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煜焜

作品数:13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经济管理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历史地理
  • 3篇政治法律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社会学
  • 1篇军事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篇战后
  • 2篇战争
  • 2篇政治
  • 2篇壬辰
  • 2篇壬辰战争
  • 2篇丰臣秀吉
  • 1篇党锢
  • 1篇党锢之祸
  • 1篇德育
  • 1篇德育教育
  • 1篇地方割据
  • 1篇地缘
  • 1篇地缘政治
  • 1篇地缘政治学
  • 1篇东汉
  • 1篇亚洲史
  • 1篇伊斯兰
  • 1篇伊斯兰研究
  • 1篇战前
  • 1篇政治博弈

机构

  • 7篇上海理工大学
  • 5篇南京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13篇王煜焜
  • 1篇万明

传媒

  • 3篇唐都学刊
  • 3篇海交史研究
  • 2篇元史及民族与...
  • 1篇世界宗教文化
  • 1篇暨南学报(哲...
  • 1篇日本问题研究
  • 1篇北方民族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6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程永超:《“华夷变态”的东亚:近世中国、日本、朝鲜三国关系史的研究》
2024年
一、以“称霸世界”为目的,丰臣秀吉在天正十九年(1591)命国内诸将先行准备,来年渡海侵略朝鲜半岛,完成前人未尽之大事。从秀吉官宣的目标看,那是一场最终以征服明朝为导向的侵略战争,若以彼时之语言来称呼,秀吉从“天下人”踏上“入唐”之路,进而成为世界的“天下人”。[1]天命并未继续给予这位战争狂人更多的眷顾,兵势受阻、议和失败,临终前的政权“托孤”已是无力回天。然而,战场的硝烟遗祸未随秀吉的逝去而消散,东亚三国的局势依旧未稳,关原之役、后金崛起,而朝鲜虽有誓师复仇之心,奈何天朝要求“自固为上”,又恐受诬“阴节日本”之名,左右为难。受万历之役所累,明朝元气究未恢复,加之思宗刚愎自用,内政外交昏招迭出,终失其鼎,天下逐之。至此,明清鼎革,华夷为之一变。
王煜焜
关键词:丰臣秀吉内政外交狂人关系史
桃木至朗编《海域亚洲史研究入门》评介被引量:2
2012年
近年,海域史研究逐渐走出冷僻的"角落",登上"主流舞台"。我们一衣带水的邻国日本已然在这个领域取得不小的成绩,值得借鉴。桃木至朗主编的《海域亚洲史研究入门》一书的问世代表该领域已经进入了"成熟"阶段。该书既是一本可供初学者"登堂入室"的指引书,也是一本汇集诸多学者研究成果、让人拓宽研究视野的方法书。本文试图通过对该书的评介,使尚未阅读此书的学者对其有个初步的了解。
王煜焜
壬辰战争与十六世纪末的东亚世界——以丰臣秀吉侵朝之目的与战后议和为考察中心
十六世纪末年日本丰臣秀吉侵略朝鲜的战争是东亚地区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但长期以来中、日、韩/朝三方学术界对战争的性质甚至战争的起因,往往有非常不同的观点。这些歧异的出现,不仅是因为丰臣秀吉表现出矛盾的政策,即一方面发动...
王煜焜
战前日本小学的德育教育——以美浓传教团事件为中心的考察
2016年
昭和初期,以学生拒绝参拜神社事件为导火索,引发日本各界对美浓传教团的围攻,其迫害运动从大垣市扩大到全国。教团事件不是因信仰差异造成,这从参与者包括日本各阶层人士就可见一斑。为了逃避后世的谴责,政客暗地里篡改历史文献,以期能够隐瞒这起官民协作迫害宗教人士的事件。系列迫害爆发的背景在于明治末至大正时期日本学校的德育教育中疯狂渗透着天皇制和国家神道。将国家主义、神道信仰结合在一起的结果是麻痹了国民的政治认知,使精英、民众的焦点集中于宗教和民族问题,政府借此来缓解国内的经济、政治危机。官民疯狂崇拜天皇和神道是日本至今未能反省曾经对亚洲诸国犯下的历史罪行的根本原因之一。
王煜焜
关键词:德育教育
长崎译司的华语传承——以《唐通事心得》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1
2019年
唐通事是江户时代的汉语翻译。《唐通事心得》是数位通事在不同年份中相继撰写的心得文章,是后辈学习语言的基础文献之一,亦是为数不多传承至今仍存世的相关史料。解读该书八个"心得"后可更为深入地了解长崎唐通事的华语传承的细节。首先,唐通事的华语传承遇到重大危机。其次,唐通事的国家认同具有不同的层次。一方面,他们具有"祖先记忆"的中华认同,但现实中又必须接受对日本社会的生活认同。产生这种差异化的认同和通事本身的阶层背景和职业紧密相关,而这又间接影响了华语的学习。
王煜焜
关键词:翻译
古典地缘政治学视角下的东亚海域安全保障问题被引量:1
2016年
历经百年,地政学研究见证了战争、竞争、和平,从静态的决定论到动态的博弈观,地理的"三位一体"要素为其研究基石。首先是地理因素。岛链是冷战后美国成功将太平洋内海化的标志。对美国而言,中国的沿岸同太平洋西部的位置重合,因此不愿眼看到同为海洋大国中国的崛起。为了维护领先的霸主地位,美国使用封锁的手段来打击中国。其次是科技因素。中国不断发展的科技使得美国无法打击和接近中国的沿岸地区。A2/AD战略的成功意味着中国具备对抗美国、封锁中国的军事能力,使美国首次表示战略撤退的意向。
王煜焜王煜万明
关键词:安全保障
成吉思汗与悲剧英雄源义经——兼论日本的领土扩张与民间传说被引量:1
2013年
日本民间传说源义经并未自尽,而是通过虾夷之地进入满蒙,摇身一变为成吉思汗。一见之下,颇为荒谬,然其是非对错自有辩。大凡传说之事多有一定的精神与主义镶嵌其中。观其背景,别有意味。江户时期产生的"义经北行传说"乃幕府"关心"虾夷地的"产物"。明治时期诞生的"义经乃成吉思汗说",正是日本扩张领土与入侵大陆的风潮体现。
王煜焜
关键词:成吉思汗
汉灵帝末期地方州牧制度的重建与效果
2023年
在西汉武帝时,刺史职能仅限于监察。然随中央权力之扩张,刺史始在地方寻求更多利益。光武帝后,刺史获得军权和举荐官之权,且无需赴京师考评,监察权侵蚀行政权,表明中央权力的涣散。州牧废置反复,汉代州牧乃上古时期“想象”的地方最高长官,在多种危机集中爆发之际,灵帝通过州牧制度的重塑,希望强化中央政权在地方的正当性与神圣性。然而,这只是一种应急措施,尽管灵帝并未计划将州牧制度变为常规,但由于急逝,州牧的再建产生相反的效果。州牧的建制并未解决问题,反而促成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说明应该制定更为稳定、可持续的政策来缓解地方与中央政权之间的矛盾,而非依赖临时措施来解决根本问题。
王煜焜
关键词:地方割据
“正使”抑或“伪使”:16世纪中期的遣明使、倭寇与明、日通交的侧面考察被引量:1
2021年
至今,中日学界对遣明使的研究已过百年,积累深厚。有趣的是,跨洋的外交团中有"伪使"的存在。从明朝的角度看,这些"使节"违背天朝规定,且多在海关"不通人情",难以获得认可;对日本而言,出师不利使盘算已久的经济筹划泡汤,诸方皆感沮丧。通过对使节出海的经纬、使团的构成、同倭寇的关联、背后势力的政治博弈等问题的考察能加深对16世纪中叶明日通交状况的理解。简而言之,明朝制定的国际秩序在大航海时代开启后逐渐显现变化。其次,日本的朝贡和交邻使节的派遣受到地方势力博弈的影响。再者,遣明使的构成使得其团体在商业利益期望值未获满足时会导致"身份"的转变。
王煜焜
关键词:倭寇朝贡体系
日本近代公共卫生防疫体系的初建
2020年
明治十年代始,霍乱数度横行日本。内务省调整卫生行政,初建颇有成效,但疫情处理缓慢,警察介入协助处理。形成路径依赖后,内务省出现懒政思维,不愿探索更有预防性的措施。地方的防疫制度尽管逐渐完善,但因事权、财权不匹配,故效果不佳。东京所推出的卫生警察模式渐次渗透到地方上。卫生行政部门随时依据疫情发展和部门运作情况调整措施。在长与专斋的努力下,地方的卫生工会同警察、防疫基建工程协同运作,构成完备的防疫体系。
王煜焜
关键词:传染病防疫体系公共卫生明治时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