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磊

作品数:9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同仁医院院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蛋白
  • 2篇蛋白沉积症
  • 2篇血管
  • 2篇伤患者
  • 2篇凝血
  • 2篇沉积症
  • 2篇创伤
  • 1篇动脉
  • 1篇动脉血
  • 1篇动脉血管
  • 1篇多发伤
  • 1篇心肺
  • 1篇心肺复苏
  • 1篇胸部
  • 1篇胸部创伤
  • 1篇休克
  • 1篇学法
  • 1篇血管成像
  • 1篇血管成像检查
  • 1篇血管内凝血

机构

  • 9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王磊
  • 4篇曹秋梅
  • 2篇刘红刚
  • 2篇胡蓉
  • 2篇刘文斌
  • 2篇徐文
  • 2篇李建忠
  • 2篇司晔巍
  • 2篇韩德民
  • 2篇周开国
  • 2篇张丽
  • 1篇王建
  • 1篇付研
  • 1篇昝芳
  • 1篇王大为
  • 1篇马炳辰

传媒

  • 1篇中国药事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血栓与止血学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国急救复苏...
  • 1篇2010全国...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1
  • 3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多发伤中颈椎损伤患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多发伤病例中发生颈椎和/或颈髓损伤患者早期诊断及治疗。 方法:对55例多发伤中颈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随访3-12月清醒患病例中:24例初诊发现者Frankel评分达E...
王磊付研
关键词:颈髓损伤急症处理重症监护
类脂蛋白沉积症喉部表现与处理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索类脂蛋白沉积症喉部特征与处理。方法以持续性声音嘶哑为主要表现的类脂蛋白沉积症患者16例,其中10例于婴儿期发病(4例为出生后即出现)。患者还均伴有上眼睑改变,13例于6~8岁后发现。对患者喉部特征,全身表现,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喉部治疗策略进行研究。结果16例患者中有2例为兄妹关系,2例为姐妹关系。15例(93.8%)为重度嘶哑,1例为中度嘶哑;频闪喉镜见声带、杓问区黏膜不规则淡黄色物质沉积、增厚,黏膜波明显减低甚至消失。13例(81.3%)患者伴口腔黏膜改变。所有患者上眼睑边缘均发现半透明串珠形丘疹样改变。14例(87.5%)患者面部及四肢皮肤出现不同程度增厚或瘢痕样改变。眼睑及咽喉部病理示上皮下固有层大量均质粉染物质沉积,过碘酸雪夫反应阳性、刚果红染色阴性。8例重度嘶哑患者(10例次)全麻下行喉显微手术去除沉积物质,术后嗓音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喉部黏膜透明样变性物质沉积(最早发生于婴儿期)导致声音嘶哑为类脂蛋白沉积症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还可以并发全身其他部位黏膜及皮肤改变。通过显微手术去除声带病变有助于改善发音功能。
徐文王磊张丽刘红刚昝芳胡蓉刘文斌韩德民
关键词:喉疾病声嘶
基于问题的教学法结合情景教学法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心肺复苏中的应用与评价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观察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结合情景教学法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2021—2022年轮转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40名为研究对象,其中2022年学员20人采用基于问题的教学法(PBL)为观察组,2021年学员20人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为对照组。结束轮转出科前分别对两组学员进行专业知识考核、心肺复苏技能考核、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OSCE)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评分(CTDI-CV)。结果两组学员出科前的基础理论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生出科前心肺复苏术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员出科时OSCE总评分及紧急情况判断及处置、沟通能力两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员出科前CTDI-CV总评分及寻找真相、分析能力、批判思维自信心及认知成熟度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开放思想、系统化能力、求知欲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结合情景教学法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心肺复苏培训中,更有利于学员心肺复苏的掌握,培养其全面分析、独立判断、开拓思维、紧急处置等综合能力素质。
王磊曹秋梅王大为周开国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心肺复苏
院前使用血凝酶或氨甲环酸对颅脑损伤患者止血效果及预后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探讨院前使用血凝酶或氨甲环酸对颅脑损伤患者止血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本院神经外科住院部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12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血凝酶组和氨甲环酸组,各62例。血凝酶组院前使用血凝酶进行止血治疗;氨甲环酸组院前使用氨甲环酸进行止血治疗。结果:血凝酶组平均出血量明显少于氨甲环酸组,治疗前,两组H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b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血凝酶组Hb水平较氨甲环酸组明显增高,P<0.05。治疗前,两组HCT、Fib、APTT、PT、PA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CT、PAR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两组治疗前后Fib、APTT、P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凝酶组HCT、PAR水平较氨甲环酸组明显增高,P<0.05,两组Fib、APTT、P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凝酶组再出血率、预后不良率为1.61%、22.58%,明显低于氨甲环酸的11.29%、40.32%,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院前使用氨甲环酸比较,血凝酶对颅脑损伤患者止血效果更满意,有利于更明显降低再出血风险,改善预后状况,且不增加血栓性疾病的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王磊周开国李建忠
关键词:颅脑损伤血凝酶氨甲环酸止血预后
能谱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联合血清Lp(a)、Vaspin、Copetin水平检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能谱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CTA)检查联合血清脂蛋白a[Lp(a)]、脂肪型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和肽素(Copetin)水平检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该院收治的132例ACS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6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63例]和8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CCTA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及Lp(a)、Vaspin和Copetin水平检测;以临床最终结果为诊断标准,比较CAG和CCTA检查对罪犯血管的诊断结果,比较不同组间CCTA检查参数,以及Lp(a)、Vaspin和Copetin水平;建立Lp(a)、Vaspin及Copetin水平的二元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Lp(a)、Vaspin及Copetin联合检测对ACS的诊断效能。结果CAG和CCTA检查对罪犯血管的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CCTA检查对罪犯血管的诊断中,SAP组血管狭窄程度多<50%,以单支病变为主,而ACS组血管狭窄多>75%~99%,以多支病变为主,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CS组内,AMI组血管狭窄程度>75%~99%明显大于UAP组,UAP组罪犯相关血管多位于回旋支,而AMI组多位于前降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脂质斑块少见,ACS组脂质斑块和纤维斑块等非钙化斑块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中的AMI组与SAP组间Lp(a)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中的UAP组和AMI组Vaspin水平均明显低于SAP组,Copetin水平均明显高于S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CS组内,AMI组Vaspin、Copetin水平均明显低于U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p(a)、Vaspin及Copetin联合检测诊断患者是否发生ACS的曲线下面积为0.973(95%CI:0.953~0.993,P<0.01),其灵敏度为93.2%,特异度为97.7%,阳性预测值为98.4%,阴性预测值为90.2%,约登指数为0.91,正确指数为94.9%。结论CCTA检查联合血清Lp(a)、Vaspin、Copetin水平检测可有
王磊司晔巍曹秋梅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
不同播散性血管内凝血评分系统预测严重创伤患者死亡率临床价值比较
2019年
目的探讨不同播散性血管内凝血评分(DIC)系统预测严重创伤患者死亡率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468例严重创伤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日本卫生福利部评分(JMHW)、国际血栓形成和止血协会评分(ISTH)、日本急性医学协会(JAAM)、改良rJAAM(rJAAM)和韩国血栓形成和止血协会评分(KSTH)评估。观察5种DIC评分系统对28 d死亡率的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生存和死亡患者性别、创伤类别、受伤至救治时间、白细胞等项目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和死亡率患者年龄、ISS评分、SIRS、修正创伤评分、GCS评分、体温、心率、pH值、PaCO2、碱剩余、血红蛋白、ISTH、JAAM、rJAAM、KSTH和JMHW评分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以28 d死亡率为应变量,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值引入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5种DIC评分中,JMHW(OR=1.412,95%CI为1.212~1.627)、KSTH(OR=1.705,95%CI为1.308~2.224)、ISTH(OR=1.375,95%CI为1.147~1.648)和rJAAM(OR=1.201,95%CI为1.082~1.427)评分与28 d死亡率显著相关(P均<0.05)。受试者工作曲线显示JMHW预测28 d死亡率的AUC高于ISTH、rJAAM、KSTH评分。结论在严重创伤患者的DIC评分中,JMHW评分对28 d死亡率具有最佳的预测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王磊曹秋梅李建忠司晔巍
关键词:严重创伤评分死亡率
超声应用于胸部创伤的现状与进展被引量:5
2020年
胸部外伤是急诊常见的危重症,如何快速准确的评估成为急诊研究的重点。胸腔是体腔的一部分,由胸骨,胸椎和肋骨围成的空腔,外伤破坏胸腔结构的完整性,从而对其内的心、肺等器官造成损伤。由于超声波的特有物理特性,对于液体具有极强的敏感性,而气体则会阻挡超声波使得无法得到更深层次的影像,所以过去胸部曾是超声检查的禁区,仅应用于胸腔积液、纵膈积液等几种创伤疾病。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超声更多的应用于胸部骨折、皮下气肿及气胸等胸部创伤疾病的诊断。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肺挫伤是最常见的肺组织损伤,它的超声基础是局灶性的肺间质综合征,肺泡腔内气体减少与间质液体的增加使得超声可以成为有效、方便、可重复的检查方法,可以成为今后胸部超声的发展方内。本文针对胸部外伤的特点,通过胸壁损伤、气胸、胸腔积液、肺挫伤和纵膈损伤几个方面,总结囯内外超声应用于胸部外伤方面的现状和进展。
王磊曹秋梅
关键词:超声胸部创伤
万汶与贺斯在失血性休克容量复苏中对凝血功能影响的比较
目的比较万汶(6%中分子羟乙基淀粉130/0.4)与贺斯(6%中分子羟乙基淀粉200/0.5)在应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法和传统液体复苏方法治疗未控制创伤性失血性休克中对凝血功能影响。
王磊王建马炳辰
文献传递
类脂质蛋白沉积症临床及遗传特征分析
目的探索类脂质蛋白沉积症临床、遗传特征及治疗策略。方法以持续性声音嘶哑为主要表现的类脂质蛋白沉积症患者22例,年龄6~42岁(男8例,女14例,其中儿童7例,6~14岁。14例患者于婴儿期发病(4例为出生后即出现)。患者...
徐文王磊张丽刘红刚咎芳胡蓉刘文斌韩德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