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舒楠
- 作品数:24 被引量:81H指数:6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1.5T磁共振成像在检测裸小鼠胶质瘤原位成瘤模型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建立裸鼠脑胶质瘤原位移植瘤模型并进行1.5T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扫描,探讨1.5TMR在裸鼠颅内肿瘤成像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SHG-44细胞传代培养后,用微量注射器吸取肿瘤细胞悬液直接穿刺接种,在肿瘤细胞接种后15 d行1.5T MR扫描,裸鼠麻醉后置于小动物线圈采集图像,共扫描T1、T2增强及DTI序列,并利用影像工作站测量体积。而后取脑组织做病理切片,计算体积后行HE染色及CD34染色,与MR采集的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除去围手术期死亡2只裸鼠外,剩余的13只裸鼠在MR增强序列图像上均能见到肿瘤,成瘤率达100%,荷瘤裸鼠平均生存时间为25 d。在MR图像上测得的肿瘤体积为(29.41±10.95)mm3,组织切片测得的肿瘤体积为(26.57±9.70)mm3,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具有明显的相关性(r=0.985,P<0.01)。MR扫描的图像质量以T2加权和增强序列较好,DTI序列能够重建出裸鼠大脑白质纤维束分布情况。结论采用微量注射器直接建立裸鼠胶质瘤原位移植瘤模型简单快捷,成瘤率高。1.5TMR能无创性检测裸鼠脑胶质瘤成瘤情况,在T2、增强序列及DTI序列能获得质量较高的图像。
- 王舒楠王斌张伟国陈金华马长锁赵丽
- 关键词:裸鼠胶质瘤磁共振成像原位移植
- 人脐血内皮祖细胞Ferumoxides、P7228与Gd-BOPTA标记及体外MR成像研究
- 本文探讨Ferumoxides(FE)、P7228和Gd-BOPTA标记内皮祖细胞(EPCs)的方法,旨在明确标记EPCs的最佳磁性对比剂和最适扫描序列。指出,采用FE、P7228和Gd-BOPTA能安全、有效标记EPC...
- 王舒楠王博李雪陈金华张伟国
- 关键词:人脐血内皮祖细胞分子标记物
- 文献传递
- 高压氧治疗后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区神经发生及血液供应的变化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D)大鼠接受高压氧治疗后海马区神经发生及血液供应情况。方法实验设正常组、VD组、高压氧治疗(HBO)组,每组10只。40只大鼠进行VD造模,造模术后30d,选择大鼠20只随机均分为VD组和HBO组。其中,HBO组接受10d的高压氧治疗。CT灌注成像技术检测大鼠海马区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和平均通过时间(MTT);穿梭箱系统检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以主动回避反应(AAR)比率(完成AAR的次数/测试总次数)衡量;免疫组化检测海马齿状回(DG)巢蛋白(nestin)和微管相关蛋白doublecortin(DCX)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和HBO组比较,VD组海马区rCBV和rCBF下降,MTT延长(P<0.01)。正常组DG区颗粒下层弥漫分布较多nestin阳性细胞,其数目(131.98±13.24个)显著低于VD组(160.46±17.38个,P<0.01)和HBO组(167.82±15.49个,P<0.01)。DCX阳性细胞主要位于紧贴颗粒细胞层下的颗粒下区,VD组DCX阳性细胞(66.27±9.22个)显著低于正常组(123.74±16.90个,P<0.01)和HBO组(155.13±18.28个,P<0.01)。HBO组穿梭箱AAR比率(49.5%±9.3%)较VD组(27.5%±7.9%)显著增加(P<0.01),后者的AAR比率又较正常组(87.5%±7.9%)显著降低(P<0.01)。结论高压氧治疗能够改善VD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并促进海马区神经发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高压氧治疗提高VD大鼠海马区血液供应有关。
- 张涛王舒楠黄燕王景周姚凤华罗跃嘉王强
- 关键词:巢蛋白齿状回CT灌注成像
- 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评价脑胶质瘤微血管的实验研究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采用原位移植脑胶质瘤模型,探讨MR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weighted imaging,PWI)在评估肿瘤微血管生成的应用价值。方法 15只健康清洁级SD大鼠脑原位移植C6胶质瘤细胞建立胶质瘤模型,移植后的3天、7天、10天、15天、20天和25天行常规MRI及PWI,每个时间点扫描完毕后经4%多聚甲醛左心室灌注获取脑组织标本进行相关病理分析。结果移植后10天在MR T2WI上观察到高信号肿瘤形成,肿瘤在15~20天时间段内生长迅速,4个观察点(10天、15天、20天、25天)的肿瘤体积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胶质瘤生长区域在PWI上显示为高灌注,并且不同时间点间的相对脑血容量(rCBV)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染色显示肿瘤微血管多集中在肿瘤周边,不同瘤龄的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差异显著(P<0.0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染色阳性细胞见胞质内棕色或棕褐色颗粒,不同时间点脑组织标本的VEGF阳性细胞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检测时间点的rCBV和MVD值以及VEGF阳性细胞数之间均存在正相关。结论 rCBV值能较准确地反映肿瘤微血管的动态变化,与病理指标MVD以及VEGF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可以作为无创性指标术前评估胶质瘤微血管的生成情况。
- 方靖琴王舒楠陈金华张伟国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脑肿瘤脑胶质瘤肿瘤微血管
- 高压氧治疗后血管性痴呆大鼠梨状皮层神经发生和血液供应变化-CT灌注成像的研究
-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sscular dementia,VD)大鼠高压氧治疗后梨状皮层(piriform cortex,Pir)神经发生及血液供应情况。方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组)、血管性痴呆组(VD组)、血管性痴呆...
- 张涛王景周王舒楠王强王勇罗跃嘉
-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神经发生血液供应高压氧治疗CT灌注成像
- 文献传递
- 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评价大鼠胶质瘤新生血管的价值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分析大鼠C6脑胶质瘤新生血管与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定量参数r ADC动态变化特征,探讨DWI评价胶质瘤新生血管的价值。方法清洁级SD大鼠30只,建立大鼠C6胶质瘤原位移植模型,分别在移植肿瘤细胞后4、8、12、16、20、24 d行MR扫描并取大鼠脑组织行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观察肿瘤新生血管及DWI动态变化特征并分析MR数据与组织性参数相关性。结果 C6原位胶质瘤模型在30只SD大鼠颅内成功建立。T2WI肿瘤呈明显高信号;DWI可见明显弥散受限,并且随着移植时间的延长,肿瘤组织ADC不断升高(F=27.9,P<0.05)。DWI观察不同移植时间胶质瘤新生血管的变化,发现r ADC与胶质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呈显著正相关(R2=0.515,P<0.05);进一步分析不同血管新生类型与r ADC相关性,发现血管出芽、血管套叠与r ADC显著正相关(R2=0.586、0.537,P<0.05)。结论 DWI定量参数r ADC与C6胶质瘤MVD、血管出芽、血管套叠指数均表现出显著正相关性,可以有效地在体评价胶质瘤新生血管,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前景和价值。
- 杜学松童海鹏王舒楠吴昊郭宇张伟国
- 关键词:胶质瘤新生血管微血管密度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
- 个性化动态心脏的三维建模
- <正>对活体心脏进行动态数据化与三维建模,以期构建反映心脏生理功能和病理特征的个性化动态心脏三维模型。本实验利用后门控技术扫描完整心脏的CTA数据,按一个心动周期20个相等时间间隔时相点来重组20组连续断层数据,实现动态...
- 谭立文方彬吉李颖陈永林陈伟王舒楠吴毅张绍祥
- 文献传递
- 高流量吸氧对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比较高流量吸氧与正常呼吸状态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差异,探讨高流量吸氧对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132例患者采用Philips 256 CT行CT冠状动脉成像,其中71例给予高流量吸氧,61例正常呼吸。采用AW 4.4工作站行后处理冠状动脉血管重建。比较两组前瞻性心电门控完成扫描比例及图像的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和冠状动脉各节段图像质量评分。结果给予高流量吸氧患者的前瞻性心电门控完成扫描比例及图像质量评分明显高于正常呼吸者(P<0.05),但两组图像信噪比及对比噪声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流量吸氧可以在降低患者受辐射剂量的同时提高CT冠状动脉成像的质量,该方法简单易行,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冉启胜冷艾泠陈地友曹晖王舒楠陈金华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氧吸入疗法冠状血管造影术
- Gd-BOPTA标记对人脐血内皮祖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与MR成像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Gd-BOPTA标记人脐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的方法和对标记EPCs生物活性的影响,观察标记EPCs的体外磁共振成像特点。方法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EPCs。采用jetPEITM-FluoF介导Gd-BOPTA标记EPCs,比较不同标记浓度和标记时间对EPCs生物活性的影响,收集未标记细胞和标记24 h的细胞进行体外MR成像,比较不同浓度标记的细胞在不同扫描序列中的信号强度变化。结果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标记的EPCs胞质内可见绿色荧光颗粒,透射电镜可见胞质内散在分布许多Gd颗粒,颗粒主要位于胞质的细胞器如高尔基体周围以及附着在细胞膜内层上。Gd-BOPTA标记规律呈"抛物线"样,即随着标记浓度增高和标记时间的延长,细胞内聚集的Gd颗粒增多,细胞的标记率也增高,但在浓度为25μg/ml标记24 h标记率达峰值[(88.2±1.6)%]后,标记率逐渐降低。在标记浓度低于25μg/ml标记24 h时,对细胞的黏附能力、迁移能力及增殖能力均无影响(P>0.05)。在T1 WI序列最大相对信号强度出现在浓度为25μg/ml时,而后信号降低,与对照管相比差异显著(P<0.05),在T2 WI和T2*WI序列上相对信号强度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jetPEITM-FluoF可介导Gd-BOPTA有效地标记EPCs,对MR信号的影响主要为T1WI正性效应,最适标记浓度和最佳标记时间分别为25μg/ml、24 h。
- 王博方靖琴王舒楠陈金华李雪张伟国
-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细胞标记
- 大鼠C6脑胶质瘤血管生成的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研究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采用64层MSCT灌注成像(CTP)观测大鼠c6脑胶质瘤灌注参数的动态变化规律,探讨大鼠C6脑胶质瘤的血管生成特征。方法采用立体定向仪进行C6细胞脑内接种,建立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每次随机抽取10只接种鼠分别对应于5—9d、10~14d、15~19d3个时间段行CTP及病理学检查,观测大鼠c6脑胶质瘤血流灌注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大鼠脑内c6细胞接种后5~9d,瘤内CBF和CBV值即有增高,并随时间而继续上升,于10.14d达到高峰,并稳定在一较高水平,15~19d肿瘤CBF和CBV值有所下降。肿瘤PS值在5~9d内即有明显增高,10d以后继续增高,15d以后增高显著,并在20d内无下降趋势。而肿瘤组织的MTT不随时间的延长而发生变化。结论大鼠C6脑胶质瘤血管生成的上升时期在15d以内,采用该模型进行治疗研究时,干预时间点和观察时段应考虑其本身血管生成的特点。
- 王舒楠王毅李雪冉启胜陈金华张伟国
- 关键词:灌注成像胶质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