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斌
- 作品数:51 被引量:174H指数:6
- 供职机构:三峡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 血浆脑钠肽正常水平对重度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2年
-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正常水平对重度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心功能分级为Ⅲ~Ⅳ级的CHF患者临床资料,对所有入选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根据首次入院时血浆BNP水平将患者分为BNP正常组(≤100 pg/mL)和BNP升高组(>100 pg/mL);根据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通过组间单因素比较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评价各因素对重度CHF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相关性。结果共592例重度CHF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平均随访2年。BNP正常组和BNP升高组分别为106例(17.91%)和486例(82.09%),存活组和死亡组分别为416例(70.27%)和176例(29.73%)。BNP正常组和BNP升高组全因死亡率分别为68.85%和24.91%。存活组与死亡组组间基线资料比较发现年龄、心力衰竭病程、收缩压、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血浆BNP正常患者人数构成比及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8项指标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浆BNP正常(OR=2.68,95%CI:2.47~2.84,P<0.01)、心力衰竭病程(OR=1.56,95%CI:1.41~1.68,P<0.01)、心功能分级(OR=1.79,95%CI:1.67~1.91,P<0.01)、LVEF(OR=0.91,95%CI:0.87~0.93,P<0.01)、LVEDd(OR=1.37,95%CI:1.25~1.42,P<0.01)以及β受体阻滞剂使用(OR=0.87,95%CI:0.82~0.94,P<0.01)与重度CHF患者死亡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对于重度CHF而言,血浆BNP水平正常患者较血浆BNP水平升高患者预后差,血浆BNP水平正常是影响重度CHF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胡斌周敬群
-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脑钠肽预后
- 白藜芦醇抑制高糖诱导的肾脏系膜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SV)对高糖诱导的大鼠肾脏系膜细胞HBZY-1 cells(MCS)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将对数生长期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高糖组、RSV组。各组细胞培养48 h后,利用MTT检测各组HBZY-1细胞增殖;RT-PCR检测Wnt、?-catenin、Collagen-Ⅳ、TNF-?、IL-6和MCP-1基因表达;ELISA检测TNF-?、IL-6和MCP-1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Wnt、?-catenin和Collagen-Ⅳ蛋白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细胞增殖率、Wnt、?-catenin、Collagen-Ⅳ、TNF-?、IL-6和MCP-1表达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与高糖组相比,RSV组细胞增殖率、Wnt、?-catenin、p-p65、Collagen-Ⅳ、TNF-?、IL-6和MCP-1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RSV可通过抑制炎症而减轻高糖诱导的肾脏系膜细胞增殖,其机制与抑制Wnt/?-catenin/p65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 黄亮刘辉李建伟胡斌
- 关键词:白藜芦醇WNT/Β-CATENIN
- 雌激素对兔腹主动脉球囊损伤反应的影响
- 2009年
-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兔腹主动脉球囊损伤反应的影响。方法日本雌性和雄性大耳白兔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干预组,每组雌、雄各10只。假手术组行股动脉切开术,另两组以球囊导管损伤兔腹主动脉内膜,制作球囊损伤模型,干预组每天肌注17-β雌二醇(17-βE_2、100μg/kg),另两组每天肌注300μl棉子油。2周后,测定NO和内皮素(ET-1)后;动物处死取腹主动脉标本,作病理学切片,HE染色,测定内膜面积、中膜面积、内膜面积/中膜面积比值;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增殖细胞核抗原,并计算其增殖指数(PI)。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干预组雄性兔和对照组雄、雌性免血管壁增厚、管腔变小,NO含量下降(P<0.01),ET-1含量上升(P<0.01),干预组雌性兔变化不显著(P>0.05)。干预组雄性兔和对照组雄、雌性兔ET-1、内膜面积、中膜面积、内膜面积/中膜面积比值、PI均较假手术组增加(P<0.01),而干预组雌性兔ET-1较假手术组无显著变化(P>0.05)。内膜面积、中膜面积、内膜面积/中膜面积比值、PI虽较假手术组增加(P<0.01),但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雌激素对雄性兔血管球囊损伤无干预作用,对雌性兔血管球囊损伤有保护作用。
- 向常清黄岚晋军周敬群胡斌杨维华宋耀明宋明宝
- 关键词:雌二醇雌激素替代疗法主动脉血管成形术
- 单腔中心静脉导管引流32例心包积液的体会被引量:4
- 2002年
- 目的:探讨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心包积液的疗效。方法:1995年以来我们对32例心包积液患者采用Seldnger法穿刺,在心包腔留置单腔中心静脉导管,进行心包积液引流及心包腔内药物注射。结果:本组病例除1例不明原因心包积液患者因心包增厚、钙化严重,穿刺针无法穿过心包而失败外,其余病例心包穿刺置管均成功,心包积液引流彻底,心包压塞症状消失,疗效显著。除各有1例阵发性房颤、短阵频发室性早搏外无其它严重合并症。结论:心色积液单腔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安全、方便,无严重并发症.且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胡斌周敬群李书国李俊明杨蓉吴平周军
- 关键词:心包积液引流导管留置
- 缬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 2003年
- 目的 观察缬沙坦 (Valsartan)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 6 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组和对照组各 30例 ,在基础治疗 1周后 ,缬沙坦组加用缬沙坦胶囊 80mg ,1次 /d治疗 ,对照组继续基础治疗 ,疗程 12周。观察 6 0例病人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血压、心率 (HR)、心脏指数 (CI)、左室射血分数 (LVEF)、6min步行距离的变化。结果 缬沙坦组临床显效 5 0 % ,有效 4 3.3% ,总有效率 93.3% ;对照组临床显效 33.3% ,有效 4 6 .7% ,总有效率 80 %。组间比较LVEF、LVEDV、LVESV、CI及 6min步行距离缬沙坦组均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缬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安全可靠。
- 李书国张俐周敬群胡斌李俊明
- 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安全性
- NGAL变异值在成人危重病患者急性肾损伤中的早期诊断价值
- 2019年
- 目的讨论NGAL变异值在成人危重病患者急性肾损伤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50例我院成人危重病患者,在入院后对患者进行24 h、48 h的血浆NGAL检测,并连续检测每小时的尿量、胱抑素C、肌酐等的情况。计算患者的NGAL变异值。结果根据研究发现,有34%的成年危重病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在ICU住院期间,患者的NGAL变异值随着患者的急性肾损伤的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8 h血浆NGAL变异值是判断患者是否发生急性肾损伤的标示物。结论在成人危重病患者中使用NGAL变异值能够检测出是否发生急性肾损伤,并了解发病的严重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王娟胡斌陈林林
- 关键词:急性肾损伤早期诊断价值
- 过表达SIRT1抑制脂多糖诱导的胰岛β细胞炎症因子表达及NF-κB信号通路激活被引量:9
- 2019年
- 目的研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胰岛β细胞炎症因子表达及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激活的影响。方法用LPS处理胰岛β细胞,qRT-PCR和Western blot测定细胞中SIRT1表达变化。用pcDNA3.1-SIRT1慢病毒感染胰岛β细胞,qRT-PCR检测细胞中白细胞介素-6(IL-6)mRNA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Bcl-2相关X蛋白(Bax)、活化型Caspase-3(cleaved Caspase-3)、核因子-κBp65亚型(NF-κBp65)、Toll样受体4(TLR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LPS处理后的胰岛β细胞中SIRT1表达水平降低。pcDNA3.1-SIRT1慢病毒感染可以提高LPS条件下胰岛β细胞中SIRT1表达水平。LPS处理后的胰岛β细胞中IL-6 mRNA和TNF-αmRNA表达水平升高,凋亡率升高,细胞中Bax、Cleaved Caspase-3、NF-κBp65、TLR4蛋白表达升高。过表达SIRT1可以降低LPS条件下胰岛β细胞中IL-6 mRNA和TNF-αmRNA表达水平,抑制细胞凋亡,减少细胞中Bax、cleaved Caspase-3、NF-κBp65、TLR4蛋白表达。结论 SIRT1减少LPS诱导的胰岛β细胞炎症因子表达并下调细胞中NF-κB信号激活水平。
- 简磊胡斌高明杰
- 关键词:胰岛Β细胞SIRT1炎症
- 股动脉穿刺部位选择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研究和评价股动脉穿刺位置的高低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无高血压拟单纯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术前仅服用拜阿斯匹林,共317例,随机分为3组,采用Seldinger’s技术,进行股动脉高位、中位、或低位穿刺(血管穿刺内口至腹股沟韧带距离分别为0.1~1.5cm、1.6~2.5cm、〉2.5cm),穿刺后测量证实穿刺位置,分析穿刺位置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结果与股动脉高位穿刺相比,中位和低位穿刺显著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P〈0.05),随年龄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增加。操作手法正确时,术中穿刺次数增加并不显著增加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结论股动脉穿刺的位置过低和年龄显著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
- 胡斌周敬群向常清
- 关键词:股动脉穿刺并发症
- 室房传导对正常人心房肌电生理特性及窦房结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探讨室房传导(VAC)对正常人心房电生理特性和窦房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33例成功行左侧旁路射频消融根治术的健康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心室起搏随机分为1∶1VAC组以及非1∶1VAC组。分别观察心室和心房起搏1h后,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心房激动时间(A2)和心肌波长指数(WLI)发生的变化。结果:心室起搏,若存在1∶1VAC,AERP缩短,A2延长,WLI减小;心房起搏则能纠正上述变化。若无1∶1VAC,则AERP,A2和WLI均无明显变化。比较1∶1VAC组与非1∶1VAC组发现,心室起搏对2组研究对象心房肌AERP,A2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1∶1VAC组的WLI显著小于非1∶1VAC组(P<0.05),同时,持续心房起搏或心室起搏呈1∶1VAC时,均可对窦房结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VAC使窦房结功能正常人的心房肌电不稳定性增加,并可抑制窦房结功能,使房性心律失常容易发生。
- 周敬群曾秋棠胡斌李书国彭万军朱平吴平
- 关键词:室房传导心房电生理窦房结
- 功能代谢组学在急性肾损伤中的作用
- 2023年
-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由多因素引起的肾功能急速下降的临床综合征。AKI发病机制复杂,且在临床上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功能代谢组学探究AKI的发病机制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与传统代谢组学不同,功能代谢组学可在疾病发现差异代谢物基础上,明确阐明疾病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本文结合近几年研究成果,总结了代谢组学几大分支在AKI中的研究进展,重点探讨了各代谢物调控分子通路变化,以期为AKI的早期预防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李惠敏朱杰夫胡斌宋志霞
- 关键词:急性肾损伤糖代谢脂代谢氨基酸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