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苟颖萍

作品数:49 被引量:112H指数:6
供职机构:兰州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甘肃省教育厅研究生导师科研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篇经济管理
  • 10篇文化科学
  • 9篇政治法律
  • 8篇哲学宗教
  • 3篇社会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9篇农民
  • 11篇农村
  • 9篇主义
  • 8篇新型农民
  • 7篇社会主义
  • 6篇新农村
  • 5篇邓小平
  • 5篇新农村建设
  • 5篇毛泽东
  • 4篇社会
  • 4篇共同富裕
  • 3篇新型农民培育
  • 3篇政治
  • 3篇社会排斥
  • 3篇农民素质
  • 3篇共产党
  • 2篇邓小平共同富...
  • 2篇养老保障
  • 2篇增收
  • 2篇政府

机构

  • 47篇兰州理工大学
  • 2篇西北民族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兰州交通大学

作者

  • 48篇苟颖萍
  • 8篇贺春生
  • 3篇任鹏
  • 3篇曹海滑
  • 3篇王海娥
  • 3篇田茂
  • 2篇李建明
  • 2篇靳彦山
  • 2篇朱晶松
  • 2篇施乐
  • 2篇白冰
  • 1篇闫言言
  • 1篇张娟
  • 1篇卫东
  • 1篇杨莉
  • 1篇张建忠
  • 1篇王佳佳
  • 1篇陶福胜
  • 1篇邵璀菊
  • 1篇单芳

传媒

  • 9篇社科纵横
  • 4篇商业时代
  • 3篇临沂师范学院...
  • 2篇农村经济与科...
  • 2篇未来与发展
  • 2篇甘肃理论学刊
  • 2篇前沿
  • 2篇发展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理论导刊
  • 1篇兰州学刊
  • 1篇职业技术教育
  • 1篇成人教育
  • 1篇湖北社会科学
  • 1篇西北师大学报...
  • 1篇开发研究
  • 1篇甘肃农业
  • 1篇农业考古
  • 1篇档案
  • 1篇黑龙江史志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 3篇2000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和谐社会维度论我国县级政府经济职能的有效发挥
2012年
我国县级政府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有效的发挥经济职能,已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焦点问题。本文基于理论视阈探讨县级政府部门经济职能的转变、定位、发挥的具体方式以及实现路径,以期为县级政府经济职能的有效发挥提供理论指导。
施乐苟颖萍张建忠
关键词:和谐社会县级政府经济职能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与现阶段的贫富差距被引量:1
2009年
社会主义的目标,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是我们认识现阶段贫富差距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理论依据。本文认为,我国现阶段的贫富差距总体上看具有历史的合理性和暂时性,虽然还没有达到两极分化程度,但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措施,缩小贫富差距,防止两极分化。
苟颖萍
关键词:邓小平共同富裕贫富差距
列宁晚年土地变革思想发展演变的思想脉络被引量:1
2011年
列宁晚年在不同时期随着对俄国国情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俄国活生生的社会主义实践进程,形成了不同的土地变革思想。贯穿列宁土地变革思想始终的一条主线是社会主义。对列宁来说,不同阶段出现的不同的土地变革思想都是形式,真正的内容是社会主义。
苟颖萍贺春生
关键词:列宁社会主义
新型城镇化视角下的农民素质培育问题探析——基于甘肃省农民素质问卷调查的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城镇化是农业生产方式向工业生产方式转变、农村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转变的过程。农民作为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成败。以甘肃农民素质问卷调查为基础,通过探讨新型城镇化视角下培育新型农民素质问题,分析甘肃农民素质调查数据的基本特征,提出了新型城镇化视角下培育甘肃新型农民的思路。
苟颖萍单芳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农民素质
科学与技术关系的再认识
2014年
科学与技术推动着人类社会向着文明的方向不断前进。目前,科学和技术已经成为时代的代名词,谁在科学与技术领域占领了先机,也就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上有了更多的发言权。科学与技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本文旨在对科学与技术关系进行再认识,以强化它们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
王海娥苟颖萍
我国农户兼业化与农民增收问题探析被引量:3
2010年
兼业现象在我国的出现和长期存在具有客观必然性,我们应趋利避害,因势利导,使兼业成为农民增收、农业现代化的选择路径。
苟颖萍贺春生
关键词:农民增收兼业必然性
毛泽东同志关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思想被引量:1
2007年
新中国成立以来,毛泽东始终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逐步提出了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思想,其根本目的是解决中国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这一思想对于推动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苟颖萍
关键词:毛泽东
新时期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的思考被引量:2
2008年
作者针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特别是农村人口的老龄化问题与老年人口养老问题。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对农村社区的养老,提出了实行多元化养老制度建设、区分发达和欠发达地区农村养老建设的思路。
苟颖萍
关键词:农村养老
新中国成立初期城乡关系的变迁与思考被引量:4
2010年
城乡关系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旧中国"城乡对立"、"城市剥削乡村"关系的结束。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7年)的城乡关系历经了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自由、开放、对流的城乡关系,以及"一五"计划时期城乡关系的变化;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城乡关系实现了从旧中国城乡关系向新型城乡关系的过渡。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城乡关系的变迁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苟颖萍曹海滑朱晶松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初期
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理论的创新及时代价值
2008年
改革开放以来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经历了"允许存在"、"鼓励发展"到"共同发展"、"重要组成部分"的转变;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认识经历了从"劳动者"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的转变。这些理论创新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苟颖萍曹海滑
关键词:非公有制经济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