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昌平 作品数:34 被引量:15 H指数:3 供职机构: 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文学 文化科学 经济管理 艺术 更多>>
传承兵团红色文化,助推文化润疆工程 2023年 兵团红色文化与文化润疆工程具有高度的融合性,前者为后者提供了天然素材,后者则为前者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大力弘扬兵团精神、促进文旅融合发展、融入新疆高校教育,是传承兵团红色文化,推进文化润疆工程的有效路径。 林淑霞 胡昌平关键词:兵团精神 融合性 传承 新疆当代多民族文学的“地方性”问题 2015年 "地方性"研究可以将新疆当代多民族文学的地域性与民族性研究推向深入。新疆当代多民族文学中的地方性与地域性、民族性紧密相连又超越了二者;地方性与现代性既相互对抗又相互补充。地方性要求研究者应具有"文化持有者的内部眼光",理解乃至认同特定文化形成的具体情境及其文化与亚文化群体的价值观、立场与视域。研究新疆当代多民族文学的地方性,应有批判精神并警惕过度阐释。 胡昌平 李昌云关键词:多民族文学 贾樟柯电影中的人文关怀——以《小武》《天注定》《江湖儿女》为例 被引量:1 2019年 贾樟柯的电影以强烈的纪实风格将镜头对准了转型时期的社会底层,忠实地记录了时代的风云变幻。关注普通人、小人物乃至边缘群体以表达独特的人文关怀,这是不同时期贾樟柯电影的一个共同主题。《小武》《天注定》《江湖儿女》三部影片都体现出贾樟柯独特的人文关怀。 张宁 胡昌平关键词:贾樟柯 电影 人文关怀 从《伊犁河》探析纪录片对城市记忆的建构方式 2022年 纪录片按照记忆形成、记忆保温、记忆书写的方式,推动城市记忆的生产与传播。《伊犁河》是国家脱贫攻坚重点纪录片,它创新记忆传播模式,利用多元符号、空间生产进行情感建构,对伊犁城市记忆传播发挥了积极作用。 李先先 胡昌平关键词:纪录片 城市记忆 城市形象 虚构:通向正义之路--以《原野》的法律问题为例 法律是文学的一个重要主题。正义是法律与文学的共同追求,是二者互为视角互为研究对象的一个契合点。本文以曹禺戏剧《原野》的法律问题为例,分析了法律与文学以虚构的方式指向正义却又有着许多差异,它们尽管目标相同却不是相向而行。 胡昌平关键词:文学评论 法律思想 《原野》 文献传递 当下传媒文化的症候式分析 2018年 随着传播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大众文化逐渐兴起,而传媒文化也迎来了剧变。电子媒介成为人们从日常生活中获取信息的最为便捷的方式,同时它过于追求市场经济效益,将大众转变为消费者的传播模式造成了当下传媒文化的危机。笔者认为,媒介的多样化、政治权利的妥协、对市场经济效益的过分追求导致了传媒文化的娱乐化、市场化、符号化。 王茜 胡昌平关键词:传媒文化 市场化 娱乐化 符号化 论朱玛拜小说中动物叙事的现代性寓意 2017年 朱玛拜小说中的动物叙事蕴含着复杂的现代性意味。他善于将人和动物作为主角交替叙述,在对动物阴暗化和消极化的描述中揭示现代人的迷茫、焦虑和异化;在描绘人和自然的冲突中反思生态伦理,试图对现代性的寓意作出合理阐释。 艾成伟 胡昌平关键词:动物叙事 跨文化视野下纪林纪录片的特点探析 被引量:1 2018年 纪林纪录片主要以新疆少数民族为拍摄对象,在题材的文化多样性、人物的跨文化属性以及纪实性的镜头语言、同期声与字幕的运用和纪录片传达出的积极的生态主义几个方面具有许多相似点。结合跨文化传播中的濡化、跨文化倾听、文化身份认同、跨文化理解等知识点分析《家住沙漠中》《DO RE ME》《最后的沙漠守望者》这3部纪录片的共性和存在的跨文化特质。 胡晓晴 胡昌平关键词:濡化 文化多样性 论李娟散文中的女性形象 被引量:1 2014年 李娟散文中的女性形象整体上都表现出在不同文化之间游离,不断遭遇精神困境的生存状态。从深层次上说,这种表现是李娟通过散文构建纯粹女性世界的一部分,更是她对当代边缘化人物的严肃思考。 艾成伟 胡昌平关键词:家庭本位 女性世界 文学史观的转变与多民族文学教学 2010年 中国文学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因此"中华多民族文学"的"多元一体"中的"一体"应有两个层面:一是统一在"中华"或"中国"上,二是统一在文学上,即文学性应该是第一位的,民族性只是第二位的。文学性是"中华多民族文学史"编写与教学中应该把握好的"度",只有把握好了这个"度",才能编写出真正意义上的"中华多民族文学史",才能够在教学实践中普及和强化"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普通高校的中国文学教学应逐步推进多民族文学的教学,在突出文学的民族性、地域性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其文学性,找到各民族文学在"中华多民族文学"中的坐标。 胡昌平关键词:多民族文学 教学 方略 文学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