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贵玲

作品数:315 被引量:2,904H指数:33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2篇期刊文章
  • 61篇专利
  • 28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0篇天文地球
  • 24篇动力工程及工...
  • 15篇自动化与计算...
  • 12篇建筑科学
  • 11篇水利工程
  • 11篇农业科学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经济管理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矿业工程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文化科学
  • 2篇理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59篇地下水
  • 33篇地热资源
  • 29篇干热岩
  • 23篇新区
  • 22篇地质
  • 21篇热流
  • 19篇地热流
  • 18篇水资源
  • 18篇热系统
  • 17篇地热能
  • 16篇热泵
  • 16篇热储
  • 15篇土壤
  • 14篇地热系统
  • 14篇水化学
  • 13篇压裂
  • 13篇热田
  • 12篇地下水资源
  • 12篇数值模拟
  • 11篇深部

机构

  • 292篇中国地质科学...
  • 23篇中国地质大学
  • 20篇中国地质大学...
  • 18篇中国地质调查...
  • 12篇南京大学
  • 7篇浙江陆特能源...
  • 6篇中国石油大学...
  • 6篇河北省地矿局
  • 5篇东华理工大学
  • 5篇清华大学
  • 4篇成都理工大学
  • 4篇长江科学院
  • 4篇中国石化集团...
  • 3篇北京大学
  • 3篇厦门大学
  • 3篇中国地质环境...
  • 3篇青海省柴达木...
  • 3篇河北地质大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合肥工业大学

作者

  • 297篇王贵玲
  • 97篇蔺文静
  • 73篇张薇
  • 52篇马峰
  • 34篇刘志明
  • 31篇朱喜
  • 26篇刘彦广
  • 23篇王婉丽
  • 22篇刘峰
  • 16篇吴庆华
  • 16篇张发旺
  • 16篇陆川
  • 14篇邢林啸
  • 12篇范琦
  • 11篇高业新
  • 10篇陈浩
  • 10篇岳高凡
  • 8篇刘花台
  • 8篇刘庆宣
  • 7篇李元杰

传媒

  • 21篇地质学报
  • 19篇地球学报
  • 15篇水文地质工程...
  • 13篇中国地质
  • 11篇地学前缘
  • 10篇科技导报
  • 9篇干旱区资源与...
  • 7篇南水北调与水...
  • 5篇地质科技情报
  • 5篇地球科学
  • 5篇2005年全...
  • 4篇供热制冷
  • 3篇吉林大学学报...
  • 3篇现代地质
  • 3篇地质论评
  • 3篇中国沙漠
  • 3篇地质与资源
  • 3篇地下水
  • 3篇勘察科学技术
  • 2篇工程建设与设...

年份

  • 1篇2025
  • 16篇2024
  • 28篇2023
  • 20篇2022
  • 25篇2021
  • 29篇2020
  • 16篇2019
  • 12篇2018
  • 9篇2017
  • 7篇2016
  • 15篇2015
  • 13篇2014
  • 7篇2013
  • 8篇2012
  • 9篇2011
  • 8篇2010
  • 7篇2009
  • 14篇2008
  • 9篇2007
  • 8篇2006
3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在地下水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20
2007年
ArcGIS是目前世界具有代表性的地理信息系统,其强大的空间分析技术,在各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就空间分析技术在地下水评价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并在实际工作中成功地进行了研究区域的地下水评价,其高效特点使工作强度大大减小,是值得进一步推广的地下水评价方法。
陈浩胡燕王贵玲张薇蔺文静范琦侯新伟
关键词:ARCGIS地下水评价
碳中和目标驱动下地热资源开采利用技术进展被引量:44
2022年
碳中和、碳达峰需要能源供给领域的重大系统变革,地热能作为一种清洁低碳、稳定连续的非碳基能源,可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重要保障.本文简要介绍了中国地热资源赋存条件,就直接利用和地热发电分别综述了浅层-中深层地温能和水热型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技术和发展;重点介绍了地热制冷、重力热管、地热-太阳能联合发电等广受关注的新技术、新方向;展望了发展前景和研究开发方向,为相关的工程技术和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王贵玲陆川
关键词:浅层地温能重力热管
中国含偏硅酸(H2SiO3)、锶(Sr)类型天然矿泉水的分布特征
是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专题研究报告摘要。通过对典型天然矿泉水源的化学测试数据、所处的地球化学环境、地质背景的分析,研究了H2SiO3和Sr的分布特征与含水介质岩性,以及其地球化学特征。认为不同含水介质岩性与富含H2SiO3和...
安可士王贵玲刘庆宣
关键词:天然矿泉水偏硅酸
我国东南沿海干热岩赋存前景及与靶区选址研究被引量:71
2016年
干热岩资源是未来重要的清洁型能源,干热岩资源靶区选址是进行干热岩资源开发利用最基础的工作。本文在综合国内外相关干热岩开发项目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干热岩选址的地热地质学指标,并对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干热岩赋存背景进行论述,选取了广东阳江新州、广东惠州黄沙洞、雷琼断陷盆地、海南陵水等几个地区作为我国东南沿海干热岩开发的重点潜力靶区,在综合分析各靶区深部地热地质背景、深部热异常的基础上,建立了研究区深部温度场模型,进行了干热岩资源靶区选址对比研究,对下一步优先勘查靶区及勘查方案提出了建议。
蔺文静甘浩男王贵玲马峰
关键词:干热岩指标体系东南沿海
玛纳斯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化学和同位素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在水化学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该文运用~2H、~3H、^(18)O、^(14)C等同位素对玛纳斯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地表水与地下水以及地下水内部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1)从平原区上游至下游,地表水、地下水的TDS值逐渐升高(或平原区中游至下游基本不变)。随着TDS的增大,水化学类型由HCO_3—Ca—Mg水向SO_4—Cl—Na水演化,水质变差。2)地表水、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的δ~2H、δ^(18)O呈现出明显的分布规律。3)平原区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南部山区的大气降水,地表水是联系南部山区大气降水与平原区地下水的重要纽带。4)研究区内存在一条经由地表水与年龄相对较老的深层地下水的主要混合线。平原区上游的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地表水(或包括年龄相对较老的深层地下水)等经这条混合线混合形成;平原区中游的地下水主要由平原区上游的地下水与年龄相对较老的深层地下水等经这条混合线混合而成;平原区下游的浅层地下水主要由平原区中游的地下水经蒸发作用形成;而深层地下水则主要由混合作用形成。
刘志明王贵玲刘少玉陈德华王秀艳
关键词:地下水地表水补给来源同位素
对浅层地热能资源评价方法的一些看法被引量:6
2008年
非常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探讨浅层地热资源勘查、评价与利用的一些问题。近期我领导的科研小组,正在开展浅层地热资源利用的适宜性、场地勘查、动态监测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今天我代表科研小组讲三点看法:第一,关于浅层地热能的基本概念与内涵;第二,传统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产生的问题及浅层地热能的优势;第三,关于浅层地热能资源评价方法的建议。
王贵玲
关键词:资源评价方法地热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勘查地热资源利用
我国东部地热资源
我国东部是指东经105°~135°、北纬18°~55°领域内,包括东北三省、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湖南、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安徽、内蒙、陕西、四川、贵州、台湾等省市自治区,总面积约为480万平方公...
郑灼华烟献军阴红兵王贵玲刘庆宣
文献传递
浅层地热能研究现状及亟待开展的工作被引量:18
2007年
浅层地热能目前主要用于建筑物的供暖与空调,它是一种新兴的低运行成本、节能、环保型低品位热能利用技术。简要介绍了这项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
王贵玲蔺文静韩玉英范琦张薇
关键词:浅层地热能
一种热流法导热仪测试附件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热流法导热仪测试附件,涉及热导率测量领域。该附件作用于热流法导热仪上,所述热流法导热仪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平行设置的上散热器、上Peltier板温控系统、热板、样品、冷板、下Peltier板温控系统和下散...
陆川刘峰王贵玲张薇岳晨
河北平原地下水水化学演化被引量:15
2005年
河北平原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随着工农业迅速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开始大规模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造成河北平原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发生改变,从而引起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发生一系列演化。
陈浩王贵玲张薇范琦蔺文静
关键词:河北平原地下水开采水化学演化
共3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