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乾
- 作品数:12 被引量:43H指数:4
- 供职机构:淮北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鸦胆子油乳肝动脉灌注联合碘油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2
- 2010年
- 目的探讨鸦胆子油乳肝动脉灌注联合碘油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163例原发性肝癌被分为2组,治疗组66例采用鸦胆子油乳肝动脉灌注联合碘油栓塞治疗,对照组97例采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治疗结束后评价两组的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33.33%和32.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4.8、4.1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0.5、1、2年生存率分别为86.36%、37.88%、15.15%和82.47%、35.05%、7.2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见明显的毒副反应,生活质量明显提高(P<0.05),而对照组毒副反应较大,且出现4例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鸦胆子油乳肝动脉灌注联合碘油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与TACE相似,但其能提高生活质量,且毒副反应较轻。
- 李心忠姜松岭王亚王立乾
- 关键词:鸦胆子油乳肝动脉灌注栓塞原发性肝癌
- 结肠癌致肠梗阻的CT诊断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结肠癌所致肠梗阻的CT诊断的优越性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2例经腹部CT检查证实为结肠癌引起的肠梗阻患者的CT资料,就32例患者的CT及腹部平片的病理表现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的32例结肠癌引起的肠梗阻患者中,根据材料判断肠梗阻的有无,判断肠梗阻的病因。32例患者在CT上都发现有肠壁增厚和肠腔狭窄、肠腔内软组织肿块影的表现,有2例发现缺血性结肠炎。结论:通过CT检查,能够对结肠癌引起的肠梗阻,进行有效的原因、部位、程度的诊断,为治疗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 袁海文许继姣汝海燕王立乾
- 关键词:结肠癌肠梗阻CT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T诊断及动态变化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CT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征象及动态变化。方法:收集我市2020年1月23日至2020年3月5日常规CT胸部扫描,经核酸检查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27例患者图像。分析其CT表现及随访动态变化。结果:病灶以肺外围背侧分布为主;长轴与胸膜平行为多见。病灶多见为多叶多灶分布斑片状病灶;病灶多数出现磨玻璃病灶。病灶内血管穿行清晰;也可表现为磨玻璃病灶与实性病灶共存,也可表现为实性病灶。结节伴晕征.铺路石征:表现磨玻璃密度内见多发细网格密度增高影,空气支气管征。病变沿着支气管间质分布。炎症病变使肺动脉增粗。病变先密度低逐渐增高,出现纤维变,再减低吸收。可出现此消彼长现象。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多累及双肺,表现形式多样,且影像演变迅速,有一定特征, CT可以清楚观察小病变及病变的变化。对临床治疗提供关键作用。
- 祝洪福赵伟王立乾陈龙
-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CT征象
- 64排螺旋CT脑血管成像在烟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 CTA)在烟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CT平扫和CTA检查的16例烟雾病患者资料,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脑出血8例,脑梗死2例,脑出血及脑梗死2例,脑萎缩及脑出血2例,2例未见明显异常。 CTA显示双侧大脑前中动脉狭窄、闭塞4例,单侧3例。双侧颈内动脉、大脑前、中动脉C1段、A1或A1-A3段、M1段不同程度狭窄、闭塞9例。合并大脑后动脉狭窄3例。16例均显示脑底异常血管网。侧支血管表现为相应血管及其分支粗大、增多,迂曲延长。结论:CTA可提供烟雾病确切的诊断,是一项实用、有效的技术,对烟雾病分析评价有重大临床价值。
- 祝洪福任千里张芳王立乾
- 关键词:脑底异常血管网病64排螺旋CT侧支血管血管造影
- 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及文献复习
- 2007年
- 目的探讨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H)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3例PNSH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3例患者均在活动状态下起病,主要临床表现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1例有意识障碍。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位于中脑周围的脑池内,全脑血管造影(DSA)无阳性发现,采用保守疗法无再出血、症状性脑出血痉挛和脑积水等并发症。结论PNSH是一种临床症状轻且预后佳的特殊类型的SAH,CT具有特征性表现,CT血管造影(CTA)或DSA检查阴性可确诊本病。
- 陈卓刘艳孟庆森黄辉赵德明王立乾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CT脑血管造影
- 脾功能亢进部分脾动脉栓塞介入治疗(附21例报告)
- 2004年
- 目的:探讨脾功能亢进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的意义及方法。方法:脾功能亢进21例,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行脾动脉栓塞术治疗,治疗前后测定血细胞数量,B超和CT观察脾脏大小改变。结果:脾动脉栓塞术后,24h、1周、4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均较栓塞前明显升高。16例脾栓塞面积在40%-70%,1例80%,4例<40%,术后1月B超和CT复查脾脏都有不同程度缩小,内可见均一低密度梗死区。结论:脾动脉栓塞是治疗脾功能亢进安全、有效的方法。
- 刘临王立乾周方保
- 关键词:脾功能亢进部分脾动脉栓塞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
- 14例青年出血性卒中临床及DSA分析
- 目的探讨DSA对青年出血性卒中病因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青年出血性卒中患者临床及DSA检查结果。结果14例患者DSA检出动脉瘤5例,动静脉畸形4例;占全部病例64.29%;主
- 孟庆森王立乾李晓民刘临江四清于成赵德明
- 文献传递
- 超选择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探讨
- 2004年
- 目的:探讨肝血管瘤介入治疗方法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12例肝血管瘤经股动脉插管,肝动脉造影后,采用超液态碘化油及平阳霉素混合乳剂进行瘤体栓塞治疗。随访6-24月。结果:本组病例典型瘤体均有明显改变,造影示“早出晚归”征象均有不同程度减少,其中8例瘤体缩小50%以上,异常血管湖消失。术后反应轻,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结论: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方法简单,安全有效,动脉内栓塞是治疗肝血管瘤的理想方法。
- 周方保刘临王立乾
- 关键词:超选择动脉栓塞介入治疗肝血管瘤肝动脉造影
- 鸦胆子油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疗效探讨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探讨中药鸦胆子油经肝动脉栓塞治疗肝癌患者的疗效。方法:鸦胆子油经肝动脉栓塞治疗62例肝癌。1.5~2月左右重复介入治疗1次。经2~5次的重复治疗后。根据血管造影和CT复查测量肿瘤大小的变化。结果:治疗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7.4%、41.9%和25.8%。肿瘤缩小50%以上占64.5%。缩小30%~50%占27.4%。肿瘤血管明显减少38例,部分减少11例。AFP下降率为79%。无骨髓抑制,部分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明显改善。结论:鸦胆子油在经动脉栓塞治疗肝癌有确切疗效,具有抗癌、低毒、栓塞和留滞于肿瘤局部的突出特点,是肝癌介入治疗比较理想的中药制剂。
- 祝洪福任千里王立乾陈龙赵伟
- 关键词:鸦胆子油肝癌栓塞疗效
- 64排螺旋CT动脉成像技术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动脉成像(CTA)技术在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行64排螺旋下肢动脉血管成像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的患者41例,采用自动触发技术扫描,观察CT增强后二次扫描下肢动脉远段小血管的显示情况,CTA重建采用最大密度投影、容积重建。结果 41例病变血管均能清晰、完整地显示,血管呈广泛不规则狭窄、闭塞,伴有管壁不同程度的钙化及侧支循环血管。第一次扫描15支足背动脉未显影,16支足底动脉未显影,第二次9支足背动脉不显影,8支足底动脉未显影。结论 CT血管造影在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具有很高的价值,特别是对小腿血管显示。
- 祝洪福任千里王立乾陈龙
- 关键词:血管造影术闭塞性动脉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