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良芳
- 作品数:14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湖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深圳市功能高分子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电气工程更多>>
- 可聚合非离子乳化剂对丙烯酸酯乳液性能的影响被引量:5
- 2012年
- 采用半连续聚合工艺,使用可聚合非离子乳化剂烯丙氧基壬基酚聚氧乙烯(10)醚(ANPEO10)制备了聚丙烯酸酯乳液,讨论了不同乳化剂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并用常规非离子乳化剂壬基酚聚氧乙烯(10)醚(OP-10)作对比。结果表明:ANPEO10乳化体系比OP-10乳化体系的反应活化能小、粒径大、粘度变化幅度大;用可聚合乳化剂ANPEO10提高了乳胶膜的耐水性和耐溶剂性。
- 范念念叶青翟良芳管蓉
- 关键词:丙烯酸酯乳液
- 水性环氧树脂乳液的制备与性能被引量:1
- 2012年
- 采用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引入极性基团羧基,然后用三乙胺中和成盐,加水相反转,得到水性环氧树脂乳液。分别讨论了反应温度、溶剂、中和剂等条件对反应的影响;研究了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BPO)用量对乳液黏度、粒径和稳定性的影响。以DO4为水溶性固化剂,探讨了固化剂用量和烘干温度对胶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110℃,采用正丁醇和丙二醇甲醚溶解环氧树脂,并使用三乙胺为中和剂时,得到的乳液性能较好。随引发剂用量的增大,黏度降低。乳液具有良好的稀释、冻融和贮存稳定性。当固化剂用量为15%,烘干温度为80℃时,制得的胶膜综合性能较好。
- 翟良芳赵倩范念念王晓莉鲁德平
- 关键词:水性环氧树脂乳液稳定性
- 核壳型乳胶粒的聚合机理及制备方法被引量:1
- 2011年
- 介绍了核壳型乳胶粒的聚合机理,重点叙述了互穿聚合物网络(IPN)机理的分类,详细说明了核壳型乳胶粒的制备方法,提出了核壳乳液聚合的发展方向。
- 翟良芳叶青查尚文管蓉鲁德平
- 硅酸盐无机胶粘剂的研究进展
- 硅酸盐胶粘剂以其优异的粘接性能和耐高温性能,在金属、玻璃、陶瓷等材料的生产和粘接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系统地综述了3类新型硅酸盐无机胶粘剂,及其在模具铸造、陶瓷及陶瓷复合材料、涂料等方面的应用,并对粘接机理做了简要的...
- 郭普生翟良芳尚文管蓉
- 关键词:硅酸盐胶粘剂无机胶粘剂耐高温性粘接强度陶瓷复合材料
- 功能单体和有机—无机复合改性丙烯酸酯乳液
- 丙烯酸酯乳液是一类易于制备、环保性强的乳液。近年来,为了得到综合性能更好的产品以适应各种生产的需要,关于丙烯酸酯乳液的改性研究越来越多,其中功能单体和有机-无机复合改性的应用较为广泛。本论文采用半连续预乳化的方法,以过硫...
- 翟良芳
- 关键词:马来酸二丁酯有机-无机复合改性丙烯酸酯乳液
- 文献传递
- 丙烯酸及衣康酸酯对纯丙乳液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12年
- 采用半连续预乳化的聚合方法,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丁酯(BA)为主单体,烯丙氧基壬基酚聚氧乙烯(10)醚硫酸铵(DNS-86)作为可聚合乳化剂制备了纯丙乳液,研究了三种功能单体丙烯酸(AA)、衣康酸单丁酯(MBI)及衣康酸二丁酯(DBI)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使用其他功能单体,DBI作为功能单体时的乳液性质比较好,适宜的用量为单体总量的1.5%。
- 王晓莉李跃英袁婷婷翟良芳范念念管蓉
- 关键词:丙烯酸酯乳液
- 丙烯酸酯微乳液动力学研究
- 2013年
- 采用一次投料法,以烯丙氧基壬基酚聚氧乙烯(10)醚硫酸铵(DNS-86)和辛基酚聚氧乙烯(10)醚(OP-10)为乳化剂制备了固含量为10%的纯丙微乳液,对其聚合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对纯丙微乳液聚合反应的最终转化率没有影响;整个反应过程不存在恒速期;但随温度的升高乳胶粒粒径减小,反应速率增快,乳液的聚合稳定性下降;纯丙微乳液聚合成核方式主要以胶束成核为主。
- 孔志祥范念念王晓莉翟良芳
- 关键词:纯丙微乳液动力学转化率粒径
- 纳米材料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2年
- 对用于改性环氧树脂(EP)的纳米材料的种类与基本性质,纳米材料在EP中的分散技术以及纳米材料改性EP的机理进行了综述,并对纳米材料改性EP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 查尚文李福志翟良芳熊和建管蓉
- 关键词:纳米材料
- 磷酸化EVOH/DGEBA/PPA交联质子交换膜的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为了研究适用于高温低湿环境下的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本文采用了一种新型交联试剂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型环氧树脂(DGEBA),按照一定配比对乙烯-乙烯醇的嵌段共聚物(EVOH)进行适度交联,引入多聚磷酸(PPA)对交联膜进行磷酸化,制备了磷酸化EVOH/DGEBA/PPA交联膜。通过傅里叶红外(FTIR)、X射线衍射(XRD)和质子电导率等测试对膜的性能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膜成功地进行了交联反应和磷酸化反应;交联反应使膜的热稳定性和氧化稳定性得到改善;随磷酸化时间的增加,膜的离子交换容量值和电导率增加,但氧化稳定性有所降低。在相对湿度为60%时,膜的质子电导率要高于Nafion膜,所研制的膜有望在高温低湿环境下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使用。
- 王姝珊翟良芳刘剑洪李翠华管蓉
- 关键词:乙烯-乙烯醇共聚物交联磷酸化质子交换膜
- DSC测定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中水的状态
- 2014年
- 为了探索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中水的存在状态及其对膜的质子传导性能的影响,以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型环氧树脂(DGEBA)为交联试剂,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制备了磷酸化乙烯-乙烯醇的嵌段共聚物(EVOH)/DGEBA/多聚磷酸(PPA)的交联膜。介绍了用低温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该膜中自由水和结合水含量的方法,即通过DSC图谱总的吸热峰的积分面积得出总的焓变,由总的吸热峰在基线与切线间所夹右半部分的积分面积得出自由水的焓变,从而测得所制备的质子交换膜中的自由水和结合水含量。膜的离子交换容量(IEC)值及质子电导率分别采用酸碱滴定法及交流阻抗法测量。结果表明:随着膜在PPA中处理时间的增加,膜的吸水率、自由水的含量和键合水的含量都呈上升趋势,但自由水增长率大于键合水;膜的IEC值和质子电导率也随自由水含量的增加而增大;自由水含量的增加使膜的质子传导能力增强。
- 路国红袁园翟良芳夏兰君
- 关键词:质子交换膜结合水离子交换容量质子电导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