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峰
- 作品数:179 被引量:544H指数:12
- 供职机构:宁波市第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宁波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第二趾胫侧趾腹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
- 目的:探讨第二趾胫侧趾腹皮瓣修复手指创面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05年起,应用第二趾胫侧趾腹皮瓣移植修复手指创面15例。其中单个皮瓣移植12例,与同侧拇趾腓侧趾腹皮瓣联合移植3例,皮瓣切取面积6.0cm×3.0...
- 王晓峰
- 关键词:皮瓣皮肤缺损显微外科
- 尺骨或桡骨外科手术快速定位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尺骨或桡骨外科手术快速定位装置,尺骨或桡骨外科手术快速定位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设有竖直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一侧壁上设置有拖架,所述拖架远离所述支撑柱一端设置有托板,所述支撑柱上端设置有螺纹结构,所述螺...
- 洪锦炯胡浩良丁文全王晓峰赵刘军
- 文献传递
- 游离前臂骨间背动脉分叶皮瓣在手部多创面皮肤缺损中的应用
- 目的探讨游离前臂外侧分叶皮瓣修复手部多个有深部组织外露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0月~2013年12月对12例患有手部多处皮肤软组织缺损伴骨、肌腱外露创面的患者,择期采用游离前臂骨间背动脉分叶皮瓣进行修复。其中手...
- 黄剑尹善青王晓峰李学渊陈宏
- 关键词:手损伤外科皮瓣
- 文献传递
- 钩钢板治疗手指撕脱骨折临床疗效分析
- 目的:探讨钩钢板治疗手指撕脱骨折的疗效及方法.方法我院于2009.02-2011.02应用钩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12例手指撕脱骨折,其中4例为中节掌侧基底撕脱骨折,5例为中节指骨中央腱背侧撕脱骨折,3例为末节指骨终腱背侧....
- 黄剑尹善青毛维晟王晓峰
- 关键词:骨折内固定
-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93例。结果本组193例患者193块皮瓣,183例完全成活,8例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或移植皮片而愈;2块完全坏死,改用游离背阔肌皮瓣修复。术后随访6-48个月,皮瓣成活均良好,耐磨:均恢复了保护性感觉,感觉恢复两点辨别觉为7~10mm。皮瓣臃肿者经再次手术修整后基本矫正。结论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是较理想的方法。
- 王晓峰陈宏费建荣
- 关键词:皮瓣
- 应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手部皮肤缺损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利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对于手部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手部皮肤缺损患者资料,根据有无肌腱外露分成肌腱外露组(5例)及皮肤缺损组(1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愈合率及术后5月上肢功能评分(DASH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6~10个月随访,中位随访时间8.60月。15例患者创口愈合良好,未发现创口感染、皮下组织外露等并发症,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腱外露组的临床愈合时间明显长于皮肤缺损组,术后5月DASH评分明显高于皮肤缺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6.97、2.84,P均<0.05)。结论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对治疗手部单纯皮肤缺损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对小面积肌腱外露创面虽愈后相对较差,但创面均愈合,可作为非手术治疗方案的一种选择。
- 周贤挺孙涛薛建波周映玲李基民何凌锋王晓峰
- 关键词:自体富血小板血浆皮肤缺损愈合肌腱外露
- 游离足跗外侧皮瓣移植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35例
- 目的:探索应用游离足跗外侧皮瓣移植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以足跗外侧动脉血管为蒂的足跗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35例,皮辩切取面积为4cmX3cm一8cmX4cm.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经6~18...
- 王晓峰李基民蔡晓明李学渊
- 关键词:手部软组织缺损临床疗效
- 穿支皮瓣在四肢深部组织外露创面修复中的临床研究
- 章伟文王欣潘佳栋陈宏李学渊王晓峰戚建武腾晓峰
- 插针式断指再植静脉显微支架
-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目的在于提供插针式断指再植静脉显微支架,包括呈管状的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包括桥接段和位于桥接段两端的吻合段;所述吻合段的管壁由远离桥接段的一端朝另一段逐渐变厚,形成圆锥面形的外表面;所述桥接段的...
- 洪锦炯李基民范学锴王晓峰薛建波张明华
- 小腿外侧穿支皮瓣的解剖与临床应用被引量:48
- 2012年
- 目的通过解剖学研究,分析腓动脉穿支特点,评价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通过解剖40侧新鲜小腿标本,使用明胶氧化铅灌注技术,行一次性全身动脉造影、容积螺旋CT扫描,构建三维可视化模型,重点观察小腿。解剖后统计小腿外侧穿支出现数量、穿出位置、各穿支的管径、血管蒂的长度.归纳其规律性。针对2005年7月至2009年10月的43例中等面积的手、足皮肤缺损进行了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手术,并统计成活率,术后就外观和功能随访6个月到2年。结果小腿外侧腓动脉穿支为2~9支,平均4支,在腓骨小头下方(9.80±0.93)cm、(13.40±0.90)cm、(17.20±1.13)cm、(21.30±0.77)em四处出现率较高,动脉穿支直径分别为(1.33±0.39)mm、(1.30±0.46)mm、(1.17±0.30)mm、(1.22±0.23)mm,血管蒂长分别为(5.87±0.73)cm、(5.83±1.73)cm、(5.44±1.09)cm,(5.10±1.93)cm。临床应用43例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成活42例,1例皮瓣坏死。所有病例随访6个月到2年,皮瓣术后外观满意36例,术后臃肿需要二期修整的7例。供区小腿外观、功能均正常。结论腓动脉有四处穿支出现基本恒定,其中小腿中1/3段的穿支血管(第2、3条穿支)管径较粗,蒂长度5~7cm,适合进行游离皮瓣设计。
- 李学渊胡瑞斌梅劲王晓峰王欣陈宏章伟文唐茂林
- 关键词:穿支腓动脉穿支皮瓣