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伟

作品数:112 被引量:151H指数:6
供职机构:重庆市委党校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社会科学基金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6篇政治法律
  • 40篇哲学宗教
  • 15篇经济管理
  • 5篇社会学
  • 3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4篇主义
  • 37篇社会主义
  • 15篇马克思主义
  • 15篇毛泽东
  • 14篇邓小平
  • 9篇社会
  • 9篇共产党
  • 8篇邓小平理论
  • 8篇中国共产党
  • 8篇周年
  • 8篇国共
  • 8篇方法论
  • 7篇科学发展观
  • 7篇发展观
  • 6篇党内
  • 6篇认识社会主义
  • 6篇生产力
  • 6篇市场经济
  • 6篇民主
  • 6篇和谐社会

机构

  • 96篇重庆市委党校
  • 2篇西南大学
  • 1篇中国政法大学
  • 1篇四川省直机关...

作者

  • 98篇苏伟
  • 2篇周勇
  • 1篇崔如波
  • 1篇王骏
  • 1篇黄远固
  • 1篇杨帆
  • 1篇刘康
  • 1篇苏锋
  • 1篇王小明
  • 1篇汪强

传媒

  • 16篇探索
  • 9篇毛泽东思想研...
  • 6篇重庆行政(公...
  • 5篇理论与改革
  • 5篇马克思主义研...
  • 4篇重庆社会科学
  • 3篇哲学研究
  • 3篇天府新论
  • 3篇重庆社会主义...
  • 3篇重庆邮电学院...
  • 3篇理论探索
  • 3篇西南大学学报...
  • 2篇西南师范大学...
  • 2篇长白学刊
  • 2篇理论探讨
  • 2篇学习论坛
  • 2篇中共天津市委...
  • 2篇当代党员
  • 1篇人民论坛
  • 1篇求索

年份

  • 1篇2018
  • 6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6篇2009
  • 5篇2008
  • 6篇2007
  • 5篇2006
  • 5篇2005
  • 7篇2004
  • 8篇2003
  • 6篇2002
  • 4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1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及其指导意义
2000年
一、“两个大局”思想是贯穿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思想我们党历来重视地区经济协调发展问题。1956年,毛泽东在著名的《论十大关系》中,就强调要处理好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指出:“好好地利用和发展沿海的工业老底子。
苏伟
关键词:邓小平邓小平理论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怎样认识社会主义”思想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怎样认识社会主义”的思想是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重要哲学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怎样认识社会主义”的科学思想,列宁、毛泽东做出了理论新贡献。邓小平则正确处理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老祖宗”与“新情况”的关系问题,在把“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的同时,也将“怎样认识社会主义”的认识论思想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
苏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认识论
论“党内民主”的实践涵义及其现实意义被引量:12
1995年
论“党内民主”的实践涵义及其现实意义苏伟江泽民总书记说:"党的状况如何,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具有决定性的意义。"①党的状况,无疑包括党内民主的状况。回顾七十余年党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党内民主状况对党的事业成败的决定作用:凡党内民主遭压抑之时,党内事...
苏伟
关键词:党内民主党内民主制度党内民主建设民主生活民主集中民主权利
论邓小平科学的社会主义观
1995年
论邓小平科学的社会主义观苏伟新版《邓小平文选》一、二、三卷,全面、完整地融汇着邓小平同志关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态度,关于"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能够发展中国"的价值判断,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科学判断,关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方针...
苏伟
关键词: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资本主义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本质马列主义
论建国60年党对马克思主义“怎样认识社会主义”方法论的继承与创新
"怎样认识社会主义"的方法论,是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的重要认识基础。科学社会主义导师们在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时,提出了"怎样认识社会主义"的方法论原则。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我...
苏伟
文献传递
论党的十六大的理论创新
2002年
在十六大报告中,“创新”这个词组共出现了36次之多,而“新”字则共出现了136次之多,许多以“新”为关键字的语句,必将成为新世纪新阶段的警句格言。这一个个“新”字,向世人昭示:中国共产党是永葆创新活力的伟大政党。
周勇苏伟
关键词:十六大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
论国民经济管理体制与社会主义社会结构
1985年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邓小平同志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中强调说:“指出这些基本矛盾,并不就完全解决了问题,还需要就此作深入具体的研究。”那么,这样的研究应该具体深入到哪些方面呢?本文认为。
苏伟
关键词:经济管理体制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社会生产关系社会基本矛盾国民经济计划学
“认识社会主义的方法论”发展的新阶段
2002年
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的邓小平理论 ,在把“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的同时 ,也将“怎样认识社会主义”这个认识社会主义的方法论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这主要体现在 :邓小平理论达到了“怎样认识社会主义”的新境界 ;开辟了“怎样认识社会主义”的新视野 ;把“怎样认识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 ;在“从社会的经济条件出发”去认识社会主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 ;在“从社会结构出发”
苏伟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社会认识论
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的方法论体现被引量:3
2009年
作为"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之科学发展观,形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关于发展的思想带有方法论意义的体系:"求真务实",是其思想作风;"全面协调",是其思维方式;"以人为本",是其价值观念;"统筹兼顾",是其根本方法;"奋发有为",是其精神状态。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论体系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方法论的继承与发展,体现着世界观与方法论、方法论与价值观的有机统一,意义重大。
苏伟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方法论意义
论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集中体现
2001年
建国以来 ,中国共产党的第一、第二、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通过不断深入全面地制定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 ,一直在为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艰苦努力地奋斗 ,虽经历了曲折 ,但愈益突出地树立了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代表的光辉形象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科学地制定并全面贯彻经济发展战略 。
苏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集体生产力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