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世和
- 作品数:29 被引量:106H指数:6
-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乌鲁木齐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1019名新疆回族儿童睡眠障碍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1019名新疆回族儿童睡眠障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07年3—12月在新疆乌鲁木齐市米东区、达坂城区和昌吉市回族聚居区随机整群抽取1019名6—14岁小学生,在严格质量控制下由调查者对家长进行儿童睡眠障碍的问卷调查。结果发出调查问卷1094份,符合条件问卷1019份,其中473名男生,546名女生。本组儿童中,睡眠障碍总发生率为28.16%,其中男、女童分别为29.18%和27.29%,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46,P〉0.05);不同年龄儿童的睡眠障碍发生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533,P〈0.01)。影响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为睡前看电视、睡前饮食、睡眠潜伏期、居室环境、喂养方式、家族打鼾史、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结论目前新疆回族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应引起儿科、儿童保健工作人员及儿童家长的重视。提高儿童父母的自我保健意识,控制危险因素,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和治疗。
- 钟莉塔吉古丽.阿不扎热瞿世和
- 关键词:睡眠障碍发生率影响因素
- 乌鲁木齐市88例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状况调查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HIV感染者进行抗病毒治疗状况,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88例HIV感染者进行单独面访,同时收集相关的实验室结果和诊疗记录,所获资料采用Excel录入,用SPSS1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8例HIV感染者中有21例HIV感染者接受免费的抗病毒治疗,占23.9%。应进行抗病毒治疗人数为39人,未治疗23人,占59.0%。未治疗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困难(57.1%)和自认身体健康(23.8%)。能90%~100%坚持服药的占71.4%,50%~90%间断服药的占23.8%,<50%间断服药的占4.8%,间断服药的主要原因为机会性感染和不良反应。结论:为符合接受免费治疗的HIV感染者提供医疗救助,提高依从性。
- 张荣民冯雪王亚丽瞿世和
- 关键词:艾滋病抗病毒治疗
- 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HIV感染者卫生服务需要、利用和医疗费用的调查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的卫生服务需要、利用和医疗费用,为制定维吾尔族HIV感染者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77例维吾尔族HIV感染者进行单独面访,同时收集相关的实验室结果和诊疗记录,所获资料采用Excel 2003录入和分析。结果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HIV感染者两周患病率为76.6%,慢性病患病率为46.8%;两周就诊率为75.3%,两周患者未就诊率为39.0%,58.3%因经济困难未就诊;住院率为31.2%,应住院而未住院比例为31.4%,因经济困难未住院的占72.7%;次均门诊医疗费用为121元,次均住院医疗费用为6 874元。结论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HIV感染者的卫生服务需要和利用量大,经济负担重,卫生部门应针对其卫生服务特点及早制定相应对策,建立医疗救助机制满足其卫生服务需求。
- 张荣民冯雪王亚丽瞿世和
- 关键词:卫生服务
- 乌鲁木齐市天山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7种慢性病患病现状调查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天山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情况以及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符合当地实情的社区老年人慢性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编问卷对天山区840例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7种慢性病患病现状及相关因素调查,并进行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被调查老年人慢性病的患病率为78.1%;7种慢性病患病顺位依次为:高血压(59.6%)、冠心病(37.9%)、糖尿病(24.6%)、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1.8%)、脑卒中(4.1%)、恶性肿瘤(1.3%)、哮喘(1.0%);不同文化程度的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老年人慢性病的患病率最高;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民族老年人慢性病的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28.5%的老年人患2种慢性病,有19.1%的老年人患3种及以上慢性病;多因素分析显示:超重等多种危险因素在老年人中存在。结论老年人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病率较高,同时患2种及以上慢性病的老年人较多,老年人存在多种慢性病危险因素。
- 刘冰瞿世和
- 关键词: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现状
- 乌鲁木齐市儿童看护人计划免疫相关的知识和态度调查被引量:15
- 2009年
-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儿童看护人对计划免疫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和态度,为促进计划免疫工作和实施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乌鲁木齐市10个区县81个街道办事处中,每个街道办事处随机抽取10名儿童看护人,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与计划免疫相关政策的知晓率为70.87%。与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73.58%。调查对象普遍对计划免疫的态度较积极。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之间,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孩子父母和祖父母之间,不同学历程度人群之间比较,对计划免疫的相关知识得分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文化程度较低人群和流动人口对计划免疫知识的健康教育力度,以提高群众参与计划免疫的主动性及疫苗接种率。
- 张荣曾红王君王培生玛依努尔瞿世和
- 关键词:知识
- 伊宁县5岁以下儿童出生缺陷的调查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掌握伊宁县存活至今的5岁以下儿童(出生于2003年7月1日~2008年6月30日之间)通过临床肉眼观察即可诊断的出生缺陷的基本信息、顺位情况及影响因素,为下一步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及制定优生政策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对伊宁县5岁以下儿童进行普查。调查员根据各乡计划生育专干提供的调查对象的名单,对调查对象进行入户问卷调查,采用EpiDate3.0数据处理软件,将获得的资料建成数据库,进行数据整理。结果:本次调查5年的31771名儿童中,男性16433例,女性15338例;其中存活出生缺陷儿童64例,男性34例,女性30例,总发生率2.01‰,男2.07‰,女1.96‰,此次调查出生缺陷的顺位为:以唇腭裂为首位;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为第二位;唇裂、短肢畸形为第三位;脑积水、唐氏综合症为第四位;脊柱裂为第五位。单纯出生缺陷患儿62例,占96.88%,多发出生缺陷患儿2例,占3.12%。出生缺陷儿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达1.13∶1。产妇年龄≥35岁组,出生缺陷发生率达5.06‰;产妇年龄<20岁组,出生缺陷发生率达到0.93‰。出生缺陷发生率城镇为0.19‰,农村为1.83‰。维吾尔族发生率2.92‰,汉族发生率0.86‰。结论:伊宁县5岁以下儿童出生缺陷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镇,维族高于汉族。随着产妇年龄的增加,出生缺陷发生率有增加趋势。所以应针对发生率高的出生缺陷种类,加强孕期保健的管理,广泛开展优生和保健知识宣传,以进一步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
- 钱芳瞿世和信玉山
- 2003—2005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团场居民死因分析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 通过对2003~2005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部分团场居民死亡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探讨影响兵团居民平均寿命的主要死因和死亡谱,为控制相关疾病、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用死亡率、死因别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年数等指标,分析居民死因。结果 兵团团场居民死亡率为572.93/10万,男性713.54/10万,女性422.25/10万;兵团居民前五位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疾病、损伤与中毒、传染病;潜在寿命损失年前五位依次为损伤与中毒、恶性肿瘤、传染病、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兵团居民平均期望寿命73.54岁,其中男性71.28岁,女性77岁;对居民期望寿命影响较大的主要死因顺位为循:吓系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疾病、损伤与中毒等,分别去除这些死因后,居民期望寿命分别增加5.79岁、2.9岁、2.87岁、2.01岁。结论 兵团居民死亡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中毒与损伤为主,这类疾病已成为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加强其防制,减少死亡和残疾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 李凡卡颜丙新瞿世和
- 关键词:潜在寿命损失年数团场新疆兵团
- 1218名医学生对艾滋病政策法规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
- 2010年
- 目的了解新疆医科大学医学生对艾滋病政策法规知识的认知情况,为今后开展相关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以班级为单位对新疆医科大学1218名医学生进行自填问卷调查,并对调查问题进行赋值,通过赋值的计算了解医学生对艾滋病政策法规知识的认知情况。结果医学生关于艾滋病政策法规知识的认知得分为3.02±1.63,从具体得分情况来看,男生得分为3.16±1.73,女生得分为2.93±1.67,男生得分高于女生(P〈0.05);汉族学生得分为3.46±1.67,而少数民族学生得分则为2.30±1.53,汉族学生得分高于少数民族学生得分(P〈0.05)。此外,医学生对艾滋病政策法规知识的知晓率在4.4%~62.6%之间。结论医学生对艾滋病政策法规知识的认知薄弱,根据男生和女生、汉族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在对艾滋病政策法规知识认知上的差异对医学生实行不同程度的艾滋病政策法规知识教育。
- 李明霞赵俊岭瞿世和
-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卫生政策法学医科
- 乌鲁木齐市收教女性高危人群梅毒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收容教育女性中高危人群梅毒感染情况,为制定防治规划和进行干预活动提供准确信息。方法:对乌鲁木齐市收容教育所2006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新入所的具有高危行为的女性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和行为学调查。结果:337例目标人群中,梅毒阳性反应者17例,梅毒阳性检出率5.04%。2006年、2007年和2008年梅毒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84%、1.91%、11.69%。维吾尔族梅毒感染率为25.80%(8/31),汉族为2.88%(8/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人群与商业性性伴发生性行为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高于固定性伴,与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从不使用安全套的比例高于商业性性伴,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06年~2008年乌鲁木齐市收教女性高危人群中维吾尔族女性感染梅毒的风险要高于汉族,高危人群在不同性伴间安全套使用率不平衡,与固定性伴容易忽视安全套的使用,应加强维汉双语宣传教育,防治梅毒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蔓延。
- 马玲马燕瞿世和
- 关键词:梅毒女性高危人群流行病学
- 艾滋病预防控制中的几个问题
- <正> 一、艾滋病的流行现状二、VCT——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三、HAART——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四、全球预防控制艾滋病的6项最佳实践五、中国预防控制艾滋病的“四免一关怀”六、艾滋病职业暴露的处理七、普遍性防护原则
- 瞿世和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