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树芳

作品数:3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委资助项目北京市教委科技计划面上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抑菌
  • 2篇桃树
  • 2篇桃树根癌病
  • 2篇根癌
  • 2篇根癌病
  • 2篇放线菌
  • 1篇等离子体原子...
  • 1篇等离子体原子...
  • 1篇电感耦合
  • 1篇电感耦合等离...
  • 1篇电感耦合等离...
  • 1篇电感耦合等离...
  • 1篇电感耦合等离...
  • 1篇丁酯
  • 1篇抑菌物质
  • 1篇抑菌作用
  • 1篇原子
  • 1篇原子发射
  • 1篇原子发射光谱
  • 1篇原子发射光谱...

机构

  • 3篇北京农学院

作者

  • 3篇王树芳
  • 2篇马焕普
  • 2篇刘志民
  • 1篇沈元月
  • 1篇侯柄竹
  • 1篇薛红燕
  • 1篇季敬霖

传媒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微生物学杂志
  • 1篇北京农学院学...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草莓果实发育过程中矿质元素含量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为了探明矿质元素含量与草莓果实成熟的相互关系。【方法】采集草莓果实发育七个时期(小绿、大绿、褪绿、白果、片红、全红)的样品用HNO3-H2O2混合酸液消解,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对样品Ca、K、Fe、Mg、Mn、Na、Zn、Cu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结果表明,根据草莓果实矿质元素含量的多少,8种元素可分为大量营养元素(K、Ca、Mg)和微量营养元素(Fe、Na、Mn、Zn、Cu),其中K含量最高,小绿期最高达到11.1mg/g DW,成熟时约为8.3mg/g DW,但K、Ca、Mg元素果实发育后期呈现整体下降趋势。Fe是含量最高的微量元素,整体呈下降趋势。Na元素含量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在草莓发育着色开始阶段迅速上升。Zn、Cu含量较少,草莓果实发育过程中两元素含量变化趋势一致。总之,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得的各元素回收率在98%~104%之间,精密度(RSD%)低于5%,灵敏度高,干扰少,线性范围广,检出速度快。【结论】Na元素可能与草莓果实着色启动密切相关。
宋苗语王树芳沈元月
关键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矿质元素
抗桃根癌病菌的耐氰放线菌筛选及其抑菌作用研究
2013年
为了筛选耐氰并抗桃根癌病的微生物菌株,以不同浓度的KCN培养基作为选择培养基,以根癌农杆菌为靶标菌,通过平板对峙培养的方法,筛选出了耐氰放线菌G-19,其发酵液代谢产物对根癌农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菌圈直径为21.66 mm。其抑菌作用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使得病原菌的生长对数期缩短,菌体浓度处于低水平状态;使病原菌的细胞壁弯曲、皱缩,继之结构发生破裂,细胞质向边缘凝聚,中心变得稀薄,甚至形成空腔;使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导致病原菌的细胞质液外泄;但未见到病原菌DNA的损伤。因此,认为G-19菌株抑菌的作用机理是使根癌病原菌的细胞壁结构破坏和膜透性增加。
王树芳季敬霖薛红燕马焕普刘志民
关键词:桃树根癌病抑菌作用
桃根癌病菌拮抗放线菌抑菌物质的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定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为明确根癌拮抗放线菌G-19的抑菌活性物质。【方法】采用Sephadex LH-20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及中压制备色谱等技术,对桃根癌拮抗放线菌G-19发酵液中的抑菌活性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LC-MS、NMR对其结构进行鉴定。【结果】分离得到化合物G-19-I的结构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化合物G-19-II的结构为2-(4-羟基苯基)-3,4-二氢-2H-苯并吡喃-3,4,5,7-四醇,俗称无色天竺葵素。【结论】阐明了放线菌G-19抑菌活性成分的物质基础。
侯柄竹王树芳马焕普刘志民
关键词:桃树根癌病放线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