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娟
- 作品数:53 被引量:485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 上海市中学生抑郁症状现状及其与生活事件关系的研究被引量:30
- 2009年
- 目的了解上海市初中和高中学生抑郁症状的现状及其与生活事件的关系。方法采取横断面调查,使用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和简易生活事件量表对1818名中学生进行了抑郁症状调查及其与生活事件的关系。结果中学生有肯定抑郁症状的检出率为18.6%,其中男生为22.66%,女生为14.78%,男生高于女生(χ2=24.52,P<0.01);初一年级学生抑郁症状的检出率为15.89%、初二15.48%、初三17.26%、高一14.33%、高二24.70%、高三25.67%,高二和高三抑郁症状发生率显著高于初中和高一学生(χ2=33.40,P<0.01)。负性生活事件的总分与抑郁症状的总分呈正相关;出现频率最高的生活事件是明显的学习压力或考试失败,对学生影响程度也最高,其次是受到批评。结论中学生中抑郁症状是常见的,负性生活事件与抑郁症状有相关性。
- 周琳琳范娟杜亚松
- 关键词:中学生抑郁症状
- 锚蛋白重复序列3基因在早发性精神分裂症发生过程中的作用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锚蛋白重复序列3(Ankyrin repeat 3,ANK3)基因在早发性精神分裂症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TaqMan探针等位基因分型技术检测310例早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和399例健康对照ANK3基因rs10761482位点多态性,分析该位点与早发性精神分裂症的关联及其与发病年龄的关系,并调查患者母亲怀孕早期的环境因素,进一步分析ANK3基因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结果患者组与对照组ANK3基因rs10761482位点的基因型频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410,P=0.067),而患者组rs10761482 C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83.06%vs.78.07%,P=0.019);携带rs10761482 C等位基因患者发病年龄(13.7±0.1岁)明显早于不携带C等位基因患者发病年龄(16.1±0.3岁)(P=0.028);未发现ANK3基因与环境因素间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结论 ANK3基因与早发性精神分裂症存在关联,其rs10761482多态位点可能是导致患者发病年龄提前的重要因素。
- 袁爱花易正辉孙锦华杜亚松张晨李则挚张燕霞汪东祥刘漪范娟禹顺英
- 关键词:早发性精神分裂症发病年龄
- 家庭干预对学龄前儿童攻击性行为影响的试验性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索家庭干预对学龄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效果和可行性。方法对上海市杨浦区2所公立幼儿园用儿童行为量表(CBCL)识别出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学龄前儿童及其家庭。17个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及其家庭作为干预组,进行5个月的家庭干预,18个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及其家庭作为对照组,未进行家庭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儿童的儿童行为量表(CBCL)和攻击行为-教师核查表(TCL)分数的改变。结果干预组儿童实施家庭干预后CBCL量表攻击分数(18.06±5.54)、TCL量表反应性攻击分数(2.00±0.60)和主动性攻击分数(1.61±0.82)均明显低于干预前(22.47±4.42;2.86±0.73;1.82±1.15,P<0.05)。对照组儿童在5个月后的CBCL量表攻击分数(21.17±4.12)、TCL反应性攻击(3.04±0.69)和主动性攻击行为分数(1.78±0.65)与干预前(21.72±4.34;3.13±0.74;1.85±0.87)均无显著变化(P>0.05)。干预前两组儿童攻击分数均无差异(P均>0.05),而干预后干预组儿童的CBCL攻击分数和TCL反应性攻击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儿童(P<0.01)。结论家庭干预是学龄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一种有效可行的重要干预方式。家庭干预对于儿童早期的攻击性行为具有防治作用,可继续完善针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家庭干预方案和探索干预的长期影响。
- 贾守梅范娟汪玲施莹娟李萍
-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攻击性行为家庭干预
- 儿童期与青少年期起病的精神分裂症临床比较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了解儿童期起病和青少年期起病精神分裂症临床特征及差异。方法:儿童期起病26例(儿童组),青少年期起病68例(青少年组);采用自编临床资料调查表对患者家属进行调查;采用病前适应性量表(PAS)对患者病前心理社会适应情况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父母的生育年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0.519,P>0.05);青少年组出现思维内容障碍64例(94.1%)明显高于儿童组18例(69.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0.461,P<0.05);儿童组男性在同伴关系、学校适应性及PAS总分上均显著高于同组的女性(P均<0.05);青少年组男性在学业成绩上显著高于同组女性(t=2.548,P<0.05)。儿童组男性学校适应能力较青少年组男性显著为差(P<0.05)。有家族史的两组男性在同伴关系上差异有显著性(t=3.873,P<0.05)。结论:早发型精神分裂症中思维内容障碍、心理社会适应不良与起病年龄有关。
- 张晨谢斌易正辉范娟江文庆禹顺英
- 在沪藏族中学生行为问题的干预研究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 探讨对在沪读书藏族中学生行为问题综合干预的方法和有效性。方法 采取个别心理咨询、集体咨询、生物反馈治疗对行为问题进行综合干预。结果 进行三年的综合干预,抑郁、思维障碍、攻击因子分明显降低,藏族中学生的行为问题明显减少。结论 综合干预能有效地解决藏族中学生的行为问题。
- 张玉娟杜亚松孙惠颖范娟程文红唐慧琴刘漪
-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咨询
- 藏、汉族中学生家庭环境特征的比较研究被引量:7
- 2003年
- 目的 探索不同文化背景下藏、汉族中学生家庭环境特征的异同。方法 采用Moss编制的家庭环境量表,对上海市某中学635名藏族和148名汉族学生的家庭环境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藏族中学生在情感表达、亲密度、道德宗教观、组织秩序、家庭控制性方面均明显高于汉族中学生,而独立性明显低于汉族中学生。结论 不同文化、民族、宗教信仰对家庭环境有影响。
- 范娟杜亚松唐慧琴程文红刘漪孙惠颖
- 关键词:藏族汉族中学生家庭环境
- 抑郁障碍青少年患者病前家庭因素研究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了解抑郁障碍青少年患者病前家庭因素。方法对61名门诊抑郁障碍青少年家庭采用定性家庭访谈问卷,与57名正常青少年家庭对照。结果患者组80.3%病前有人际关系困难、47.5%有早年负性生活事件(分离、虐待等)(P<0.05);患者组父母44.3%有心理障碍(P<0.05),在教养孩子方式上比对照组缺乏或过度关心、控制(P<0.01),63.9%患者家庭存在情感表达困难(P<0.01),54.1%患者父母教育态度不一致(P<0.05),后者与婚姻不良有关。结论家庭在抑郁障碍青少年发病中起了重要作用,在制定预防及早期治疗策略时需考虑家庭危险因素与高危人群。
- 程文红刘漪范娟李敏李春波王祖承
- 关键词:抑郁青少年家庭
- 精神分裂症青少年的父母病耻感团体干预疗效研究
- 范娟Lawrence Yang刘文敬刘漪钱昀刘乐程文红Byron Good徐一峰
- 在沪就读藏族初中学生情绪和自我意识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了解在沪读书藏族中学生情绪和自我意识之间的关系,以便为藏族学生心理咨询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流调用抑郁量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HSS)对藏族中学生672名进行调查。结果藏族中学生抑郁情绪的检出率为14.4%。男生在行为分量表、合群分量表的得分低于女生;躯体外貌分量表得分为男生高女生低。有抑郁情绪学生的PHSS总分和各分量表得分均低于无抑郁情绪的学生,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抑郁情绪与自我意识总分及各分量表得分呈负相关。结论在沪就读藏族中学生的情绪状态与自我意识有关,且相互影响。
- 张玉娟杜亚松孙惠颖范娟程文红唐慧琴
- 关键词:情绪
- 真性与假性口臭患者生活质量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分析真性口臭患者、假性口臭患者与健康人群在生活质量方面的差异。方法:本病例-对照研究选取研究对象178名,根据有无口臭主诉及口臭检测结果分为真性口臭组64例,假性口臭组60例,对照组54例,对3组应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进行生活质量调查。结果:真性、假性口臭组在生理功能、精力和精神健康3个维度得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口臭患者在精力和精神健康方面引起的生活质量下降比正常人群显著。
- 徐静范娟罗嘉琳朱宏来叶玮
- 关键词:口臭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