柳林朱坤万泰虎荆涛
- 关键词:DSA引导经皮穿刺肺结节
- PVA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介入治疗子宫腺肌症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分析和探究治疗子宫腺肌症患者时,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PVA)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介入治疗法的临床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来笔者所在医院接受子宫腺肌症治疗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PVA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测评指标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过6个月的治疗后,痛经程度、月经量、子宫体积、子宫壁厚度均有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远大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血FS、LH、E_2、P、T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子宫腺肌症患者,使用PVA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治疗方法临床效果佳,且临床操作安全可靠,患者机体功能恢复良好,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 郝忠臣刘晓会荆涛
- 关键词:PVA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子宫腺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