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松涛
- 作品数:55 被引量:145H指数:6
-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经费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间歇性运动和持续性运动的能耗比较
- 研究目的:间歇性训练是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在竞技体育中的应用已有上百年。而近15年,间歇性训练也被用于增强体质和防治各种慢性病。而且,大量证据表明间歇性运动较持续性运动对于心衰、糖尿病、肥胖等慢性病具有相当...
- 王松涛张龙罗博覃飞郝选明
- 关键词:间歇性运动能量代谢脂肪氧化
- 有氧运动对Ⅱ型糖尿病大鼠结肠肌间神经丛及结肠功能障碍的影响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观察有氧运动结合不同饮食方式对2型糖尿病大鼠结肠功能的影响,并从肠神经的角度探讨其神经生物学机制,进而为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的运动疗法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雄性SD大鼠45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大鼠经高脂饲养和链脲佐菌素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再随机分为普通饲料安静组、普通饲料运动组、高脂饲料安静组和高脂饲料运动组。运动组进行8周无负重游泳训练(60 min/d,5 d/week)。采集血清测口服葡萄糖耐量,结肠组织进行肠张力测试、HE染色以及蛋白基因产物9.5(PGP9.5)、P物质(SP)和血管活性肠肽(VIP)免疫组化检测。结果:(1)糖尿病大鼠结肠肌间神经丛萎缩,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有氧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上述病理改变;(2)有氧运动结合合理饮食可明显升高糖尿病大鼠结肠SP含量,而高脂膳食结合运动干预未见SP含量明显改善;(3)不同膳食方式结合运动,均能显著提高糖尿病大鼠结肠VIP含量;(4)运动干预后糖尿病大鼠结肠平滑肌萎缩减轻,肌纤维增粗,肠张力显著升高。结论:糖尿病可导致结肠平滑肌萎缩,肠张力下降;有氧运动可通过重塑结肠肌间神经丛而发挥对糖尿病机体结肠结构和功能的适度改善作用。
- 覃飞郝选明王松涛李翰
- 关键词:糖尿病肌间神经丛有氧运动高脂饮食胃肠道功能紊乱
- 一次性运动对心血管自主神经平衡状态的影响
- <正>自主神经,又称植物神经和内脏神经,是支配和调节机体内脏功能的神经总称。自主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它们共同支配各脏器,通过彼此之间的协调与对抗来调节脏器的功能。如果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之间的功能平衡被破坏,即...
- 王松涛辛衍波
- 文献传递
- 运动对药物治疗白癜风患者血浆及组织液内皮素-1的影响被引量:2
- 2014年
- 为探讨不同强度的运动结合药物治疗对白癜风患者皮损区面积,以及血浆和组织液内皮素-1(ET-1)含量的影响,选取白癜风患者45 例随机分成3 组:安静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中等强度运动组(中等强度运动+药物治疗)、大强度运动组(大强度运动+药物治疗),每组15 例.中等强度运动组采取跑步运动,运动强度维持在心率120~140 次/min,每次1 h;大强度运动组采取跳绳运动,心率为160~170 次/min,1 d 累计1 h.每周运动5 d,共进行16 周的运动.16 周运动干预前后,采取患者血液及组织液,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ET-1 质量浓度.通过对血浆微量元素的检测判断铜离子的变化;通过肢端血管微循环检测血管侧枝及管径的变化.结果发现:1)运动使血浆、组织液ET-1 质量浓度明显增加,其中以大强度运动组增加最为显著;2)16 周运动前后,安静对照组与两个运动强度组的血铜离子均增加,安静对照组增加显著,而运动组只是出现微量增加;3)长期有规律的运动增加了患者血管侧枝及管径,促进了血液循环;4)实验后3 组患者皮损区缩小与实验前有显著差异,实验后3 组之间皮损区缩小面积差异没有显著性,但运动组比安静对照组缩小面积大.结果说明,运动可作为白癜风患者的辅助治疗手段,其中以大强度运动效果较佳.
- 刘福泉王松涛刘忠海
- 关键词:白癜风内皮素-1
- 有氧运动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自主神经失衡状态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0年
- 为探讨高血压病的发病机理及体育锻炼防治高血压病的自主神经机制,以大鼠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健康SD大鼠)、高血压对照组和高血压运动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并对高血压运动组大鼠实施8周中等强度的游泳训练。分别从自主神经中枢、外周神经递质,以及自主神经对脏器的调节功能三个层面,分析实验前后各组大鼠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之间的平衡状态改变。发现,8周中等强度的游泳运动可明显延缓高血压大鼠的血压上升趋势。与运动干预前相比,高血压运动组大鼠的动脉压力反射敏感性、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紧张性变异程度、心肌乙酰胆碱均明显增加,而血浆和心肌去甲肾上腺素明显下降。高血压对照组大鼠延髓头端腹外侧核(RVLM)内γ-氨基丁酸(GABA)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大鼠,而高血压运动组大鼠的RVLM内GABA含量略低于正常大鼠,且明显高于高血压对照组,提示RVLM内GABA含量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的联系。上述研究结果说明,心血管自主神经失衡是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之一,长期有规律的有氧运动可改善高血压病个体的心血管自主神经失衡状态,这种心血管自主神经平衡状态的改变与中枢γ-氨基丁酸能神经的重塑有关。
- 王松涛樊晨光
- 关键词:高血压自主神经有氧运动Γ-氨基丁酸动物实验
- 运动锻炼对药物依赖者的康复效益及潜在机制被引量:2
- 2021年
- 以正则通路为理论指导,同时结合习惯性运动,通过分析药物依赖者在躯体依赖和心理依赖两个维度的主要临床特征基础上,进而阐述急性有氧运动和长期有氧运动对药物依赖者的康复效益。与此同时,借助功能内稳态理论,进一步指出习惯性力量运动(即抗阻运动)是通过力量运动特异的信号转导通路IGF1-PI3K-Akt-mTOR增强肌肉蛋白质合成,而习惯性耐力运动(即有氧运动)可以通过耐力运动特异的信号转导通路AMPK/PGC-1α提高线粒体活性,即运动锻炼通过这两个潜在作用路径对药物依赖者的康复效益起到积极作用。
- 杨管张秀丽王松涛
- 关键词:药物依赖者运动锻炼
- 有氧运动对Ⅱ型糖尿病大鼠结肠肌间神经丛及其对平滑肌调节功能的影响
- 目的:运用Ⅱ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观察合理饮食、高脂饮食、有氧运动对结肠肌间神经丛、胃肠肽及其对平滑肌张力的调节作用,探讨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的神经机制,进一步分析运动对糖尿病神经损害和胃肠功能异常的干预作用,从实践上为糖尿病...
- 覃飞郝选明李翰王松涛党立刚
- 关键词:肠神经系统有氧运动胃肠功能紊乱
- 低强度激光对运动性免疫抑制大鼠的干预效果研究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选择不同剂量的低强度激光为干预手段,以6周递增负荷跑台训练诱导大鼠运动性免疫抑制(exercise-induced immunosuppression,EIS),通过动态观测多层面的免疫学指标全面评估低强度激光对EIS的调理效果。方法:8周龄雄性SD大鼠104只,随机分为4组:安静对照组(C)、运动训练组(E)、运动和小剂量激光干预组(E+LL)、运动和大剂量激光干预组(E+HL)。每组均再随机分为0周、2周、4周和6周采样时点组。运动各组进行6周递增负荷跑台训练(第1周速度10 m/min;第2周速度20 m/min,第3周起每周速度递增5 m/min,至第6周为40 m/min,30 min/天,6天/周)。激光干预组采用氦氖激光鼻腔外照射(1次/训练日,2 min/次)。照射功率小剂量组1 mw(6.8 J/cm^2),大剂量组2 mw(13.6 J/cm^2)。分别于训练前(0周)及训练的第2、4、6周末,采集各组大鼠的动脉血检测血细胞分类计数以及补体、免疫球蛋白和炎症因子的含量,评价脾脏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并观察胸腺、骨髓和脾脏组织的形态学结构。结果:1)6周递增负荷跑台训练可诱导大鼠免疫机能呈动态性和整体性的负性改变,包括循环血中的免疫细胞数量、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含量、促炎和抗炎因子平衡,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以及中枢和外周免疫器官的组织学形态等;2)小剂量低强度激光照射对EIS的发生发展持续产生抵抗作用。循环血中的免疫细胞(T、NE、LY等)数目、细胞因子(TNF-α、IL-10等)以及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等明显改善;骨髓、胸腺的微观结构未见明显异常;3)大剂量低强度激光照射后血中免疫细胞(WBC、NE)数量和细胞因子(ICAM-1、IL-4、IL-10)含量,以及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明显改善。但血清CRP和TNF-α含量等呈负性改变。结论:低强度激光鼻部照射的血液辐照手段可控制和改善递增负荷训练过程中运动性免疫抑制的发生发展,且小剂量照射效果更佳。
- 覃飞覃飞赵杰修王松涛
- 关键词:运动性免疫抑制低强度激光递增负荷训练免疫功能
- 累积运动对肥胖大鼠内脏脂肪组织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被引量:6
- 2018年
- 为探讨累积运动对肥胖机体内脏脂肪组织慢性炎症的影响及其机制,将8周龄SD雄性大鼠高脂膳食诱导肥胖,成模大鼠随机分为高脂安静组(B)、普食安静组(C)、持续运动组(D)、中强度累积运动组(E)和高强度累积运动组(F),每组8只,运动组大鼠喂以普食,设正常体质量普食安静组(A,6只)。运动组进行8周跑台训练(0o,5 d/周)。D组跑速20 m/min(1~4周)和25m/min(5~8周),60 min/次,1次/d。E组跑速与D组相同,12 min/次,5次/d,间歇60 min;F组跑速40 m/min(1~4周)和42 m/min(5~8周),6 min/次,5次/d,间歇60 min。各运动组跑动总距离相等。肥胖成模时和末次训练后48 h,检测体脂百分数、血脂、脂肪组织炎症指标和巨噬细胞M1及M2表型。结果:(1)肥胖大鼠呈现血脂紊乱,内脏脂肪组织巨噬细胞M1表型和M2表型极化失衡并呈慢性炎症状态。(2)8周运动干预,3种方案均可控重减脂,改善血脂紊乱和内脏脂肪巨噬细胞极化失衡,缓解慢性炎症状态。(3)对肥胖大鼠控重减脂效果由强至弱为:持续运动、高强度累积运动、中强度累积运动。(4)对肥胖大鼠脂肪组织巨噬细胞极化的调节效应由强至弱为:中强度累积运动、持续运动、高强度累积运动。结果说明规律的累积运动可有效降低肥胖机体的体脂、改善血脂代谢、降低脂肪组织慢性炎症水平,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内脏脂肪组织巨噬细胞极化有关。累积运动利于打破久坐生活方式,其与持续运动结合可能对健康干预的效果更全面。
- 范锦勤范锦勤张亚松张玉丽帅祥煜张龙王松涛
- 关键词:肥胖
- 超级马拉松比赛对运动员机体健康的影响
-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一系列文件的出台,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参加跑步运动。近几年,中国马拉松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已成为当下最流行的休闲体育活动之一,深受跑者喜爱。据统计...
- 兰号王松涛杨管
- 关键词:跑步能量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